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确定水泥环约束下的在役套管抗挤强度,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水泥环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层无移动或无蠕变位移情况下,水泥环对外压作用下套管的变形有约束效应,可提高套管外压挤毁压力,且随着水泥环与套管之间的间隙增加,水泥环的增强效应逐渐减小至零。的研究成果为合理利用套管的剩余强度、延长老井套管柱剩余寿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针对锦州某油气井套管环空带压生产的现状,对该油气井套管环空带压生产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分析国内外油气田套管环空带压生产现状,找出该油气田的井口带压成因。基于统计分析结论,提出多项预防措施,以避免该油气田发生套管环空带压。基于套管环空带压解决措施研究,针对环空带压的A3井,提出利用新型密封剂的下一步处理方案。同时,根据该井现有带压生产的状况,对安全生产的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过程中,套管损坏给油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利用套管外载计算模型对不同岩性地层进行套管抗外挤强度校核。采用弹性力学解析方法,建立了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套管外载的计算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岩性地层条件下的套管外载。研究表明,套管所受的地应力外载比常规套管柱设计时的泥浆外载要大,在进行套管柱设计时必须考虑生产过程中由地应力产生的套管外载。在盐岩地层中套管的挤毁风险最大,页岩次之,在石灰岩地层中套管的挤毁风险最小。  相似文献   

4.
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乙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手动顶空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乙醛的方法,并从顶空进样器载气压力、顶空瓶压力、样品环充满时间、顶空瓶温度、加压时间、进样环温度、进样环平衡时间、传输线温度、进样时间等方面对顶空进样器条件进行了全面优化。同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标准曲线的线性等指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自动顶空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其方法的检出限(0.012 mg/L)、相对标准偏差(3.5%)、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0.999 8)均优于手动顶空法。  相似文献   

5.
套管抗挤强度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套管抗挤强度是衡量套管强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采用置信度与可靠性设计相结合的高精度小子样方法,对阿科公司统计的套管(7in,29ppf,L80-13Cr)抗挤强度的48个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与阿科公司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初步验证了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稳定,计算精度高,可获得比API名义值较大的合理的数值结果,使套管抗挤强度性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并节省试样,为合理评价套管的抗挤强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起到了优化管柱节约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层渗流特性推导了溢流过程中较为精确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并以气液两相一维稳定流动为基础,建立了特殊情况下压井作业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井底压力变化的详细过程,分析了压井过程中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的变化趋势并编制了相关程序。实例计算表明,所编制压井模拟计算程序计算结果正确,可用于现场压井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7.
钻井设计中,水力参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使钻头获得更多的压力降和水功率,一定要准确的计算出循环系统压耗。传统压耗模型把流体性能当作常数进行计算,而实际上钻井液性能受压力、温度的耦合作用,另外钻井液在环空流动时,由于钻铤与井壁截面较小,常常发生紊流,这时管壁的粗糙程度对压耗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鉴于此,建立了考虑温度、压力、管壁粗糙度等因素的循环压耗模型。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小井眼钻井水力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小井眼钻井水力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际应用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现阶段钻井工业中的模型也无法对小井眼窄环空情况做出精确模拟,需通过构建新模型使其在井筒保护与地层压力控制方面得以完善。本文主要对小井眼水力参数计算的基本概述、小井眼钻井管内环空压降计算模型的构建与影响因素以及小井眼钻井水力参数的优化设计与系统软件开发内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我国典型的蒸吸流程,论述了蒸氨及吸氨过程的特点、工艺条件及设备选型。列举了蒸氨及吸氨过程的工艺计算及设备计算。过程是在一般压力下进行的,吸氨塔进气压力定为760毫米汞柱。蒸氨母液当量6.35米3,热衡算所求得的蒸汽消耗量约1.8吨/吨碱。塔板结构部分对空塔气速、齿缝开度、堰上液流高度、堰高、液面落差及动液封等塔板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0.
由枯竭型气藏改建而成的S储气库具有埋藏浅、衰竭程度高、压力系数低、运行周期长等特点,主要技术难题为储层保护和井筒完整性。针对S储气库的地质特点和生产要求,通过对井身结构、钻井液屏蔽暂堵体系、套管选材和气密封扣、水泥浆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浅层枯竭型气藏储气库钻井配套技术,并安全高效地应用于18口注采井及监测井的钻完井作业。现场试气压力恢复数据解释储层表皮系数为负值,储层保护效果明显;施工后环空各压力系统不互窜,井筒完整性良好。气库目前注采正常,运行良好,为国内类似储气库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川渝地区页岩气开发程度的加大,带压作业完井技术可有效避免储层出砂对套管的磨蚀,有利于气井获得最佳产能,满足气井安全生产及后期携液需求,以及提供紧急情况时的压井通道。在带压下管柱过程中,带压作业机的下压力需要大于井口压力产生的上顶力,当超过管柱的抗屈服强度时,就会发生弹性弯曲,甚至塑性形变,对管柱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为此,特研制了防止管柱形变装置,防止管柱形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困扰生产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套管下入过程中大钩载荷的预测是水平井成功完井的关键因素之一,水平井由于其特殊的井眼轨迹,在下套管的过程中摩阻要比常规井大。因此,准确地预测套管下入摩阻对水平井钻井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采用空间斜平面假设,建立了适合水平井的下套管摩阻三维计算模型,应用此方法在辽河油田某水平井下套管作业分析中,对大钩载荷进行了计算及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力学模型和理论方法为水平井摩阻分析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方法可靠,且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全尺寸试验的方法,对VAM FJL无接箍式套管的上扣性能、气密封性能、抗内压性能、抗拉伸与压缩性能以及抗弯曲性能等指标进行了考核和分析,重点研究了这种套管在过扭矩上扣和压缩条件下接头的应变分布,指出了这种套管的使用特点和在结构上存在的不足,为油田正确选用VAM FJL套管提供了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页岩气井开发过程面临钻压同步的情况,常伴有套变现象发生,影响后期压裂改造。为此,油田采取保压候凝措施预防套变。通过跟踪页岩气井保压候凝后续固井质量情况,发现采取该措施的页岩气井存在质量分界现象,即保压候凝后,在某一井深范围会出现质量反转,固井质量差异明显。通过统计数据与测井曲线图特征分析,探索总结其影响规律,并结合弹性力学厚壁筒理论对其进行了机理分析。对于抗外挤强度高的套管,在满足抗外挤条件下,不建议候凝期间采取管内保压措施。如果必须采取保压措施,建议采用弹性水泥浆、树脂水泥浆等体系进行浆体设计,并合理控制保压值以减小微间隙的产生。另外,还可在重叠段关键位置使用遇烃遇水自膨胀管外封隔器封堵气窜通道,降低后期环空带压机率。  相似文献   

