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电力供需形势,针对需求侧管理(DSM)在推广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对需求侧管理的意义、措施和对电力公司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需求侧管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我国电力发展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缺乏法规及资金的保证,配套政策支持不够 需求侧管理是社会行为,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有法律法规的支持。国外需求侧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了法规体系,并有相应配套政策的支持。如通过法律明确需求侧管理的实施主体,制定需求侧管理的资金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能效标准等。但目前我国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关的只有《节约能源法》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等少数法  相似文献   

3.
孟桂 《广西电业》2005,(1):78-84
本文深入分析了需求侧管理的管理与运营特点。讨论了DSM与IRP的关系,论述了需求侧管理是对供应侧的电力公司采取的有效激励和诱导措施以及适宜的运作方式。讨论了DSM应用实例,进一步论述了广泛推广DSM技术的关键问题。同时归纳与总结了现阶段DSM技术研究的一些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需求侧管理措施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需求侧管理有改善电网负荷特性的作用.这里定性分析了需求侧管理措施的行政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对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双对数模型的城市居民用水需求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城市居民人均用水量、水价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经济关系,建立双对数模型,并以杭州市为例,时城市居民用水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用水量将会受其需求价格和收入弹性的不同影响。当水价增长幅度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时,人均用水量才有可能大致不变,从而起到节水作用。同时,人均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不到1%,远未能引起居民的节水意识,水价的杠杆作用也未发挥出应有的功效,水价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及其激励机制的经济学理论依据,阐述了在当前的电力市场条件下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及其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需求侧改革"指的是什么,其侧重点及对基建投资业务的影响有哪些?"需求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需求侧管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需求侧管理是我国主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多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增长均主要在投资与出口两个方向上用力。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相互搭配,政府利用需求侧管理先后克服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其已成为过去一个时期我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增长中使用得最多、最为得心应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能源资源现状决定了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电力需求侧管理发源于美国。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 ,美国能源界意识到不能单纯追求能源供应侧的资源节约和成本最小化 ,还应该追求需求侧的资源节约和成本节约。因此 ,美国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需求侧管理的系统研究 ,并已获得相当的成效。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 ,还处在调查与研究阶段。传统的能源规划是单纯地扩大供应能力以满足需求目标 ,这样既加大了资金和能源资源的投入压力 ,也加重了环境污染。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既可以保护环境 ,又可以收到较好…  相似文献   

9.
2020年末,受经济快速恢复、极寒天气、供应能力受限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湖南、江西等地出现高峰限电情况。时隔多年,"限电"一词重回公众视野,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电力需求侧管理是缓解电力供需缺口的重要手段,在多地电力供需紧张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作用也成为重点之一。本文将以湖南为例,分析湖南"缺电"的原因及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发挥的作用,并对"十四五"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缺不缺电都应加强需求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能单纯把电力需求侧管理仅仅作为电力紧张时的应急手段,而应将其作为一种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多年来,我国并没有将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长效管理,只是在用电高峰季节,面对结构性缺电与总量性缺电交汇的困境,才急呼加强需求侧管理,而在电力相对平衡时则不太提及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缓解缺电的应急手段,电力行业开展了错峰填谷、平抑负荷曲线、实施可中断负荷等战略负荷转移和扼制大马拉小车、设备空转、防止窃电等战略节电项目;但是,需求侧管理不仅仅只有战略负荷转移与战略节电,还有负荷开拓与负荷控制、负荷特性研究与负荷预…  相似文献   

11.
大秦线的春季检修是历年上半年北方下水煤供应波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发现大秦线检修带来的供给波动在历年的夏季价格大跌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除了大秦线检修之外,需求的波动、运输计划的调整等都会带来市场的波动。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价格易跌难涨,波动对于短期价格变化有重大影响。价格的下行实际上是在各种供需波动作用下,少涨多跌的动态调整过程。因此,在当前的煤炭经营管理中,应强化波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供需波动、平滑煤炭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电煤供需状况及2006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电煤供需形势作了分析,介绍了2005年煤炭市场的主要特点,煤炭需求增速下降,供需矛盾缓和,库存持续上升,但价格仍然高位运行.同时介绍了2006年电煤供需形势,总体将继续好转,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归纳了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而根据煤炭矿区开发的水资源影响及其特点,分析了各种方法在煤炭矿区规划环评中的适用性,认为水资源供需平衡法比较符合矿区实际,适用性较强。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供需平衡法的通用模式进行了调整,提出了适合煤炭矿区规划环评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解释了新世纪以来导致不可再生资源价格宽幅波动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在价格宽幅波动背景下存在的各种利益失衡现象及其形成机制。提出必须建立反映真实价值和市场供求的价格形成机制与利益自协调机制、建立政府宏观层面的利益平衡机制、价格调控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反暴利机制、利益激励约束机制来促进利益和谐,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甲醇供需现状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醇面临着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文章分析了国内外甲醇的生产、消费、应用结构和市场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未来甲醇的供需及价格走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先引入IS-LM-BP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中国货币政策因素通过影响石油市场的供需,从而影响石油价格。再采用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选择国际石油价格、中国工业增加值、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月度指标对2005年7月~2015年5月国际油价波动的中国货币政策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五变量间存在均衡关系,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对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时效性最大,其次是货币供应量,M1在短期内对油价的影响比M2显著,利率的影响贡献相对较小。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开放度、石油供需市场、供给侧改革等,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保障性住房的角色和作用愈加重要,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正在逐年扩大.商品住房价格变化是供给需求作用的结果,但是随着保障房供给规模的增加,商品住房价格的涨幅也会发生改变,说明保障房的供给规模会对普通商品房的供需产生影响.本文以北京市商品住房市场为例,选取住宅需求、住宅供给、住房投机对价格的影响为自变量,住宅价格为因变量,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商品住房价格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通过考虑保障房供给对住房市场产生的不同挤出效应,分析保障房供给规模供需变化对房价产生的影响,进而为政府制定相关的住房保障政策提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能够有效反映电力供需关系并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3个环节的电价为研究对象,从电价水平、电价形成机制和电价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了现行电价机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对今后的电价改革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11年上半年全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电力供需形势。预测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更为复杂,电力需求增速总体平稳、电力装机增速低于用电需求增长,煤电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偏紧,以缺少电力为主,并有扩大之势。提出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解决煤电之间的矛盾以及构建综合能源运输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considers two competing supply chains, each with multiple upstream suppliers producing complementary products and selling to a single buyer (e.g., assembler or retailer), who then sells the finished assembled product to a market that involves both demand uncertainty and competition. Our main research questions focus on what supply chain structure (integration vs. decentralization) and which contracting strategy a business should choose. We find that supply chains that decentralize perform better under strong market competition (i.e., high degree of product substitution between supply chains). However, when a large number of suppliers exist, supply chains that integrate perform better. When decentralized structures are used for both supply chains, a consignment with 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generally outperforms a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from the downstream retailer's point of view. Interestingly, for a supplier, a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which pushes all demand risks to the downstream retailer, might not be preferred. For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one contract strategy can outperform another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the cost share of the buyer, and the number of suppli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