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中国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性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1987~2006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年均波动9%,其中初级产品、资源型制成品、低技术产品和中技术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波动较小,而高技术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则波动较大;在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与美国及欧盟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相对较大,而与日本、韩国及东盟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则相对较小。然后,本文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从进出口商品结构角度和国别角度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波动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同美国价格贸易条件的较大波动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对美国、日本市场的过度依赖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反映国内商品与进口商品之间替代程度的Armington弹性,是一种重要的行为参数,常常被政策制定者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甚至定性分析。本文在制造业整体水平上,对美国进口中国商品与美国生产的商品之间的Armington替代弹性进行了估计,通过对美国在进口中国商品中所获得福利变动的计算估计,我们认为,Armington替代弹性的大小对美国使用关税贸易政策的工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文治  扈涛 《世界经济研究》2013,(1):47-52,66,88
本文通过建立SITC五位数分类商品与制造业28个行业的对照表,基于微观贸易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并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从行业层面分析了FDI对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是所有制造业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都恶化,科技含量较高行业的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其次,实证研究证明FDI与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正相关,FDI不是造成中国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因素;最后,增加制造业各行业的资本和科技投入,实施规模生产是改善制造业价格贸易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亚洲国家在1980~2006年间贸易条件趋势及进出口波动的平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增长不一定能够长期改善贸易条件,进口增长也并不一定长期恶化贸易条件,而确保进口波动的长期平稳才是促使亚洲国家贸易条件呈现长期平稳趋势的关键因素。同时,本文发现中国大陆在这期间的出口增长对其贸易条件的改善作用不足以抑制贸易条件在短期恶化的趋势,这与中国大陆在现今国际外贸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下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逐渐下降有关。本文对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美贸易战是目前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贸易战的特征是两国对对方国家的商品加征较高的进口附加税。特朗普认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受损失的只是中国,美国只会受益。运用国际贸易学中的关税效应理论,在对贸易"大国"和贸易"小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就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生产者、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加征关税无益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给美国生产者、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会给美国造成无谓损失;不仅影响美国经济,还会影响美国的政治,给美国带来多重伤害。  相似文献   

6.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生产贸易新趋势,提高垂直一体化水平成为优化一国生产结构的重要方式。文章分析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国内市场产品竞争,导致最终品价格下降。为了阻止利润流失,企业会降低垂直一体化水平。文章使用WTO中国进口中间品关税、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08年)、中国细分部门投入产出表(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研究关税下降对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税减让降低了中间品进口成本,导致中国制造业企业垂直一体化水平下降。分样本回归发现,关税降低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内陆地区的影响大于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7.
进口竞争给进口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确定的。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进口研发溢出的规模,然后将中国的制造业归成17个行业,以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进口竞争与全要素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给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效应为负,进口贸易带来资源重复低效率配置,低端加工贸易造成进口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下降。同时,进口研发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国外研发力度越强对国内进口研发溢出越大,本文采用中国对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最具代表性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的进口研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美国、德国次之。同时,进口关税和出口外向度的提高会带来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中美贸易条件恶化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外贸企业的沉重打击,再次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对外贸易高依存度的弊端。本文从贸易条件模型入手,通过分析1980~2003年间中国与美国的相关变量发现,由于我国贸易结构长期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使得我国不断增长的制造业生产率和较低的购买力水平成为我国贸易条件趋于恶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中国制造业生产多样化的能力,是长期内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进口竞争给进口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不确定的。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进口研发溢出的规模,然后将中国的制造业归成17个行业,以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进口竞争与全要素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给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效应为负,进口贸易带来资源重复低效率配置,低端加工贸易造成进口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全面下降。同时,进口研发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正相关,国外研发力度越强对国内进口研发溢出越大,本文采用中国对美国、德国和日本3个最具代表性的进口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日本的进口研发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美国、德国次之。同时,进口关税和出口外向度的提高会带来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美国进口政策目标分为进口收益目标和限制进口收益目标,并假设这两种收益目标在一定时期必须同时实现,进而构建了美国进口贸易政策形成的FR模型。该模型认为,美国政府根据实际进口收益和限制进口收益的变化对进口保护度进行动态调整,直至实现进口政策收益目标的最大化,此时的进口保护度便是均衡的进口保护度。结合FR模型和美中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分析了近年来美国对中国产品加大限制力度的原因,同时预测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进口保护度的短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