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所谓存差是指一个金融机构或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存款大于贷款,相反借差是指一个金融机构或一个地区金融机构的存款小于贷款.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出现存差现象.海西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于2000年开始出现存差现象.  相似文献   

2.
3.0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3万亿元、3.1万亿元、3.36万亿元、3.5万亿元、3.7万亿元……这是一组反映2002年前6个月中国金融机构存差(即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的差)总体呈递增走势的资料。如果说,几年前,存差还算是代表金融机构风险意识增强、告别超负荷经营的一个积极信号的话,那么,如今巨额存差则正在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心病。存贷差节节上升去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资料:金融机构存差接近3.7万亿元。这是九十年代以来,金融机构存差持续积累和扩大的结果。中国首次出现存差是1994年,金额为526.5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1.3%。以后年度增速加快,到2002年6月,存差占全部存款余额的比例已上升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金融改革理论研究何问陶,劳建光改革开放15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我国和我省的金融业得到长足发展,1994年9月底,我国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7851.69亿元和38172.56亿元,而广东所占比例已超过1/10,国家外...  相似文献   

4.
金融系统存差持续大幅扩大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金融现象。本文以安徽巢湖市为例分析了存差扩大的成因,指出了存差扩大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收入增长、融资渠道拓宽、信贷管理体制变革、金融机构多元化经营、金融改革过程中不良资产的政策性处置等因素有关,澄清了对存差和存差扩大现象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5.
熊琼  钱利娟 《重庆经济》2006,(10):33-35
2006年上半年,巴南区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存款总量继续上升,贷款余额小幅增长,信贷资金规模略有扩大,有力地支持了全区经济的发展。但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速度相差较大,致使存差不断累积,既影响金融机构的自身发展,也削弱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撑。  相似文献   

6.
当前,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并不是流动性太多、流动性泛滥,而是资金过剩、资金严重积压。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就是我国金融机构的巨额存差。2007年末.金融机构存差高达坦.8万亿元。这表明.我国有大量资金积压在金融机构难以运用,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全国性的存差(银行信贷资金收支活动中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在1995年出现以后,理论界和金融实践部门对存差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欠发达地区,一边是存差的存在和扩大,一边又是“资金饥渴症”,这种看似悖论的情形引人关注。本文在考察了甘肃省存差现象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隐含在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新认识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佳 《黑河学刊》2003,(4):45-45
"存差"是银行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金融机构"存差"增大的原因主要是存款增长较快,贷款缓慢增长,使存差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贸易与金融     
越南盾再次贬值越南货币8月7日再次大幅度贬值。越南国家银行公布的越盾与美元的汇率下跌10%,各商业银行的实际交易汇率下跌约7%。这是自去年7月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以来越南第三次调低越南盾与美元的汇率。越南国家银行决定,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确定交易汇率...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金融机构存差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存贷比不断下降。金融机构存差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存款的刚性增长、信贷结构不合理、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以及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之外,还要在调整金融产品结构、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政策与法规     
泰国国家银行近日宣布,为了增加金融票券以调节金融机构的流通资金及解决流通资金过度集中的问题,该行采取以下新措施: 一、商业银行及境外金融机构(BIBF)寄存于国家银行的存款,其流动资产比率从7%减为6%,降低之后将有376亿铢资金注入整个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内资与外资的互补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我国国内金融机构存差与外资输入额同时增长,即出现所谓“双溢出现象”的情况下,有关外资与内资之间关系的问题引起了诸多争议。很多学者认为这中间外资对内资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则认为外资与内资存在着互补性,提出了内资和外资的互补机制问题。通过对资本、产业链和企业集群三者形成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解释了互补机制的具体内涵,并以实证分析说明通过实现内资与外资的互补,可以达到两者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3.
论存差的去向与逻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金融巨额存差的认识存在浪费与低效率论、中性论、资金非闲置论。基于存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表明巨额存差并不是资金浪费,存差最终都进入了实体经济部门,并提出:“存差=劫贫济富”假说,存差是国家以信誉作保把债权当股权以及存差背后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杜勇锋 《北方经济》2012,(23):85-87
2012年6月8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不足一个月后的7月6日,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两次降息,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5和0.56个百分点。与以往央行对称性调息不同,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就建立起了自己的金融机构.1932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了国家银行,7月,发行银元兑换券,在苏区流通.这是第一个由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建立的新型金融机构.1934年10月,该机构随红军长征,转移陕北.  相似文献   

16.
最大的压力来自货币政策的脆弱和货币化的改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环境不利于抑制通胀。目前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已经很大,但货币供应的乘数效用还不大,据估计为2.5,货币的再创造能力和流动性受现行体制和政策影响还较弱,这使基础货币的扩张对通胀的影响还不充分。从中长期看,银行改革将加强货币创造能力,通胀的压力就会进一步释放。国家银行出现的“存差”直接构成对通胀的压力。在基础货币失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一、去年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的原因1994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到12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万亿元,全年新增储蓄6316.3亿元,超过了1992、1993年两年的增加额之和,增幅高达41.5%,高于从1978年到1994年全年储蓄存款33.5%的平均增长幅度。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居民货币收入增长迅速。1994年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农副产品价格,使农村个人收入增长了30%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家银行全年工资及对个人支出为11174.5亿元,累计比上年增长40.5%。(2)保值储蓄增强了储户存  相似文献   

18.
1929年到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及其前身对江苏省无锡地区、河北省保定地区的22个村庄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经济调查及1次小规模的经济调查,积累了南、北两地数千农户长达80余年的家庭经济数据。本文利用这一系列数据中有关农户借贷的材料,分析1930年到2010年农户借贷渠道的变迁。本文认为,80余年中,农户融资的主渠道几乎没有变化,向私人借钱是农户借债的主要来源;农村信用合作化高潮时,国家银行、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一度成为农户借钱的主渠道,向私人借贷所占的比例迅速式微;信用合作社、国家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没能代替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组织。以保定为代表的华北农户没有走出主要依赖于私人等非正规金融部门借贷的传统路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9.
1992年,地方政府获得了直接融资的权力,可以避开中央控制,以高利率在地方集资。1992年,我国证券余额是4100亿元,直接融资总量是194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家银行贷款增加额3563亿元的54.6%;相当于当年全国金融机构(包括国家银行,信托机构和城乡信用社)贷款增加额4226亿元的46%,我国当年新增直接融资占当年新增融资总量的比重,1991年为12%,1992年上升为31.5%,现在国家银行所能控制的货币量,只有50%,可见现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大大削弱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决定,在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下调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