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秀玲 《魅力中国》2010,(7):178-178
一天,读六年级的儿子回家后,急冲冲地对我说:“妈妈,快点,我要在你那儿背书!我们老师说的}”我高兴极了,赶快接过书,生怕耽误了这大好时光。因为我平时主动陪他读点课外书,他就满肚子不高兴,今天竞对背书这样积极。“背啥?”“背中心思想。”“啊一一,中心思想?没搞错吧?!”“没有!快点呢,我背呀!老师说的。”为了不打消他背书的积极性,还有师命难违呀,我只好装模作样的看他背下去……  相似文献   

2.
鲍瑞燕 《中国西部》2013,(30):96-97
“老师,枯叶蝶是蝴蝶还是叶子啊?”下课了,一位男生跑来问我,我愣了一下,马上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凭着前几天刚看过的一本有关自然科学的书的印象,自信地回答他,“是蝴蝶呢!”此时,旁边的另外一个男同学说,“喂,鲍老师是数学老师啊!”我想他是在提醒问问题的同学问错了对象,呵呵,大概也在怀疑我提供的答案的准确性吧!为了打消这位同学的顾虑,于是,我再次努力搜索脑中的记忆,特意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为什么枯叶蝶像叶子等,听得这些小家伙们为之一振,并随之雀跃,纷纷围着说:“鲍老师,鲍老师。你不光懂数学,连这个你也懂呀!”  相似文献   

3.
官渡古镇     
这天是个周日,张永鹏休息。 头天晚上他说带我去昆明附近的古镇。我想了想,成都去了一个洛带古镇,昆明怎么的也要选一个。于是说:“好的!条件是……嘿嘿?”“哪有什么条件?跟你一起玩儿就高兴……要不给我买一碗豌豆粉就成。那地方做的好吃……”小张戏谑。  相似文献   

4.
“老师,我有话对你说!”一节课间,小董同学急冲冲地跑进办公室,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快。“有什么事呀?看把你急得。”我打趣他道。“第三组的同学包庇,特别是他们的小组长吴某,有的组员明明有没有背完的内容,他却算别人过关!”小董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有这样的事?你也别急,老师先去了解下,好不好?”我说。“主要是他们那一组全都是好兄弟,你可要管管。”小董临走时还不忘叮嘱我。事情的起源是这样的:刚进入高三,我准备前半学期将高考背诵篇目先“过”一遍,后半期再强化重点。因此,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一大组设置了两个小组长,每天要求背诵的内容必须在小组长那里完成。又由于学生成绩的现实差异,一个小组长负责高、中等层次同学的背诵,一个小组长负责低等层次同学的背诵,但都做出了强调,两个小组长必须认真履责,严格督促,我会不定期抽查。为了提高同学们背诵的积极性,我又提出,先背完整个高考背诵篇目的大组,将会每人得到一个苹果的奖励。这次被举报的吴某,他负责检查背诵的是第三大组的低层次同学,这些同学大多数和他一个寝室,没想到真出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先讲一个笑话。话说爱因斯坦死后升‘天,上帝安排了三位天使前去为他接风。爱因斯坦很是高兴,在路上打开了话匣子,与天使们谈笑风生。,他问第一位天使:“你的IQ多高?”天使回答道:“201。”爱因斯坦眼前一亮,“这么高!以后我肯定不会寂寞,因为你可与我谈相对论了。”又问第二位天使:“你的IQ多高?”天使回答道:“150。”爱因斯坦说:“也不错,以后我们可以煮咖啡论天下。”又问第三位天使:“你又如何?”天使说:“75。”爱因斯坦沉思半晌后问:“阁下对世界经济前景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6.
师旷论学     
《发展》2008,(9):159-159
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一位瞎子叫师旷,他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 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七十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回答道:“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 晋平公认为他答非所问,很不高兴,就说:“我和你讲的是正经事,你却在开玩笑。哪有做臣子的跟君王开玩笑的道理呢?”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媒体上读到一篇寓意深刻,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新来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的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黑板上的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注视全班同学,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来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同学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对,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我从内心佩服这位可敬的赵老师。  相似文献   

8.
沟通     
《广西经济》2009,(1):61-61
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相似文献   

9.
刘黎 《中国西部》2011,(26):74-77
通过选拔,力排众议,推出某老师作为代表参加市级的赛课,结果获得是三等奖。参赛老师见到我时面有愧色,而我,面对当初内部选拔之时的其他参选教师,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走出赛场,一位评委对我说,怎么你们派这位老师来参赛啊?他的课平淡无奇,毫无亮点。“毫无亮点”?  相似文献   

