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收集2009~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选用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方法研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进一步剖析以企业创新能力为传导路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而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相较于未转型企业,生产率提升效力在57.0%左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西部地区企业受到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生产率提升效应相对更强,同时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和民营企业也能够获得更大的生产率提升效应。本文对于鼓励民营企业创新转型、融合数字化产业化改革,激发数字经济潜力以助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分格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企业层面的数智化指数,实证检验了数智化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机制,以及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本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数智化和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具有行业异质性;(2)研发投入的负向调节效应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3)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创新质量,对数智化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OECD数据库同中国制造业进行匹配数据,并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了2001~2021年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中国制造业行业TFP及其变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制造业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制造业TFP变化率的影响则呈现出“U型”关系。就异质性而言,在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提升对制造业TFP及其变化率具有显著的作用,而在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中作用并不明显,金融危机前GVC参与度对TFP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会通过提高外资利用度来促进制造业TFP;TFP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贡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利用全球价值链国际参与度变动促进中国制造行业TFP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研究省际OFDI、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需重视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OFDI和出口贸易这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际OFDI、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负相关;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接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我国需重视技术寻求型OFDI的建设,充分考虑OFDI对国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以期达到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双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产业兴起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机遇。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面板数据、工业机器人数据以及进出口数据,利用Hausmann(2007)的产品技术复杂度计算方法,对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较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工智能对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地位提升效果更显著,人工智能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新产品研发两条路径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本文结论对于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在制造业行业应用,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转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OFDI逆向技术外溢对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OFDI技术外溢能够促进高技术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因OFDI投向的行业中,高技术行业占的比重较小,其促进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人力资本投入、国内研发投入存在着“门槛”,制约了对OFDI技术外溢的吸收.就此,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OFDI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产业集聚因素纳入资源错配理论研究框架,构建了包含集聚因素的资源错配改善效果模型。进一步将资源错配程度细分,计算了排除集聚因素影响的分行业资源错配指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72%的行业资本配置不足,69%的行业劳动力配置过剩;资本密集型行业资本配置普遍过剩,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资本配置普遍不足,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力配置存在明显缺口。产业集聚的改善效果主要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的降低资本门槛和优化劳动力结构来获得,能够在资本配置过度和劳动力配置不足时改善资源错配,弹性作用分别为0.0737和0.1460;但在资本配置不足和劳动力配置过度时加剧资源错配,弹性作用分别为0.0568和0.0292。资本门槛和劳动力结构通过与产业集聚的协同作用,对资本配置不足和劳动力配置过度产生积极作用,强化并补足产业集聚对资源错配的改善效果。本文通过分地区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集聚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改善效果更好,集聚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改善范围更广,这为优化中国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平衡地区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究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有利于加快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本文基于多维指标体系和中国30个省(区、市)2009~2021年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熵值处理,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直接税整体比重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的交互作用并不能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3)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R&D人员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并不能增强R&D资本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扩大企业所得税规模、降低增值税规模均有利于发挥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以上结论对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2002年底,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举办的“制造业与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经济学家樊纲、工程院院士朱高峰等大声疾呼,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离制造业”现象。即无论是劳动力的质和量还是社会资本的流向,逐渐远离制造业。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2/3配置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只占1/4,其中制造业仅为1/6。而主要工业化国家美、日、德、英等国的相关比重远远高于中国,其中德国高出中国一倍。一些追求政绩的地方官员以为,只有高新技术才是朝阳产业,他们鼓吹放弃传统制造业,掀起“高科技园热”,决策资本投向沿着“…  相似文献   

10.
在产品质量供需结构错位的背景下, 本文采用质量内生决定模型, 基于2015~2017 年制造业进口商品贸易指数的月度数据, 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层面的产品质量需求, 并对其质量供需结构进行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 整体层面, 消费者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品质量需求分别呈现“正U型” 和“倒U型” 结构, 长期呈现周期性变动, 整体趋势稳定增长。行业层面, 消费者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质量需求呈多层级, 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质量需求一般、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质量需求高。企业质量供给能力整体落后于质量需求, 仅4个行业处于低水平供需平衡, 存在较大的进口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经济产业升级加速的大背景下, 制造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日渐下降。 本文从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供给结构改变的角度入手, 利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建筑业兴起对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影响, 结果发现建筑业的兴起显著降低了制造业的相对就业规模, 但在绝对就业规模上建筑业兴起促进了制造业就业规模的增加。 同时本文发现东部地区制造业和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偏好不同, 高人力资本劳动力的增加提高了东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规模, 但降低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就业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战略为平衡国内区域发展提出了新思路。一方面,它强调提高面向西北的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对外开放水平,为中西部地区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带动产业、资金等资源流向中西部地区,应对当前东部地区成本上升和转型压力增大、制造业加快对外转移等问题,促进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加强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联动性。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如何促进经济产业化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议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进的有利契机,加强区域间合作,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推动国内不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东道国的视角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潜力越大、基础设施情况越好、自然资源禀赋越丰裕,中国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模式;而“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水平越高,中国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政府应提高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水平,为企业深入了解东道国环境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模式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制造业开始面临新的环境和变革。上海电气(集团)总裁马新生在“振兴装备制造业论坛”中曾谈到,上海制造业将面临“缺乏核心技术,跨国公司大举入侵”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马总裁认为,应通过劳动密集型积累的资本,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再依据雄厚的资本,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5.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通过创造和转移知识推动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分析研究KIBS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得出结论:整体上KIBS发展有助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此外,KIBS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存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差异,相比于西部的消极影响,中、东部的KIBS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因此提出政策建议: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型,加速KIBS的发展;引进外商投资,培养高素质KIBS人才,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热钱”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内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热钱”(hotmoney),是人们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说法,当被进入国汇率预期改变、利率高于外币时,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一旦这两个条件发生反方向变化时,热钱就会迅速撤出。热钱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汇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匹配对应的数字金融和数字化转型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的途径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3)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的3个维度都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使用深度作用最大;数字金融发展能促进企业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数字金融发展能促进大中型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外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抑制作用。因此提出:数字金融从广度朝深度的转变发展、完善数字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数字系统的产品化、扶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促进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是长三角地区能否成为领航中国制造业向世界级制造中心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制造企业管理变革的趋势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和企业管理现状,提出在战略机遇期,如何以企业管理变革推动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成长,领航中国制造业向世界级制造基地转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制造业是一切物质生产产业的支柱,信息产业与服务产业的设备也需要制造业提供,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不可替代的载体和基础。当前,“中国制造”时代正在到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发达国家已将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造制造业、改造企业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我国要想真正由“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快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数字化的中国制造业。将于2004年11月4日—9日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数字制造展览会,以“展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代表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方向”为主题,通过展示被称之为“数字化装备”的各种先进设备和被称之为“智能载体”的各种先进软件,给人们带来关于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具体图景,带来称之为“制造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ALL IN ONE)”的先进理念,必将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端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2003~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了一哄而上的低水平发展现象,因此亟需规划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产业空间结构现状及变动趋势可以为产业布局决策提供现实依据.高端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分,本文利用修正后的E-G指数实证研究了其在2003~2009年的空间结构变动.结果显示:高端制造业集聚空间结构呈现出聚集和扩散两者并存的特性.东部沿海地区是高端制造业的主要集聚地,中西部地区的河南、河北、湖北和四川成为产业扩散的主要承接地.本文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要体现出“适度集聚”和“因地制宜”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