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从我国目前的状况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消费的拉动作用,因此扩大国内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2003年我国农村人口为7.68亿,总人口为12.9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2013年农村人口为6.3亿,总人口为13.6亿,虽然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农村人口仍对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能有效地拉动社会需求。而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在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收入是决定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收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同时也关系着农民消费结构的优化。本文以2003年-2013年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农民收入结构与消费需求的现状,以及农民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对如何进一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近年来,农民增收不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正确分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正确途径和措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城乡发展的实际要求,采取了一系列面向农村、农民的重大优惠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有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三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当前,我国农村工业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种乡镇企业茁壮成长,相当一部分农民摆脱了单一务农的生活。然而,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同比例的提高,有的甚至在原地踏步,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了。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2001年1月11日)》指出,继续发挥农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是顺利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保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意见指出,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有新的思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坚持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政策,把农民积极性切实地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动…  相似文献   

5.
《中华商标》2004,(12):19-20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号文件精神,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城市向农村延伸,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弱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课题。国家必须制定和执行保护农业的政策,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农业政策性保险是促进农业更快更好发展的绿色保障。要科学分析我省农业保险的现状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理清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内在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业保险政策,给农业、农民真正的政策保护,更好地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农民收入关系到农民利益,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好地反映出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缓慢的原因。透过这些原因我们便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民收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增长面临消费需求的“瓶颈”约束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即期消费需求紧缩农产品价格连续走低,使农业再次出现“卖难”现象和比较利益下降。1997年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增加4.59%,1998年仅增加4.44%。农村收入增长缓慢必然使工业品的农村市场难以有效扩充。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滞缓还与农村的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不能适时转移有直接关系。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既限制了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限制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率的提高。小规模生产的农户很难抵御农产品的市场风险,导致农民的实际收入和购…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电气化事业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收入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农村触电死亡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并有回升之势.本文就粤东梅州地区几则真实的农村触电死亡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加强农村用电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民收入问题必须通过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较进行研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通过理论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是由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率、技术进步率、人均资本的增长率和农业人口的转移率等四大因素决定。所以,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在于深化价格政策改革、促进科技兴农政策改革、改善金融投资环境和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突出地表现为农民工进城问题。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本文应用第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收入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从2000年到2008年,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年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区域消费结构存在差异。通过对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结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揭示中国4个区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与东北地区不相上下;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是4个区域中最落后的,且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结构升级。而农村方面,东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优于其他区域,且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的消费结构最落后。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停留在以生存型为主的阶段,滞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使用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19年6月~2020年9月共16个月的月度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方法,分别就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业中的快递行业、金融行业、公路货运行业和进出口行业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对快递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影响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进出口企业和公路货运行业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采用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地区异质性与禀赋异质性检验后发现,疫情对东部地区的快递业影响不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快递行业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疫情对东部沿海地区的进出口总额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西部进出口总额影响不显著;疫情对东部、中西部金融存贷款的影响均显著为正;疫情对东部地区公路货运量的影响显著为负,对中西部的影响显著为正。疫情与2019年卫生人员三重差分模型显示,对快递行业收入的影响显著为负;对公路货运量和进出口影响不显著;对金融存贷款影响显著为正。疫情与2019年人口资源禀赋三重差分模型显示,对快递行业收入、进出口总额和金融存贷款影响显著为正;对公路货运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破解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职责。文章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深入论述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意义.系统归纳了新世纪以来国家财政支持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政策及其成效.客观揭示了当前中国城乡一体化面临的若干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近中期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主要政策建议:一是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要向农村倾斜;二是着力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三是建立与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流动和转移的新型制度政策框架;四是创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分析和定位可看出,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惊人,城乡收入差距悬殊.从基尼系数分析显示,我国已经步入了国际警戒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个人所得税不能充分执行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通过对税收制度方面和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缺失的研究,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原因有个人所得税没有体现税负公平的基本原则、个人收入所占的比重较低、调控客体不完全到位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主要是对个人所得税制课税模式、功能定位、税收扣除方式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从发展阶段、区域格局、宏观运行和时代符号四个视角,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宏观形势进行总体研判,从而指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主旋律下,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城乡发展不平衡两大问题相互渗透、长期并存的总体格局下,在低碳经济约束下,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国农业稳定发展的阶段定位、战略机遇、制约因素和发展要点。  相似文献   

17.
自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只贷不存"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尤其是2006年银监会出台农村金融新政允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以来,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迅速推广到全国。在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对缓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在制度设计、法律监管等方面的缺陷,小额贷款公司往往陷入"无钱可贷"或"难以盈利"等困境,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发展难题。在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增收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收入问题,而是由一系列相关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多元问题。文章作者从金融发展视角提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思路,主要包括:加大支农贷款力度,改进支农方式;加大金融对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支持;加大金融对农村企业的金融支持等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双对数C-D生产函数模型来实证检验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与农业经济、非农经济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础设施投资对辽宁农业生产、非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水平的产出弹性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教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最为突出。因此,辽宁省要继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在全国所占份额大幅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在向外转移,转出的主要是资源型产业、纺织服装和食品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目前在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钢铁、汽车等工业生产能力上东部仍有较大优势,产业还呈现出由珠三角、长三角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北上”趋势。工业发展从地区上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仍普遍追求重工业化,制造业在沿海少数省份集中度较高,沿海沿江工业污染严重.多数地区工业研发能力不强。未来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动各类区域转型升级,引导东部地区产业有序转移,进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培育内生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