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18世纪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最后一次机会,但是,作为东西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国之间的交往在礼仪冲突上的争论,以及在各自的立场和交往原则上的差异使得马嘎尔尼使团的访华一行归于失败。也使中国丧失18世纪与世界交往的最后契机。究其原因,是中国的“朝贡制度”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英国践行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所致。  相似文献   

2.
程玉祥 《重庆与世界》2013,(11):113-115
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是促进我国文化发挥国际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实现我国留学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制定的战略方向。但当前来华留学生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为改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实现来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哥游记     
吴哥游记公元1295年,一名叫周达观的中国温州人奉命随元朝使团出使真腊国。使团从温州开船,沿中国南海,过交趾洋,经占城、真蒲、溯循公河而上,横渡洞里萨湖,到达真腊王国的首都吴哥,在此住了一年。周达观根据亲身见闻,撰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翔实记载了吴...  相似文献   

4.
乾隆时英国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简介□汪光荣十八世纪末,英国正式派遣政府使团来中国。以马戛尔尼为大使,选派了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作为成员,配备了卫队,捎带了英皇信函和一些礼品,于1792年9月使团出行,1793年9月,在热河行宫乾隆皇帝接见了马戛尔尼。清朝对...  相似文献   

5.
1985年是杰出的外交家和东方学家尼古拉·加夫里洛维奇·斯帕法里诞生三百六十周年。尼加·斯帕法里曾任俄国派往中国的使团(1675——1678)团长,该使团在十七世纪外交史上占有显著地位。这是莫斯科于十七世纪派往中国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官方使团。这个使团同时还是俄国考察西伯利亚、外贝加尔地区、中国及其一些毗邻国家的第一支科学考察队。俄国和西欧获得了从西伯利亚前往中国的几条道路的翔实可靠的记述文字和有关清帝国的最充(?)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刘宇  严莹 《杭州研究》2008,(1):68-74
温州是沿海较早开埠的几个城市之一,是历史上永嘉事功学派的发源地,又是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较早驻点之一,而且是经学大师、教育家孙诒让的家乡,这一切都使温州教育近代化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试通过温州开办早期教育事业的活动的考察,来探讨温州教育近代化的启动特点。  相似文献   

7.
李清 《魅力中国》2013,(26):92-92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农民起义,其失败原因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主流观点将失败归咎为愚昧的宗教思想、洪秀全用人不察、农民阶级劣根性等原因。本文旨在探究洪秀全本人在人生不同阶段思想的变化,并以此为角度寻找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岚清对外商来华投资的四点意见本刊讯李岚清副总理最近在一次研讨会上对外商来华投资着重谈了四点意见;第一,外商来华投资要从短期合作向长期与战略性合作转变。如果外商前来投资一味地只以占领中国市场为目标,不搞外向型,不去参与国际竞争,就会逐步丧失优势。因此...  相似文献   

9.
潘光 《沪港经济》2007,(10):16-17
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或是“回到”中国大陆,形成犹太人来华的新高潮。自那时以来,犹太人来华形成3波。第一波发生在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许多犹太人到中国经商、工作、旅游,但长期居住的还是少数,进行投资的更少。第二波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主要的推动因素是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它导致以色列外交官、企业家、学者、留学生和游客纷纷来华,以色列人在来华犹太人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进入新世纪,来华犹太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在中国长期居住的也越来越多,形成了第三波。其动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为犹太人在华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二是“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猖獗,世界上许多地方动荡不安,而中国则相对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10.
雍正时期的中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时期,在康熙年间的基础上,中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雍正年间清政府使团两次出使俄国,开创了中国官方使团出使欧洲的先河。《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不但确定了中俄中段边境,而且为中俄两国贸易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更促进了两国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来华日本游客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游客不同的性别、年龄段、不同的来华目的、停留的时间、消费水平的高低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在以上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丁强强 《魅力中国》2013,(28):116-116
昊起固其在楚国的变法而广为人知,他仕途壤蚵,书聋、魏均不得志,在楚国担任令尹后,因变法的失败而身败名裂,他的改革措施使旧贵族势力深受打击.我们绝不能因其在楚国改革的失败而忽视其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懋君 《魅力中国》2010,(30):105-106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楚汉战争中项羽军事上虽百战百胜,最终却憾失天下。文章从统战谋略视角反思历史,分析其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语录·微博     
《东北之窗》2011,(6):12-12
我们一贯主张,每个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不赞成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对话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出路。——3月3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讨会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谈到利比亚局势时,胡锦涛呼吁有关各方应立即停火,和平解决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16.
《特区经济》2004,(2):61-61
在中国,产品制造企业都是以生产为主导,企业做大做强,要么走生产规模化的路子,要么走产品多元化的路子。具有130年历史、最早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瑞士迅达集团另辟溪径,虽是老牌电梯制造企业,却以服务为主导。新的营销模式创下了辉煌业绩,公司年营业额超过76.57亿瑞士法郎。  相似文献   

17.
雪珥 《新财经》2009,(3):100-101
中国历史惯常以成败论英雄,作为一个彻底失败了的商人,胡雪岩不仅没有被当做落水狗痛打,反而赢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原因就在于他高举爱国、爱民的大旗,将商人之间的利益之战演绎为一场弘扬民族正义之战  相似文献   

18.
胡玲 《魅力中国》2010,(6):39-39
修学旅游是以一个专题为目标,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等其他人员为补充,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为目的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属性。本文通过对东南亚来华旅游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东南亚修学旅游的现实发展优势分析,试图探索开发东南亚来华修学旅游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19.
徐文峰 《魅力中国》2010,(23):169-169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为建立宪政国家而进行了种种努力。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对于国人宪政意识的唤醒,不能发动最广泛的人民一起为建立宪政国家而奋斗。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并不能自觉的产生宪政意识。可以说,近代中国宪政之所以失败在于未能唤起人们的宪政意识,即启蒙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习益加深,世界留学教育已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向产业化转变,且留学生产业被称为“无烟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来华留学教育逐步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吸引了大批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客观上形成了留学生产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留学生产业规模还很小,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更有效地发展我国留学生产业,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高校及社会的通力合作。根据实证分析,高校教学质量、校园硬件及受尊重程度是来华留学生最关注的因素,其次是我国文化及居民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