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清明节诗词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似文献   

2.
清明。 每到这时,总是记起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然而没有雨。西北边陲的清明总是清清爽爽,丽日中天,小草芽绿得耀眼,和风轻拂,带来阵阵温馨…… 墓地里,总有些悲切的气氛。三三两两的人低头走过。有哀哀的哭声,有絮絮的低语,有虔诚地献上一个花圈的,有默默地添上几锨黄土的;讲究旧礼仪的,则摆上三五祭品,将一  相似文献   

3.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 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千百年来,每 当人们吟读唐代诗人杜 牧的这首著名绝句时, 便会想起清明时节江南 的秀丽景色,想起清明 时节的种种乡风民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 之一,因其时气候温暖, 草木繁茂,大地一片清 朗丽明,所以古人便把 “清明”这个富有诗意的 名称冠之于这个节气。 在中国古代。清明 是一个很受重视的节 日,在清明前后,要举行 种种纪念活动。古代的 农民要在阴历三月初三 的中午时节跑到田头听 取蛙鸣,以此来预测有 无水灾,以预测一年的 收成。许多地方有挖荠 …  相似文献   

4.
张传悦 《走向世界》2012,(10):20-23
春天从不缺乏赞美,在春天的旋律里,清明似乎是低沉的D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生命的乐章没有休止符,但有时也需“停下脚步,等等灵魂”,祭扫宗祠,凭吊先人,就是生命与灵魂的相惜、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5.
雷羽 《中国高新区》2010,(12):67-69
2010年10月,“欧洽会”在蓉城成功揭幕。渐人秋季的成都阴雨连绵,但新建的地铁一号线内却是一派清明耀眼的景象:吊挂式灯箱、帖附式导向灯箱、LED灯箱、轨行区防水防尘防震隧道灯火通明,五彩斑斓的景观灯让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6.
清明节在中国民俗文化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日,中国境内民族大多有清明或类似清明的祭祖日。2008年的清明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作为法定节假日的清明。这是人性复归,"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超越一切,崇尚"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9日 星期五 早上8:00 多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大诗人杜牧一首《清明》,令山西杏花村这片土地生动了千百年。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这里的杏花村酒已闻名国内。而且,历代的杏花村都以酿酒、酒文化闻名。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  相似文献   

8.
其实清明节和寒食节也不仅仅是凝重,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百草萌发,一片春意盎然,正是踏青玩赏的好时光清明,一家去乡下扫墓,凭吊祖先的同时,也实现了一次愉快的郊外之旅。说到清明,自然而然就想到唐代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堪称佳作中的佳作,脍炙人口,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清明断魂的酸楚。与这份情感截然不同的是宋代张择端的丹青《清明上河图》,真实地记载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华景象,展示了当时政治的清明和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9.
清明诗趣     
《中国集体经济》2004,(3):48-48
每年农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此时,气温回升,草木萌茂,天地一片清新明朗。“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轼《和孔密州东栏梨花》);“万物鲜华雨乍睛,春寒寂历近清明。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转莺”(唐代温庭筠《寒食前有感》);“游丝遍地终无意,芳草连天若有情。满院晓烟闻莺语,半窗晴日照蚕生” (明代瞿佑《清明即事》)。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中国老区建设》2010,(5):44-45
山西盂县:敬老院里笑声朗孤寡老人结连理,河南台前:心系老区抒豪情,湖南湘西:清明到,“社灯”也争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衣俊卿事件”说起,论述了此事件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是不要迷信“知识教”;二是杜绝“低俗人性论”;三是对问题官员必须依法严肃处治,绝不能搞“易地复出”;四是十八大首次把反腐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正式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正本清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魏亚婧 《魅力中国》2010,(6):336-336
文学是现实的投影,刘义庆所编撰的《世说新语》作为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堪称是一幅摹写士族风流的“清明上河图”。其中着墨甚多的魏晋女性人物,形态各异,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魏晋上层女性的生存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了解魏晋社会.  相似文献   

13.
清明时节雨纷纷,杜鹃花开迎亲人。1999年3月26日至28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满怀喜悦地来到了60多年前他曾抛洒青春热血的故战场、著名的革命老区———江西省吉安县,沿着蜿蜒的山路,寻访当年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老将军面...  相似文献   

14.
清明的纪念     
《走向世界》2012,(10):12-13
对于中国人来讲,清明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一个原本春游娱乐的节日,扫墓祭祖却成了惟一的内容。在传统节日变淡、保护声音四起之下,清明却无此虞,年复一年一代代进行着传承。谈论清明放假的存废实无必要,远走他乡、垂垂暮年,都不能阻滞回乡祭祖的思念。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扫墓祭祖,寄托哀思,是对逝去亲人的尊敬与感恩,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祈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11,(8):74-75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是华夏民族缅怀先人、表达敬意的特殊日子,同时,这个节日负有传承文化的责任。初春的4月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好时候,它又是出外踏青的好日子。针对这两点,智联招聘推出了“2011年清明节小长假特别调查”,在为期三周中,共有3000余名职场人参与了调查。调查显示,清明小长假,假期虽短,但感受非同其他节日。  相似文献   

16.
清明     
《宁波通讯》2015,(6):92
清明为祭祀之日,前后3天。宁波旧时清明节,有将杨柳枝插在屋檐瓦下和门户上的习俗。妇女还将柳枝插在鬃发上,小孩要戴柳枝编的帽子,寓“思青(亲)”之意。宁波习俗重祭祀,尤其以上坟祭祖、做清明羹饭为重,海内外游子多归故里上坟。旧时,上坟节令食品为青糍、麻糍(乌米饭)糕,并担牲礼祭祖,富家  相似文献   

17.
春节刚过.吴汉江就为他筹备中的合作社起好了名字.“大埔县高陂镇陶溪和兴养猪专业合作社”。 如今,清明已过,合作社的名字仍停留在县工商局发给的那份“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上.没有丝毫要转变成实体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杜启洪 《走向世界》2012,(10):24-27
在清明的踏青与娱乐功能逐渐消失后,对已故亲人的祭祀哀悼成为: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扫墓祭祖,为已逝的亲人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相似文献   

19.
古城沧州,南临齐鲁,背靠京津,东临渤海湾,境内又有京杭大运河横贫南北。亘古以来,城镇乡村之间的大小石桥、砖桥、铁桥、木桥比比皆是,天下闻名的有明代的单桥、澄瀛桥等。商贾农家往来穿行于此,水陆码头舟来船往,也曾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喧嚣与繁荣。铺路架桥是古道热肠沧州人崇尚的第一善事。  相似文献   

20.
南鹤北鸢说风筝 风筝自古以来就是北京人休闲娱乐时的赏玩之物.以前.每到清明前后.不论是达富贵人.文人墨客,还是普通市民都争相购买各式风筝,找个空场放飞。直到现在.放风筝依然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活动。北京的风筝种类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还得说“扎燕”,这是因为燕子每到春天都会飞回北方.有报喜之意,象征大地回春.所以.以燕子为题制作风筝体现了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