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基于2004年和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用南开大学董事会治理指数衡量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水平.对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指数与公司绩效的改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累积效应,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改善的影响主要来源于董事会组织结构建设和董事薪酬激励的作用,而董事权利与义务、董事会运作和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公司绩效的行业固定效应随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高而弱化.并且董事会治理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累积效应边际递增。  相似文献   

2.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如何从保证战略管理的有效性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角度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研究。结合公司治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以及电力行业的特性,利用巨潮资讯、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的有关资料,对2001年以前上市的35家电力行业公司从公司治理结构与战略绩效的关系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3年的评价样本,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及其所涉及的六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治理指数对总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加权每股收益、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年度增长率、财务预警值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表明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运营效率、成长能力,有助于增强财务弹性和财务安全性。公司治理中所涉及的控股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治理、监事会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拥有一套科学的决策制定机制与决策执行机制。而这将对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燃气行业中的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两种国家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进行了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认为中国燃气行业应从从政企分离,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方面进行公司治理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结合辽宁自身环境条件及改革进程,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监督的“独立性-积极性-效率性”逻辑内涵的一致性,设计了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调研数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辽宁上市公司监事会治理总体水平较低,但近年来治理指数呈上升趋势,国有企业治理水平普遍高于民营企业,股权分散公司的治理水平较股权集中公司的低,样本公司监事会规模较小,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辽宁自身环境条件及改革进程,综合考虑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监督的"独立性-积极性-效率性"逻辑内涵的一致性,设计了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调研数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辽宁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总体水平较低,但近年来治理指数呈上升趋势,国有企业治理水平普遍高于民营企业,股权分散公司的治理水平较股权集中公司的低,样本公司董事会规模稳定.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黄英华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2):158-160,F0003
内部治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影响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内部治理的董事会、股权结构和激励机制3个方面选取了6个变量,从财务指标即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4个方面也选取了6个变量反映公司绩效情况,选取我国2008年深沪两市14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得到内部治理与公司绩效强相关,并分别得到影响内部治理和公司绩效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仲继银 《董事会》2008,(11):90-92
公司治理包括“业绩”和“合规”两方面,业绩要摆在首位;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职责划分应遵循董事会中心主义;与其说是一股独大导致公司难治理,还不如说是中国的公司治理难和治理水平低,导致了一股独大成为强势股东的一种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往往与公司上市前的权利结构是相对应的,“上市”改变不了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公司治理这个话题主要是与上市公司相关的,所以,他们想当然地以为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要好过非上市公司。其实,这是误解。公司治理说到底是公司的权利结构,那么,“上市”是否改变了这个权利结构呢?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具体来说,公司的权利结构受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根本影响。上市之后,内部的变化是增加了新的股东,多数情况增加的是分散的小股东;而外部的变化则是增加了证监会等监督机构以及与之相应的规则。情况表明,这些来自于内、外部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by focusing o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ompanies' governance structur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programs. We propose an original empirical strategy based on a large set of the biggest capitalizations in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2004–2018, with explicit measures of how companies integrate into executive managers' remuneration precise criteria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 incentive scheme calle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contracting. Our results show that proposing executive compensation programs including CSR criteria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a large positive impact on extra-financial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dimensions: relationship with customers and suppliers,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Second, we explor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by distinguishing the impact between firms with a shareholder or stakeholder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and reve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CSR contracting. For firms with a stakeholder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CSR contracting is no longer associated with a fall of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has a large positive impact on human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rights performance. On the other hand, CSR contracting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but no impact on extra-financial performance for firms with a shareholder 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a critiqu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search grounded in agency theory and propose that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hould consider how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agency relationships differ across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contexts. Building on prior governance studies grounded in soci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theory we argue that performance outcomes of boards of directors,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executive incentives may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legal system and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a specific country. Institutions may also affect the extent of complimentarity/substitution among different firm-level governance practices producing patterned variations in firm-level governance mechanisms. Our discussion suggests that researchers need to develop more holistic, institutionally embedded governance framework to analyze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of various governanc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东利益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更是公司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结构中市场主导型权力配置机制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缺陷,比较分析了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与股东派生诉讼两种主要的中小股东司法救济手段之功效,指出异议股东股份价值评估权制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手段。最后,就我国公司立法引入该制度进行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司的领导权结构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公司的领导权结构反映了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执行层创新自由的空间,它是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一个极其重要且高度可见的方面,依据来自中国证券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领导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且环境变量也未调和上述二者之间的联系。公司绩效的决定因素是很复杂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用单一的变量(如两职设置)来衡量,两职分设也并不是解决公司绩效问题的万能药。公司治理效率的根本决定因素在于合理的股权结构与市场化的人事任免机制。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总经理兼任董事(不包括董事长)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我国2005-2008年度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者保护执行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投资者保护执行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保护执行制度没有对公司治理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公司管理者的薪酬激励体系中,年薪、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研究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对于建立有效的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在非对称Nash讨价还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内生化的讨价还价力,构建了一个内生化的Nash讨价还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与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在给定年薪的情况下,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本文运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管理者持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抑制在职消费,从而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数据环境,有关高管薪酬的研究在近十几年来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由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限薪"浪潮,更是加深了公众对如何从公司治理层面强化企业高管薪酬治理的关注程度。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外关于公司治理机制与高管薪酬决定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行业差异,本文运用中国37个行业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技术差距和相对规模,探究了知识产权制度变革对产业创新影响的行业异质性。研究发现:人均专利数量是衡量技术创新的理想指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渠道正在发生变化,即更注重国内自主创新和内部技术转移;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技术进步,相对规模越大越有利于技术创新。本文建议:在研究技术创新时,可以选择从业人员人均专利数量作为创新指标;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水平,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技术创新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自主创新和内部技术转移,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同时还应该扩大行业相对规模。  相似文献   

19.
20.
在当前我国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以下简称PCT申请)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本文使用2009~2019年创业板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专利国际化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高管海外背景会正向促进企业专利国际化,且当高管既有海外求学背景又有海外任职背景时促进作用最强;相较于非CEO高管海外背景,CEO海外背景更能促进企业专利国际化;从内部治理因素看,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正向调节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专利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从外部治理因素看,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的地区,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专利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更明显。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国际专利申请的影响因素以及高管海外背景领域的相关文献,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专利国际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