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产业     
<正>多个千亿台资产业集群在福建沿海形成闽台贸易保持高位增长,利用台资规模居大陆前三位,多个千亿台资产业集群在福建沿海形成,首个两岸产业基金在闽设立运营。近年来福建推动闽台经贸合作向纵深推进,着力打造两岸产业合作的集中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产业     
<正>淮安实施"三大计划"推进台资高地建设淮安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台资集聚高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未来几年将实施"三大计划",着力打造八大台资产业集群、八大淮台交流平台,升级六项"101服务"措施,全面推进台资集聚高地建设。一是实施"台资项目倍增计划"。紧紧围绕淮台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打造盐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农业、休闲运动等八大产业集群。二是实施"交流平台扩展计划"。打造企业、教育、科技、文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发挥自身地理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产业集聚是其必然选择。本文以承接台资产业集聚为例,通过分析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台资产业的必要性与现状,构建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台湾产业发展产业集群的财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石正方 《特区经济》2003,(11):30-34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厦门要建设海湾型城市,实现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的转变,产业发展是关键.在此进程中,作为厦门社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台资产业,通过集群发展模式能够发挥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厦门的台资产业初步实现了地域集中,但还没有进入真正的集群阶段.厦门应及时调整发展方略,针对现状问题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台资产业的集群发展,使其在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中释放更大的经济能量.  相似文献   

5.
彭明明  刘学华 《珠江经济》2007,194(10):33-39
作为台商投资大陆最为密集的两个区域,东莞与昆山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阶段发展的两种典型模式.台资集群在东莞与昆山分别表现为"由下及上"和"由上及下"的模式,同时两地在承接台资企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在协调本地外来人口和本地外来企业关系上采取措施的不同,使得东莞与昆山的台资集群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两个地区只有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发展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城市品牌的综合效应,才能引领经济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倪上 《天津经济》2010,(11):12-13
随着天津近年来整体经济的迅猛发展,颁布的众多对台优惠政策,台商越来越热衷于在津投资。本文分析台资企业在津投资的特点,揭示台资企业在天津扩大投资的领域,提出天津台资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厦门火炬高新区致力于培育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顺应国际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较好地把握了世界经济格局变革和台湾产业转移的机遇.作为全国所有创新型产业集群中惟一以开展和推进两岸合作为主干的厦门火炬高新区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在两岸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方面的先行先试,有利于拓展两岸经济的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为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在对台科技交流方面抢占先机,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需求,结合本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两岸合作的基础,厦门市从2012年开始已全面启动以厦门火炬高新区为依托、以厦门地区为主体、向海峡两岸辐射的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的培育工作.海西海洋与生命科学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海洋和生命两大领域,以生命科学为产业主导方向,旨在以生命科学带动海洋高新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崛起,造就了"中国制造"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低成本时代结束后成本上升与技术创新不足的双重压力,提高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是我国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浙江省发展为例,在梳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及通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集群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引进台湾银行业对浙江经济发展存在多方意义,同时,浙江也存在引进台湾银行业的诸多有利条件,而台湾银行业也拥有与浙江地方银行业的合作空间。浙江应通过以下途径引进台湾银行业:继续做好利用台资工作;赴台湾驻点招商;积极促进民营企业赴台投资;加强与台资银行联系;给予台资银行以税收减免和优惠;与台湾方面合办"中小企业银行";宁波、杭州、嘉兴应通过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建立稳定的制度环境,融入长三角,利用台商资源等办法引进台资银行;温州应积极参与"海西"建设。浙江应加强与台湾之间的金融信息交流和培训合作,为台资银行进驻做好中介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吴能远 《亚太经济》2006,(5):114-116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有其深刻的产生背景与内涵。其目标是充分发挥福建地理区住优势,加速海峡两岸经济整合,最终促成海峡经济区的建立,使海峡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成为台湾布局两岸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枢纽或中介地。  相似文献   

12.
闽台两岸产业对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是台商投资大陆的初始地,吸收台商投资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台资已成为福建省利用境外资金的第二大来源,实际利用台资额占全国吸收台资总额的四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区第3位。闽台两岸产业对接,关键在于把握国家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机遇,发挥闽台合作优势,明确产业对接重点,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品牌无知名度要求时期"过渡到"品牌强知名度要求时期",品牌成为一种强势的需求。建设品牌经济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对于促进海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随着海西经济的发展,对品牌经济有目标、有计划的系统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毅 《开放导报》2006,(4):71-73
构建台湾海峡经济区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而且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的构建不仅可以形成一个能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相媲美的又一个经济增长中心,而且将促进两岸经济一体化,进而促进政治和解与和平统一。本文认为类似自由贸易区或CEPA的模式是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世界经济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知识经济、电子商务、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世界经济趋势及两岸经贸关系的现实表明,海峡两岸未来加强合作、共同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台湾也只有加强同祖国大陆的全面合作,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刘倬 《科技和产业》2009,9(11):47-51,96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立,为海西经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在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两大战略的驱动下,海西经济增长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矛盾,特别在科技创新方面,是制约海西经济进一步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对海西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几点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福建是中国主要温泉地所在。近几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温泉产业。台湾温泉产业较为成熟,台商和台资对福建温泉产业领域的进入,不但带来资金,而且带来较为前沿的规划设计,市场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技术和理念。本文着重对福州、厦门和漳州这三个温泉富集地的台资温泉度假产业的开发和运营进行分析研究,企图使大陆业界对其运作内在有所了解,以便借鉴。  相似文献   

18.
厦门港发展港口物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港口的地位非常重要。如今港口物流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又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作为福建省经济核心的厦门市,加强其港口物流建设,不仅对福建的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画洋 《亚太经济》2007,(5):107-108,84
本文提出两岸合作建设台湾海峡(闽台)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福建和台湾两地的经济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而且迄今无合适的对策。生态经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全国国土整治即将展开,生态经济实验区的设想因而是现实的。福建生态环境较好,有可能在生态经济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台湾和福建地理特征相近,生态压力更大,双方合作有可行性,并可能为两岸的统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发展参差不齐,产业主体仍然是低附加值制造业,并出现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而一些高附加值的较高端的产业却又发展滞后,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进行产业转型,而区域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创造了资本、技术、管理、时机等重要条件。结合分析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型的政策选择,以期推动本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