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的每一个科学原理和科学结论,都是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同时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具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态度以及鲜明的民族本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西方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社会工作对文化多元性的回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从精英与通俗文化、城乡文化、民族文化和国外移民文化四个不同的视角,对国内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培养的可能性途径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跳出社会工作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论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服务对象为本位的服务理念,并在不断变化的文化环境中适应生长。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大力张扬社会本位思想的社会。徐国栋教授主编的《绿色民法典草案》(简称绿色民法典)积极修正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体现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的传统民法思想,大力张扬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神相契合的社会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大力张扬社会本位思想的社会。徐国栋教授主编的《绿色民法典草案》(简称绿色民法典)积极修正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体现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的传统民法思想,大力张扬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精神相契合的社会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5.
“世界历史”作为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特指资本主义建立大工业以来,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它对“类”意识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它打破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地域界限,从而清除了当代“类”意识生成的地域性障碍;二是它突出了人类文化精神中的整体精神,促进了个人本位向“类”本位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受传统文化和现代主流文化双重挑战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愈显困难。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其实质就是在经历至少20年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选择与被选择、融合与发展的复杂角色转型和文化适应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群体本位文化特质模式转型到适应市场经济的个体本位文化特质模式的转变过程。因此,探寻社会、政府及高校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建立整合文化价值观,构建文化视角的职业指导体系,完善少数民族就业保障的法律保障机制势在必行。由此,可避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重视民族文化这个蕴含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灵魂的核心载体的传承和保护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从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出发,以满族文化与以满族民族经济发展为例,明确发展民族经济应该有发展民族文化的自觉,才能使民族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发展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图书馆是服务民族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以海西州图书馆为例,论述德都蒙古文化建设与当地图书馆文化服务建设相结合,引领民族文化理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外延建设、推动民族文化内涵发展、促进民族文化推广普及和提升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潜力.  相似文献   

9.
和谐民族关系对构建新疆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因素是影响和谐民族关系的决定因素,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是建设新疆和谐民族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鄂温克族是我国东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体育特色浓郁。以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历史角度出发,以朝代更迭、部落变迁以及文化发展为线索,结合文化的三元结构,对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开研究,总结鄂温克民族以“崇尚自然”“人本精神”“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鄂温克族在促进全民健康、推动市场经济和丰富文化体系等三个方面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魏阳竹 《魅力中国》2011,(20):287-28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内含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本文试图以甘谷道情为例谈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何宗德 《魅力中国》2011,(5):100-100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认为实现乡村的振兴,才能完中国的文化重建和民族复兴。现今阶段中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相似问题是农村的塌陷——村落解体,而中国农村保持伦理本位的乡土社会风情,从乡村建设理论寻求新农村建设的智慧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与原生态民族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态民族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保持着相对完整的文化民族性和显著的地域性。对于全国的民族文化力建设,尤其以云南省为区域单位的民族文化力建设而言,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转型则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张家川民族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民族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中国梦"凝聚共识,引领各少数民族积极投身民族文化建设事业;以"中国精神"为引领,锻造具有张家川特色的民族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制定并践行张家川民族文化理念和民族成员行为规范;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空间视角,以文化空间与文化经济的关联性为切入点,对空间视域下依饭节文化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在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文化空间出现转移化、解构化、空洞化等主要问题。为此,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注重保护文化存在的基础、彰显民族文化价值、加强传承人才培养,以促进民族文化空间保护与文化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谢铮 《魅力中国》2010,(32):262-262
民族民间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发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流失问题着手,以人文精神关怀为根本,以优秀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及文化市场发展规律为例,发掘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选择趋向.价值观形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文化有物质、制度和精神三种形态,价值观是精神形态的文化,处在社会文化中核心与统帅的地位.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造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自汉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历代封建统治者以孔孟儒家学说为理论指导,一方面健全以等级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组织制度,另一方面用伦理中心的价值原则、群体本位的价值取向"教化子民".上行下效,社会精英知识分子齐集孔孟旗下,进一步倡导、发展儒家理论.这样,中国社会发展到了近代,儒家文化、儒家伦理、儒家价值观早已浸透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与神经,成为所谓中国人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18.
龙翠芳 《黑河学刊》2011,(3):147-149
以贵州两个少数民族农村社区问卷调查的数据,描述和发现贵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婚前恋爱方式以自由恋爱和经人介绍为主;早婚人口减少;民族通婚地域范围扩大;择偶标准由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变;婚姻自主权增强。同时,离婚率提高;性爱观出现混乱;违法婚姻增多。  相似文献   

19.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张家川民族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民族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中国梦”凝聚共识,引领各少数民族积极投身民族文化建设事业;以“中国精神”为引领,锻造具有张家川特色的民族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引领,制定并践行张家川民族文化理念和民族成员行为规范;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杨雁 《魅力中国》2011,(11):237-23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旅游越来越热。本文主要介绍了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节日在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要以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保护民族文化。在开发民族旅游资源过程中,应该保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使各民族形成各自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