15.
气田采出气往往含有较多的水,在集输管网中积聚,影响管线输送效率。本文使用PIPEp HASE软件计算管网中两相流流态、液塞大小以及清管液塞长度。同时对清管过程中形成的液塞静压力进行计算,以保证管线环向应力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水平井环空两相流体力学数值实验模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了隔离液对钻井液的顶替过程,对隔离液流变参数的优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难度日益加大,对试验井筒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而目前试验井筒尺寸为9 5/8″、13 5/8″两种尺寸。为满足多种试验需求需要建立7 5/8″、7″、5 1/2″等不同尺寸的井筒环境,因此在井筒内再下入一层生产套管,既要悬挂套管管串,又要实现井口密封。建立大环空环境,而以前使用的卡瓦式套管悬挂器,安装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密封效果不佳,因此提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吐哈盆地雁木西油田部分井固井质量优质,但是投产后环空出现窜流通道、产液含水率高的问题,后期挤水泥产生了高额补救费用。环空窜流的原因是射孔破坏隔层水泥环,界面胶结强度低。提出了使用动态振动固井技术提高顶替效率,管外封隔器隔开油水层,并且使用抗盐增韧水泥浆体系提高水泥石抗冲击性能等新技术方案,在现场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声波法的井下参数自动采集技术,该技术解决了声波法和环空测试动液面误差大和操作复杂等问题。试验证明,该技术能够将井下1800m压力信号传输到井口,为计算油井动液面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为油田动液面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渤中D井开发目的层位于太古界潜山,设计井深达到5 300.0m,设计采用4级井身结构,实际作业中在四开Φ215.9mm(对应下入Φ177.8mm尾管)中发生2次卡钻,最终第三次钻进中完Φ177.8mm套管顺利下入。由于作业时间较长、作业工序多次重复,Φ244.5mm套管的磨损情况未知。通过对Φ244.5mm套管内成像测井得出实际磨损量、Φ152.4mm井眼作业中Φ244.5mm套管磨损加深量、剩余抗内压及抗外挤强度计算等方法,得出Φ152.4mm井眼作业后进行回接作业。最终顺利实现Φ177.8mm套管回接、Φ244.5mm套管补救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