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省际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C2R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现状进行了分析;采用回归模型,对影响各省份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的企业R&D投入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RA),通过对我国企业1992-2003年R&D投入绩效及其变化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企业R&D投入的产出绩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较差,但在1999年后不断提升并且其相对绩效较优.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企业还应加大对R&D的投入,这样才能创造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1999~2008年中国31个地区的数据为基础,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全国各地区R&D投入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地区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地区的研发投入效率出现下滑,引起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衰退。同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未来我国应该重点加强研发活动中的技术进步,并同时注意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运用理论模型描述R&D投资结构对创新系统产出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利用1990~2006年中国创新系统数据,对R&D投资分配结构与自主创新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R&D三个流向投资与自主创新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本文进一步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基于投资流向的R&D投资结构效率进行定量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C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我国R&D投入与工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R&D投入与工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显著的Cranger因果关系,工业增加值对R&D投入的长期弹性为0.613. 相似文献
6.
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由于教育系统投入-产出的滞后性和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多投入、多产出系统的角度,利用非均一评价的DEA方法测算了我国教育投入、产出效率的演化趋势,并对2005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的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为提高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入分析能源资源的投入冗余状况,考察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有利于能源资源投入的有效整合及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采用DEA—BCC模型对我国内陆30个省市区2016年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对投入冗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外界环境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程度较大,剔除环境因素及随机扰动项之前的效率值被高估;(2)能源效率的省际差异性较大;(3)存在较为严重的能源投入冗余,剔除环境因素及随机扰动项后零冗余的省市区由11个减少至8个。主要贡献在于计算了各省市区能源投入冗余比例,并依据区域能源效率差异及投入冗余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今后实现区域能源资源合理配置并提升能源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作为区域内企业的创新投入产出效率测度方法,探讨了区域内企业创新投入产出要素,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区域内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11.
江浙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以江浙区域技术创新的“效率悖论”为切入点,提出区域技术创新所引致的效率涵盖了区域技术创新的市场效率和社会效率。在分析和比较江浙区域技术创新模式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其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并解释了“效率悖论”。笔者认为,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市场机制)的完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建设,以及政府对区域创新的促进(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可以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并考察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整体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状态,行业间效率差异有逐步缩小趋势。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程度与研发效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比重对研发效率也有正向影响,但外商投资企业对研发效率的贡献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国对外开放机场的动态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对外开放机场2001—2005年的生产效率及其变动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机场生产无效率的因素予以识别。研究发现:我国对外开放机场总体上生产效率较低,纯技术无效率是其主要成因;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机场生产效率最高,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枢纽机场生产效率明显高于非枢纽机场;机场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主要源于综合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跑道长度、候机楼面积、每架次飞机完成的货邮吞吐量、区域经济发达程度、枢纽机场地位以及位于省会及计划单列市均是影响机场生产无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浙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块状经济”在浙江经济发展中创造的奇迹颇受关注 ,它是非国有、非公有制企业发动的一种企业空间组织和产业组织的重大创新。调查分析和深入探讨“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对于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于我国中西部等后发地区民营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颇具借鉴作用。一、浙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数量分析1 .方法概要以区位理论为依据 ,从县域区位、集聚规模、基础公共设施条件、个体经济单位数、人均收入等方面考虑 ,结合资料来源及数据收集的可能性和准确性 ,拟定浙江省“… 相似文献
17.
18.
浙江省土地和矿产资源较少,然而经济发展和村镇建设一直居全国前列,其发展经验值得研究。从新农村规划及建设两个方面分析和总结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些结论及建议对于其他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省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益组织绩效评价的客观必要性和特征,从评价观念与意识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中国公益组织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提高对公益组织绩效评价的认识、构建适应于公益组织的评价指标、建立公益组织绩效评价的信息系统等。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很快 ,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这种发展不均衡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虽然导致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很多 ,但投资在地区间配置的不均等 ,是造成地区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在揭示地区经济不平衡与投资边际效率联系的基础上 ,对投资地区配置的均等与效率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一、投资边际效率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投资方面来说主要取决于地区的投资边际效率。所谓投资边际效率 ,是指单位资本所获得的收益量。按照经济学的假设 ,随着资本使用量的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