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论丛》2005,(11):52-54
按照WTO的有关安排,新成员国在加入WTO后前三年市场开放力度有限,以保护新成员国的经济,这三年被称为加入WTO的“前过渡期”。在“前过渡期”.中国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小于预期.这与过渡期的保护性安排有密切的关系。从2005年开始直至2006年底中国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中国已经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保护性安排的逐渐结束.入世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能否充分利用这最后的时机.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元龙  温彬 《西部论丛》2005,(11):60-64
在加入WTO的“后过渡期”,随着保护性安排的逐渐结束,入世的冲击将进一步显现,中外资银行将在“三大领域”和“十大业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资银行能否充分利用这最后的时机.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加快改革和发展,提高变争力,已成为决定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加入VVTO的“后过渡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2005,(4):18-19
2005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四年,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市场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WTO“后过渡期”正迎面走来。所谓WTO“后过渡期”,一个最为简单的解释就是经过三年适度保护的产业领域将陆续结束过渡期,开始到达加入WTO时承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入世”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内的许多行业将会经历一次新的变革,房地产业是中国最早向GATT成员国提供的开放产业之一,与其他产业一样,加入WTO后,房地产业也必将受到各种冲击。  相似文献   

5.
中国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很快就要步入尾声。再过两年,中国就要向外资银行开放全部人民币业务,这将对中国的金融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首都经济》2004,(12):101-101
2005年后,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主要产业允诺的三年过渡期将陆续到期,中国主要产业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将要依次兑现,市场将按承诺对国外次第开放。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张向晨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2005年1月1日直至中国所承诺的行业全部开放,这段时期将被称为“WTO后过渡期”。  相似文献   

7.
试论入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于2001年12月 10日成为WTO的正式 成员国,根据协议,外资银行两年后将可以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五年后将可以与中国居民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届时,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的大门将向世界开放。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后获得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可以在我国任意地点经营任何银行业务,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我国银行业开放已有20多年的历史,1979年,日本输出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2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  相似文献   

8.
宋艳林 《改革与开放》2001,(12):42-42,39
<正> 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风险和挑战。同时,这又为国有商业银行迎来走出困境的契机。一、加入WTO,国有商业银行抵御冲击的情况分析1、加入WTO,银行业开放的缓冲期根据中美两国关于中国加入WTO达成的双边协议(按非歧视性原则,此协议适应WTO其他各成员国),加入WTO后两年,外国银行可以与中国企业开展人民币业务;加入WTO后五年,外国银行能够与中国居民开展人民币业务,地理限制和客户限制都将取消。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银行业对外开放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先开放外币业务,然后开放人民币的贷款业务,再开放  相似文献   

9.
一.加入WTO,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冲击 从现状看,中国的银行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四部分构成.其中,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的绝大部分,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中国加入WTO后,首当其冲接受考验的将是这四家国有银行.尽管改革开放20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已经积累了不少经营管理经验和资本,但加入WTO后毕竞要迎来外资银行不可避免的激烈的竞争和冲击.这种冲击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一) 根据加入WTO的有关协议,外国银行两年后将可以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届时,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的大门将向世界开放。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后,获得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可以在我国任意地点经营任何银行业务。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业的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国银行业开放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只是在极少数城市引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后,在一些重要领域保留了期限不等的“过渡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说,这个“过渡期”不是“保护期”,而是国家和产业竞争力的“培育期”。在这期间,中国必须在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上有所突破。陈清泰说,“过渡期”是WTO各成员体通行和认可的一种作法,是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过程中加速体制转轨和政府改革的过程,是在减缓外部冲击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竞争力的过程。陈清泰说,目前很多人错误地将“过渡期”理解为”保护期”,企图充分利用过渡期对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以更加有力的措施,用吃偏饭的…  相似文献   

12.
《广西经济》2007,(1):1-1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今天,“WTO改变中国”的话题正在变成“中国将给WTO带来什么”,我国的开放将由在一定范围、一定领域内有限的局部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由政策性的开放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的自我开放转变为WTO成员间双方的、相互的开放,发展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孙波  郭军  王奉和 《山东经济》2004,20(2):85-86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WTO成员国混业经营制度的冲击,因此,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面对实行混业经营存在的一些限制性因素,提出了当前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4.
也谈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银行业面对巨大的挑战,无论在存贷款业务方面,还是在人才方面,以及在自主经营问题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同时,中国加入WTO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引进了竞争机制,弥补了知识缺口,有利于中国银行拓展海外金融业务。中国银行业应该抓住机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深化体制改革,转变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金融机构的保险机制,以使中国银行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与其他行业一样,世界银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必然进入中国市场.这是无法回避的现状。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面对外资银行挑起的这场来势凶猛的“中国富人争夺战”,中国银行业唯有创新才能求生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前,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问题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这种压力既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外界压力,又存在因外汇供大于求的内在压力。面对内外双重压力,人民币真的会升值吗?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将我国加入WTO这一事件作为主要因素和线索来展开研究。此外,在加入WTO后,我国在市场开放方面有一个3—5年的过渡期安排,所以,在过渡期内和过渡期后,我国经济金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不一样的,人民币汇率在过渡期内(短期)和过渡期后(中长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走势。一、一般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测,若根据一般宏观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五年,同时也是中国银行业承诺将全面开放的最后一年。2007年初,中国将向外资完全开放银行业市场,届时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将没有地域、业务和客户限制。在WTO过渡期内,我国银行业不断加快和深化体制改革,但同时外资进入的步伐继续扩大,国内的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本文通过对"十五"期间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把握,总结已经取得的成果,分析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银行业“入世”四年整体绩效良好 自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银行业在迎接WTO挑战的背景下已经跨入第4个年头。目前来看,中国政府的入世承诺逐步变为现实,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步扩大,外资银行在华业务逐步拓展。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经验,不断壮大完善自己。当然,为了进一步适应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中国银行业还将在改革中寻求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武仙鹤 《北方经济》2007,(4):104-1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我国正式加入WTO,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金融服务协议(FSA)的规定,要求我国金融市场在5年内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这就意味着过渡时期过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和竞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在国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一直处于不尴不尬的境地,随着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WTO后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城市商业银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