10.
张晓华 《魅力中国》2010,(31):299-299
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位家长在聊天“现在的孩子连玩都不会了,几岁的孩子天天说没意思”“想想咱们小的时候跳皮筋,踢毽子,抓石子,玩沙包…多高兴呀!”。当时我也非常有同感!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大部分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有一次我试着让孩子们(大班下学期)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11.
杨云 《魅力中国》2013,(19):188-188
“老师,您说我有绘画天赋吗?学美术将来能有出路吗?”一节素描课中,一位学生问我。我听后稍微思索了一下,肯定的回答他:“看了你的作品,我感觉你很有绘画天赋,若不断的努力学习将来说不定会成为一名画家呢!”在以后几年的专业学习中我不断鼓励赞许他,他在这些肯定表扬声中不断地进步,不断的提升,绘画作品、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那天碰到一朋友,问:“老詹,你们报纸到底是千什么的呀?为什么在国内看不到?”我说:“‘海外版’嘛,顾名思义,是专门办给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看的,你既不住在海外,又不经常出国,当然看不到我们报纸啦!”朋友哈哈一乐:“开玩笑呢,不过。我倒真想向你请教一问题,你说咱中国这么多外宣媒体,包括你们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等,整天忙碌辛苦,到底在忙什么?办报目的是什么?”为回答问题,我讲了个故事:延安时期,毛泽东曾问胡耀邦,你说说,什么叫军事?胡引经据典,说了一通。  相似文献   

13.
《发展》2012,(4)
不要轻易蔑视那些看似细小的事物,它们有时能决定事情的成败! 读小学时。一天上课,美术老师说:“手,看起来不复杂,但我先讲一个故事,之后你们可能就会认真学画了。”  相似文献   

14.
轻松职场     
《中国经济快讯》2012,(29):78-78
误导 病人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告诉病人要他以后少抽点烟,少喝点酒。病人照做了,可是复查的时候病却更重了。医生说那你以后别抽烟,也别喝酒了,病人说:“我以前就不抽烟,也不喝酒呀!”  相似文献   

15.
“他醒了,醒过来了……”“方……检,看……看来,我帮不上……你的忙了!”“你呀!总是那么不要命,让我说你啥好呢!”静静的病房里。临潼区检察长方满友看着和自己肝胆相照的战友,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情景,眼里充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16.
李镇西老师转化学生的同时,也写了完整的手记,他说:“后进生对我来说,每天都充满悬念——我不知道他们将要给我惹什么祸!我忠实地记录我和他们打交道的经过乃至细节,这样的文字当然胜过任何人为编造的小说和电视剧!”  相似文献   

17.
朱国良 《浙江经济》2014,(16):63-63
有一篇外国人写的《中国人崇尚干杯文化》,在国内的一张报上转载后,读了让人思虑良多。谁不知道国人崇尚的是“酒文化”!酒圣李白、陶渊明是那么放达,酒仙张旭、酒贤苏轼、曹参是那般洒脱。“曲水流觞”传芳百世,王勃诗文传唱千古,不都是酒成全的文化呀!怎么变成了“干杯文化”了呢?其实,我觉得这事局外人看得还真准。  相似文献   

18.
新的一年,老师您有啥阅读计划吗?没有?不知道读什么书?别着急,今天中教君请来于漪、于永正、窦桂梅、吴正宪、华应龙、俞正强、黄玉峰、王崧舟、魏勇、王君十位各个学科的名师,为大家推荐2016“精神养料”,读完这些书,您离“好老师”又近了一步呢!  相似文献   

19.
君子哉若人     
耕之 《走向世界》2014,(37):92-92
译文 孔子说:“子贱这人呀,真是个君子人了!但若鲁国没有许多的君子,他从哪里取得这样的品德呢?” 谈古论今 子贱,姓宓(fu。音福),名不齐,子贱是其字,鲁国人。司马迁说他比孙子小30岁,《孔子家语》说他小孔子49岁。  相似文献   

20.
马玉国 《魅力中国》2013,(11):201-201
在数学教育界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台湾一位学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二年级小学数学题:在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头羊,问船长几岁?参加测试的台湾学生有2/3的人答案是43岁。测试大陆的学生时,竟有88%的人答案也是43岁;因为他们认为此题不可能加,所以只能减,而不敢写上“此题不能做。”这是一则笑话,然而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八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则笑不出来,因为这则笑话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我们之一代当老师的,从小当学生时,就崇拜老师、服从老师,很少敢挑战老师的权威,也不敢讲自己的思路。长大当了老师,也觉得学生服从我,崇拜我,把我讲授的内容听会,练会,考个高分,课堂纪律好,就很有成就感。比如学了“笔算除法”,老师讲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的学生有向老师提出:“笔算除法能从低位除起吗?”。如果还有学生再提出一个高智商的问题“老师,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都是从低位算起,为什么笔算除法就一定要从高位除起呢?”这时,会不会有的老师已经很不耐烦了。会说:“你怎么事那么多,书上就是这样规定的,教你怎么算,你就怎么算。”如果真的老师这么说,试想一下,今后,这个孩子还敢“异想天开”吗?还敢“思维和创新”吗?慢慢地,在学生的心中,就会逐渐形成听老师的没错。这就是中国学生,很听话,很刻苦地去记忆、模仿,就是不敢自主地思考和质疑,没有了疑问哪会有思维呀,没有了思维就更谈不上创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