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商业银行信贷资源要实现优化配置应该围绕企业外部市场均衡与内部博弈均衡为中心,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范围的拓宽,信贷资源如何实现跨部门分专业的优化配置问题日显突出,本文就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围绕实现市场均衡与博弈均衡,从有效信息、有效激励与动态结构调整三个角度探讨了制约信贷资源跨部门优化配置效率中的瓶颈问题,并相应地给予了政策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五"时期,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计划信贷管理体制,对信贷资金实行计划配置。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首先是集中经济剩余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的需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后,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不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客观需要。这一时期,国家银行信贷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服务于"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对工、农、商等各业,对国有、合作、私营等各经济主体,推行了有差别的信贷配给政策。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的规模决定于可筹措到的信贷资金额度,而在基本取消市场机制的状况下,信贷资金来源主要受制于财政性存款的增长与财政收支的平衡。"一五"时期,计划信贷运行出现了两次大的失误,都反映出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支能否平衡对信贷收支能否平衡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与控制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房地产业高风险性以及对信贷资金的依赖性决定了房地产信贷风险必然存在。商业银行和房地产企业的市场选择行为促成了目前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高依存度,也意味着风险的不可避免性。金融政策的调整导致银根紧缩.房地产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房地产业投资过热,出现泡沫经济或是市场发生逆转.遭受损失最大的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从严控制信贷总量,优化结构,面向市场,转换机制,提高效益”信贷工作的总方针,以往信贷资金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一定要以市场为取向,逐步建立市场型信贷管理机制,笔者对改革海西信贷资金管理体系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市场经济首先要打破“信贷资金吃大锅饭”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正在形成。有市场就有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资金经营风险越来越大,资金流失日益严重,困扰着信贷工作的正常运转。因此,分析研究贷款风险的原因,探索和建立信贷资金经营风险机制,是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大课题。 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的成因 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是指银行经营信贷业务过程中,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偿还借款,致使银行信贷资金受到损失的可能性。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信贷运筹是指对信贷资金的营运与筹划,通过对信贷活动想办法、定计划等措施来实现信贷资金的充分、有效地运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人,金融行为的市场化不可避免,因而信贷运筹亦越发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构建以市场为基础和出发点的新机制. 一、市场经济的改革向信贷运算提出了新的要求1、市场经济的作用将是信贷运筹的原制则.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构划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大金融改革的步伐,以市场为取向是金融改革,尤其是各专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因此,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亦为银行信贷运筹提供了新的政策基础,为信贷资金运筹方式的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产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银行没有成为真正的银行。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授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从商业银行来看,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后,大部分信贷资金由总、分行在全国全省范围内统一进行规划、统一授信,优化了信贷资源配置和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实行授信业务后,减少了基层行由于对信贷政策认识偏差,而出现的贷款投向失误和地方性的盲目放款,从而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了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结构、管理制度及中央银行(简称“央行”)信贷政策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变量之一,对经济政策效应有着深刻的影响,从90年代中期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信贷管理政策、信贷资金实际增长率、信贷资产占比及信贷资金的产业、客户与品种结构等方面。这些变化对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作为金融商品,在保证贷款安全、流动,并以最低的资金成本换取最大的资金利润前提下,由信贷人员将贷款推销给客户的一种信贷经营管理方法。它意在把传统的贷款管理与现代的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们对锦州市信贷资金增长变动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了解到,锦州市信贷资金的投入产出效率总的趋势是逐年提高的,这是经济金融不断发展的具体反映。但是,从总体上看,锦州市信贷资金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较低”,即信贷总量供给不足,储蓄向区内投资转化率较低;工业信贷份额小,资金的产业配置效率较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信贷的边际产出率较低;固定资产投入过少,信贷资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低。“四个较低”说明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锦州市信贷资金投入产出效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信贷业务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然而信贷风险也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问题突出和信贷管理机制弊端明显,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上运行。做好信贷风险管理,优化信贷风险控制,一要培育一种新型的信贷文化,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二要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三要规范贷款的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四要加强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五要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规避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03年至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位数回归来研究中国商业银行的规模、非利息收入结构、贷款质量等因素对于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影响作用。我们发现,伴随着中国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银行员工与固定资产的利润贡献率出呈现出倒U型的形状。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员工对银行利润贡献率明显降低。从目前来看,银行非利息收入比对银行利润的推动作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应忽视对贷款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更加突出的信贷集中隐藏着危险,实证研究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大额信贷风险高,长期效益低,并且容易导致银行内外勾结诈骗贷款。小额信贷不仅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应变大额集中投放为小额分散投放,变集体审批无人负责为个人审批个人负责,并且设置适当的个人审批贷款的最大累计余额和个人借款的最大累计余额。  相似文献   

14.
绿色信贷是当今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业务能否提升盈利能力受到广泛关注。从绿色信贷视角出发,对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2013—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和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呈现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对国有商业银行更明显,而对非国有商业银行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构建和完善信用风险量化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以及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开发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内部评级方法;研究与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建立健全以内部评级为核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促进资信评级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消费信贷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降低银行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应从转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转变商业银行的观念、增加居民收入以及建立相关配套机制这四个途径,来促进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资本管理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工具,其应用日益广泛。通过经济资本管理,银行可以量化经营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并确定抵御风险的资本。实现经济资本管理,需要建立银行内部的评级体系,这涉及银行数据体系的建立和维护。由于整个社会信用文化的缺失以及有效数据的缺乏,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需做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一种逆市场选择的制度安排,将政府信用运作于商业领域,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实现政策性意图,担保机构作为政府信用转移的桥梁,同时也是政府信用风险的防火墙,逆市场选择所产生的成本和风险自然也就需要政府来最终承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作为一个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政策性行业,商业化运营不是没有可能,但需要满足一系列较为苛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征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安全和高效的主要因素是贷款风险,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责任制,重视风险研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本文首先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继而从贷款风险的特征入手,提出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静 《特区经济》2009,(2):65-66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目前已成为许多国际性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针对我国汇改后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最主要的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应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