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随着主体功能区概念及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提出,其补偿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在对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概念以及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相关内容的热点研究,其中包括: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人口转移及其相关对策、生态补偿的相关政策协调、生态补偿的绩效评价与法律基础以及草原地区的生态补偿研究。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赋予了区域实施生态补偿全新的内涵。本文在分析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主体功能区划的新要求,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生态补偿基金为核心,以公共补偿为主,互助补偿、市场补偿为辅的象山港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架构,并对生态补偿基金的筹集渠道及使用领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并明确提出"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作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新时期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本文在回顾浙江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浙江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本框架,为下一步推进实施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快速发展期是环境问题的多发期。协调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是当前步入城镇化快车道的滁州市所迫切面对的问题。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国家未来政策走向的衔接性,课题在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国家正在推进中的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研究视角,并根据相关原则和实际情况对滁州市辖区的主体功能区划作了一个定性划分。把握协调不同主体功能区域内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关系的平衡点,必须在统筹谋划不同主体功能区域中城镇化建设涉及到的关键因素与功能区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环境水平基础上,制定出符合相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发展规划、政策和其它管治措施。基于此认识,课题对如何利用城镇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规划、产业、人口、土地等关键性因素作为调控内容,对滁州市辖区下两个性质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域内的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关系的协调分别作了针对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发文公布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名单,泰顺、庆元、景宁、文成等县作为浙南山地重点生态功能区被列入。5月,泰顺县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要按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要求,划定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6.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琳 《特区经济》2010,(8):139-141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市场机制的失灵领域进行调节,引导资源要素向目标功能区合理流动,以促进目标功能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要对其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类型等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与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政策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黎明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05-108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基本思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用土地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和开发行为。文章以相关政策文献为依据,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的内涵和功能,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了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选择,以期为国家、省区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突出爱辉区的生态优势,力争使其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坚持以工程和项目为支撑,强力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科学规划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坚持保护优先、适度集中、突出优势、点状开发、多元投入、有序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6大功能区;大力发展林产经济,以生态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生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经济研究》2008,(6):96-97
自2006年开始,省发改委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作为生态立省战略的重大课题,组织力量着手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青海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政策建议》和《关于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有关政策建议》,并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向全国人大、政协及国务院相关部门汇报,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生态保护建设予以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目前,国务院将“加强青海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作为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五项重点工作中之一进行研究部署,使我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朱艳  陈红华 《南方经济》2020,39(10):125-140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美丽中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实证检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效果、效果的动态变化以及转移支付标准高低异质性对生态效果的影响。基于广东省是实施该政策较早、又具有投入资金多等特点,因此选取广东省2011-2017年县级层面统计数据为样本,以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作为生态效果的衡量指标进行效果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市的生态环境,该类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平均提高约3.42个单位,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4.5%。另外随着生态转移支付拨付年份的增加,该项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在2017年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的政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支付标准会影响政策的生态效果。因此建议我国长期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适当加大转移支付拨付力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加快建设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生态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文章采用倾向值匹配法(PSM)验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丰富了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发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完善我国生态补偿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郭学兰 《特区经济》2010,(9):195-198
新疆区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区域之一,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综合现有各种生态补偿模式,如何补偿是新疆区域生态补偿的重点问题。解决新疆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建立新疆区域的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要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同时还要增强生态补偿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关小梅 《特区经济》2009,(4):193-195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生态要地,其生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全流域的资源环境态势和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极大地制约着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指出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和制度激励,促进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出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黄婷  吕晨 《科技和产业》2020,20(5):56-61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发展对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和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了公共政策适应性理论分析该功能区人口政策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宽松的生育政策、二元的户籍政策不利于人口总量控制和人口迁移;差别化的社保政策、基于人口数量的农村补偿政策不利于人口迁移,普适性的教育政策未凸显发展新要求;政出多门、公众参与渠道缺失、绩效考核机制滞后等也起着阻碍作用。倡导更新人口政策体系及相关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5.
蒋华林  陈彪  胡春 《特区经济》2009,(2):190-192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一项重要环境制度,将其以法律的形式固化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理论分析为切入口,论证了生态补偿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保护现实需求的洽合性对接。以批判的思维对我国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在根基缺省、体系结构性缺陷及民族性方面进行了镜像反观,立足本土实况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治化路向做出了制度性谋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专项基金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行转移支付制度还不能完全适应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需要,西部地区依然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现实困境。本文以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为基础,对新疆生态补偿与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生态补偿视角下新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业发展微观动力驱动的角度,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生态发展的路径,通过分析经济区产业生态化中两个推动主体三级动力系统的动力构成,论述制约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微观产业驱动力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利用产业关联效应驱动,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加强产业生态化技术人才培养的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产业生态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孙斌  徐渭 《科技和产业》2021,21(1):61-66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和协调发展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正确认识黄河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耦合关系,采取恰当的发展路径和保护措施,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环境发展研究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该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晓丽  葛颜祥  李颖 《科学决策》2023,(10):181-192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是重要的制度创新,而补偿标准测算是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环节。首先客观评价黄河流域各省界断面的水质状况,判断各省区应该进行保护补偿或损害赔偿。然后,构建基于水质恢复成本的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横向保护补偿金额和横向损害赔偿金额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黄河干流2019年整体水质状况较好,但仍存在横向生态补偿的必要性;通过综合测算,青海、甘肃、山东应该得到补偿;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和河南应该进行赔偿。研究思路和对策建议对黄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运行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安全的敏感性区域,其中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域内县域为分析单位,对2007—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人口增长率、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人口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人口多,为人口净迁出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低.区域存在人口总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发展水平低、外出打工农民比例大、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不强烈、劳动力素质低、区域贫困人口多等问题.最后,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的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