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机磷农药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和毒性、有机磷农药生物降解技术、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种类、降解菌的获得、降解机理以及有机磷降解酶的应用6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有机磷农药生物降解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百香果果实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而且可以合成多种香精及食品。而在百香果果实食用或制作加工过程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过高,不仅影响了百香果食用口感,而且对食用者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为了确定百香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本文以百香果中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法,对百香果中10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3.
测酚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传感器和压电生物传感器等测酚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详细论述了测酚酶传感器的酶的选择、酶的固定化方法和酶电极的修饰方法,指出了测酚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4.
梁海玲 《化工管理》2013,(6):133-133
分子印迹技术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在农残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当前有机磷农药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特点,阐述了其在有机磷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展望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检测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增大,在农业上使用的农药种类越来越多,在各种农药类型中,有机磷农药应用的范围最广,毒性也最大。如果人类误食含有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食物会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农药残留严重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农药检测必须加以重视。文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农药检测技术的应用,并详细分析新技术应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药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调研,对中药中农药残留分析技术作了较全面叙述,主要包括3部分:1)中药中农药残留的提取与净化;2)目前我国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3)近期发展的农药残留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如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基体固相分散萃取等)以及检测新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色谱、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器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法规禁止或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我国是高毒农药生产大国,6个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敌敌畏)的产量占全国农药总产量的1/3以上,其中高毒的甲胺磷农药一个品种的产量就达7.2万吨。为此,中国农药工业“十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彻底削减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大力开发新型高效替代品种。近年来,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种的开发已成为我国农药研究开发的热点,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一、低毒有机磷杀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因此,许多国家都制定法规禁止或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我国是高毒农药生产大国,6个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久效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氧乐果、敌敌畏)的产量占全国农药总产量的1/3以上,其中高毒的甲胺磷农药一个品种的产量就达7.2万吨.为此,中国农药工业"十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彻底削减高毒有机磷杀虫剂,大力开发新型高效替代品种.近年来,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品种的开发已成为我国农药研究开发的热点,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快速测定方法一酶抑制法.结果通过对五种添加农药的蔬菜测定,其回收率为85%~105%,与气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酶抑制法可以用于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农药管理,逐步削减高毒农药的使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农业部近日发布第274号公告决定撤销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混配制剂登记撤销丁酰肼在花生上的登记强化杀鼠剂管理公告明确规定一撤销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混配制剂登记自2003年12月31日起撤销所有含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的登记︵具体名单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公布︶自公告之日起不再批准含以上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和临时登记有效期…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葡萄糖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其检测对于分析产品组成及监测反应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葡萄糖的主要检测方法:HPLC法、分光光度法、旋光度法、生物传感器法、气相色谱法等。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的滤纸折叠方式,并与常用的四折法和扇形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这种新方法具有折叠简单、安放容易、过滤速度快的优点,是一种值得广泛普及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传播视角的广告效果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告效果的测定是广告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是对广告进行检验和评价的重要环节,然而实践中却为很多广告主和制作者所忽视。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除广告主和制作者在这方面的意识薄弱外,没有完整的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也是原因之一。本文建立了基于传播视角的广告效果测量模型,并以央视Y广告为实证研究对象,论述了进行广告效果测量的变量和分析内容,并结合Y广告效果测量的实证结果提出了当前广告投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品质配送,对于实现全程冷链以及提升企业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冷链物流的快速配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区域划分方法。该方法构建了现实生活中物流配送的复杂网络模型,然后基于两阶段的LinkRank社区发现算法实现了物流配送区域的划分,最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该体系明确了配送中转站以及配送点所覆盖的区域,这些区域所包含的社区物流关系紧密、易于配送。本文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终方案可有效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与评价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与投入效益,许多高等院校制定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办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大多数评价办法采用了同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同一种指标权重系数,导致评价结果不符合实际。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分为主要用于教学、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既用于教学也用于科学研究和对外服务3种类型,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系数,制定了五级评价标准。最后以河北科技大学管理大型仪器的方法为例,对本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虚拟建设—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已逐渐在改变着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模式,章分析了虚拟建设产生的背景,提出了虚拟建设的概念和内涵,概述了虚拟建设实施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以期对虚拟建设这种新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以太阳能为主,电为辅助的供热端,以地暖为供热末端的供暖系统。通过控制系统及太阳能和地暖的技术参数合理匹配,实现节能、舒适、智能化的供暖系统。  相似文献   

18.
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声誉模型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分析了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稳定的意义与影响因素。在Vickers和Barro分别对Kreps的声誉模型简化处理后的模型基础上,从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合作的博弈关系角度,构建了成员的声誉模型——一个单边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声誉对网络组织成员的激励效应,以及声誉与网络组织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在有利于经济连续稳定的合作环境中,声誉效应是网络组织成员合作的重要激励机制,在声誉效应的激励机制下,成员之间合作是有效率的。应用本文模型所给出的分析方法与结论,对我国企业网络组织成员存在的机会主义等问题,给出了作者自己的解释,对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exists between the Japanese view of the meaning of work and the American view of this construc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merican orientation is primarily environment-centered, and is based on a traditional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S-O-R) model. In contrast, the Japanese orientation seems to be primarily person-centered, and is based on what might be called an organism-response (O-R) model. The reasons for this difference are explored and both the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re examined.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projects a revision of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the behavioural sciences leading to a more realistic appraisal of the transferability of Japanese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the American environment.Portions of this paper were presented at the Pan Pacific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Honolulu, March, 1984. It was selected as the Best Paper in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 track. The author is indebted to Chuck Behling of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and Ken Kim of The University of Toledo for their helpful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on 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