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群与集聚区作为社会经济网络进行着组织体内外的信息、资源配置,实现自身网络结构及产业效能的进化。网络行为主体通过合作、联合以及信息技术的衔接构建网络格局,形成了生产与供应链条化结合的生产网络、基于信任实现分工协作的合作网络、加速知识积累与传播的创新网络、金融中介以政府协同支持的衍生网络。该社会经济网络的生命力来源于网络内外资源及环境的持续支持和交流。着眼于社会经济网络对产业集群及集聚区升级的重要作用,应构建政府层网络-创新层网络-生产层网络组合的立体网络体系,并实现区域———国内———国外共享信息的虚拟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博弈分析,论证了在不触动网络垄断的情况下,网络产业的纵向结构分离或开放接入会产生内在的提高下游产品或服务价格的驱动力量,从而对近年来我国网络产业下游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给出了新的解释。建立有管理的竞争机制,允许绕道、开放用户选择权,是网络产业实现有效竞争并使竞争惠及最终用户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地方产业网络为发展模式的区域经济,其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在全球价值链中与区域外的经济行为主体积极互动,并实现升级。在这种研究视角下,本文首先界定了价值链治理的概念,然后从理论上阐述了全球价值链治理的主要类型,以及价值链治理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并在调研的基础上,以嵌入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浦东集成电路(以下简称IC)地方产业网络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全球IDM公司的治理行为对浦东IC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价值链治理者——全球领先公司,对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推动或阻挡,决定于地方产业网络的升级行为是否侵犯了其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决定于地方产业网络升级的“类型”。这一结论是对国际研究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竞争机制与网络产业的规制改革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能否以及如何在铁路运输、电信力、城市公用事业等网络产业引入竞争机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攻坚阶段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网络产业现行体制的弊病以及垄断对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损害,就该类产业引入竞争机制,弱化其对特定传输网络的依赖,从而通过强化市场机制和厂商内在激励改进其供给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网络模型与分析:基于资源网络化流动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流动的产业网络模型。该模型将资源交换和共享所引起的产业发展当作一种互补性资源的合作生产,并考察不同网络结构下资源流动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主体具有完全理性情况下,网络的随机化程度越高,产业网络的平均收益增长越快,收益分布偏差越大;在主体具有有限理性情况下,具有小世界效应的产业网络的平均收益增长最快,收益分布偏差最大。  相似文献   

6.
产业网络及其演变模式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产业网络是利用网络研究产业间或产业内部各种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从纵向看,它表现为产业的链式结构;从横向看,它表现为不同行动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产业网络的演变过程与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密不可分。我们在考夫曼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对产业网络中的关系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出产业网络关联模型,提出了产业网络演变的模型和其他几种演变模式,并对处理产业网络中的各种关系的战略和政策及其应用作了研究。本文从网络角度研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产业经济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有关结论对培育新的产业、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跨区域并购复杂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跨区域并购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的重组及转移规律。以1999~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跨区域并购事件为样本,通过建立跨区域并购复杂网络,实证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挖掘网络背后所蕴含的区域资源转移及产业重组规律。研究发现:并购网络具有小世界性;网络节点的度数及点强度分布具有显著的幂律分布特征;并购关系呈现出明显的经济水平等级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具有较大的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它们在网络的资源转移及产业重组中,承担较重要的中介作用但其独立性较弱;各省市在网络中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结构。最后从跨区域并购、相关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网络组织及其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网络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协调方式,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创新。本文在网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主体、行为、资源三个网络要素出发,构建了产业网络的组织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嵌入式”、“浮游式”、“主导式”、“群居式”、“竞争式”、“合作式”、“紧密式”和“开放式”八个标准对产业网络进行分类。同时.本文还研究和探讨了产业网络分类体系的动态性问题.提出了“游离态”和“稳定态”的概念.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网络分类体系的动态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全球生产网络的存在使产业发展跨越国界,它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给参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带来机遇。摆在当前各国政府面前的问题是,是利用市场力量推动全球网络下产业的发展,还是积极发挥政府在产业中的促进作用?文章回顾了有关政府介入经济发展的理论,并以新加坡信息产业为例,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在产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对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数字产业带有鲜明的技术进步外部性特征,通过生产网络对各产业部门形成的技术溢出是推动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中性技术进步和成本加成的生产网络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技术进步网络传导的机理和数字产业与非数字产业技术溢出的异质性,进而利用两区制空间自回归估计方法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技术进步及数字产业渗透所带来的非对称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全球数字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1.69%,而通过数字产业渗透所提供和吸收的技术溢出效应分别为2.95%和0.97%;(2)中国数字产业的自身技术进步速度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为全球生产网络提供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在推动全球产业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不同数字细分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产生技术溢出最多的产业;(4)数字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绝大多数数字产业提供的技术溢出大于吸收的技术溢出。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考察数字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