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路子,强调加快内地发展以逐步消除沿海和内地的不平衡.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出现重大的转折,形成了以不平衡发展理论为支柱的区域经济理论,特别是梯度推移理论影响巨大.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被提出并开始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发展梯度约束与和谐社会战略构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呈现梯度约束型。理论而言,不同的约束状态应当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才能够达到国家与区域发展共赢的最大化战略目标。本文力求说明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的这种约束差异与成因,并在揭示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的基础上.力求说服处在不同发展约束条件区域的行为者尤其是决策行为者选择符合区域最大化社会福祉实际的发展战略而不是盲目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这种基于梯度约束条件下的区域发展战略选择:一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幸福而非谋最大化的GDP偏好.二是实现国家的和谐社会发展战略构局。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分布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产业的重心偏离西部。这种状况是由于我国各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历史、环境、自然资源分布以及社会文化诸因素发展的差异所形成的。改变我国产业重心偏离西部的状况,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出发优化我国西部的产业布局,是我国的基本经济问题之一。为构画我国西部未来产业布局的格式,本文从西部产业布局的现状、演变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抉择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西部产业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 本文利用熵权 TOPSIS 法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基于 2005~2017 年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采用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城市基础设施并非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在城市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效应的作用, 中介效应值为 46.3%;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 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 财政支出、 人力资本、 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抑制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国有工业企业对国有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在地区的经济质量。文章依据效益理论和工业企业效益评价原则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提取了2014年各省市国有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在全国、区域和省份3个层面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发现近10年来工业增加值呈现大幅上涨趋势,不同区域的国有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有明显的差异,其经济效益不仅取决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也受工业企业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国家和企业自身如何更好的提升经济效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为了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 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 借鉴容量耦合概念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 角度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 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状态进行测度。 研究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以上, 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质量存在时空差异, 从时间分布上看,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空间分布上看, 北京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天津, 天津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北, 三省市之间存在不协调、 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京津冀区域协调度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我国各省区2010~2014年的物流发展状况进行统计描述的基础上,先后构建线性回归方程和地理加权空间计量模型,最终选用模型显著性较高的地理加权空间计量模型分析我国省区物流发展水平的收敛性。发现我国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虽然整体上呈现出收敛的趋势,但是空间差异较突出;另外,我国物流发展水平平均收敛速度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平均收敛速度呈现出明显的由西向东梯度递减的趋势。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揭示了 2006~2017 年我国30 个省市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从理论层面阐释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从科技金融资源环境、 科技金融经费力度、 科技金融融资规模以及科技金融产出能力 4 个方面分析了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结果显示: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提升速度缓慢,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 “东强西弱” 的局面; 科技金融资源、 科技金融经费、 科技金融融资与科技金融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且科技金融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最强; 本文还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科技金融政策制定、 金融机构结构转型以及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学体系设想 周雄阳等贵州财经学院学报‘经济区’概念小议 于光远江汉论坛地区经济的特点 李笑冰等经济研究现代工业区位理论初探 张燕生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区域规划由来和发展 改革与战略我国区域经济模型研究的几个问题 姜近勇生产力研究区域经济与中心城市计划管理模式 肖枫等计划经济探索论区域经济及其过渡模式 杨春堂未来与发展地域结构理论与国土开发 魏心镇等重庆经济研究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 刘宁英经济学动态区域经济中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方法论 的几个问题石争开发研究我国农业区域开发的理论模式与战略 构想姜邦桥开发研…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对协调推进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系统梳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 基于鲍尔丁系统学原理构建协调度模型, 对2018 年我国31 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差异较大, 北京处于优质协调发展阶段, 天津、 上海等6 个地区处于中度协调发展阶段, 河北、 内蒙古等14 个地区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 黑龙江、 西藏等10 个地区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