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新中国从此踏上了开拓太空的征程。经过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拚搏奉献,1970年4月24日,中国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的首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地进入了茫茫太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打破了前苏联、欧关等国家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进一步奠定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自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35周年,2005年4月21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卫星制造厂举行了隆重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纪念碑揭幕仪式。揭幕仪式上,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刘林宗部长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一起为“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地纪念碑揭幕。出席揭幕仪式的还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中国航天界著名科学家闵桂荣院士、屠善澄院士、戚发轫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领导,以及刚入院不久的新员工。  相似文献   

2.
35年前奋战"东方红"一号卫星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今天,我国的卫星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方红"卫星已经形成系列,并走出国门,实现了卫星出口零的突破。在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35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  相似文献   

3.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发射升空!13分钟后,现场指挥部传来了“星箭分离、卫星人轨”的喜讯.研制人员热泪盈眶、欣喜若狂,尽情欢呼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研制和发射成功至今已35周年了,笔者作为参与卫星观测裙设计的一员,对当年参与研制工作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35年前,在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下,在那特殊的年代里和及其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科学工作者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不计个人得失,顽强拼搏,通过全国人民的大力协同,成功地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实现了党中央要求的卫星要能“听得见、看得着、跟得上”。  相似文献   

6.
《航天工业管理》2007,(6):F0002-F0002
从1970年4月20日“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100次发射,首都航天机械公司为此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长征”一号火箭的运送下,准确进入预定地球轨道。卫星昼夜不停地向全球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进入了宇宙太空,揭开了中国人民决心向宇宙太空进军的序幕。消息传开,全国顿时一片欢腾,各族人民热烈欢呼这一伟大的成就。正值全国各地庆祝“五一”劳动节,  相似文献   

8.
《航天工业管理》2006,(10):44-44
北京卫星制造厂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从事航天器研制工作的重要单位,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神舟”一号飞船,都在这里总装出厂,“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结构研制生产也是  相似文献   

9.
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计划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6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卫星方案论证会。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原中科院自动化所)承担了短波遥测、超短波遥测、遥控及红外敏感器等设备的研制任务。笔者有幸承担了短波发射机的预研任务,这对于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笔者来说是一项既光荣而又有压力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发射升空将近18个月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尼星”一号)因太阳翼故障,电能耗尽,卫星失效。 商业通信卫星项目系统庞大、技术复杂,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高技术、高投资项目。“尼星”一号项目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在2004年获得的第一个商业卫星在轨交付项目,也是采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实现的我国整星首次出口。目前,长城公司已同尼方就接替卫星及后续卫星的合作开展磋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