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作竞争情报:企业双赢共存的新型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江涛 《山东经济》2008,24(5):74-7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占领更大的市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合作竞争情报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它能使合作者从共同的利益出发,整合企业的资源,利用企业的优势,通过合作竞争情报取得双赢。目前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没有受到企业界高度重视,开展很不普遍。共同的利益是开展合作竞争情报的前提条件,其次企业双方要具备核心竞争力,要建立诚信,具有合作团队意识。建立合作竞争情报的策略是获得企业高层的认同,重视人才培养,合作双方要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2.
受不断变化的环境影响,管理有极强的艺术性。在现代企业管理所思考的三个问题中,要把管理规范与管理创新,竞争与合作统一起来,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是一个既充满激烈竞争又密切合作的世界。认识竞争与合作,学习竞争与合作,正确地看待竞争与合作,如今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并得到持续的发展,避免在竞争与合作中迷失方向,就需要更新观念,研究、学习竞争与合作的策略,辩证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特区展望》2001,(2):49-49
传统上我们从来都认为智商的高低是决定人的聪明与否的标准。然而为什么有些智商高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却业绩平平?为什么有些聪明人却做出许多蠢事?答案并非是智商的高低,而是由于情商的影响。 笔者认为,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情感商数,要切实增强以下几个意识: 竞争、合作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个人若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或者说生存意识)就会难以站稳脚跟,更别说求个人发展(当然仅有竞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味强调竞争,就可能走向它的反面,使组织内部人际关系恶化,严重的还…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与教师教学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其学习方式是通过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的有效互动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合作学习教学理念摒弃了传统教学观中的弊端,融入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品质——合作与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实现这一学习方式,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朱其忠 《特区经济》2009,242(3):288-290
竞争无所不在,它在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微观上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许多人把整个经济发展轨迹称之为一部竞争发展史,但本文却把它看成是一部竞争规避史:从你死我活的点竞争到竞争中合作的线竞争,再到合作中竞争的面竞争,与此相对应,企业组织方式也从单个企业到集群企业,再到网络组织,合作因素逐渐增加,竞争因素逐渐减少,并从显性走向了隐性。隐性化的竞争却为网络组织的平稳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有一句经典老话说,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的对手就是敌人,而对待敌人的办法在人类的历史上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它打败,把它干掉。但现在这种竞争模式正被一种新的理念所取代,这就是“竞合”。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本来住擂台上互相搏击的竞争对手,现在要切磋互助,追求共赢。  相似文献   

8.
芦世平 《发展》2008,(3):148-149
一、把科学发展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没有发展就不会有出路,没有发展就不会被社会认同,没有发展就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我们要全面构思学校的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继续强化学校的目标管理,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声誉。  相似文献   

9.
陈玮 《上海国资》2011,(2):94-97
中国加入WTO之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当代的中国企业领导人已经不可能仅仅凭借自己的个人智慧和魅力单打独斗,而需要团结高层一班人马,凭借各路精英的经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来领导企业应付环境变化的挑战。因此如果要在21世纪的竞争浪潮中取胜,领导班子真正有效的团队合作是决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关系中尽管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冲突与竞争,但是在现实中不对称合作却是一种常态。不对称合作导致了合作收益分配中的不对称,使得弱势一方难以在权力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相对收益并改善实力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对称合作的原因及其可能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作者首先从元合作的概念出发,借助与合作相关的理论假说推导出合作中内生存在的不对称性,然后利用扩展的古诺模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如果弱势一方能够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那么多局合作收益的加总就可能使其达到最终提高自身国际地位的目的。由于大国常常要面对制衡的局面而无法像小国那样左右逢源地展开全面合作,从而给了小国通过多局不对称合作最终提升自身与大国实力对比地位的机会。因此在现实中,不对称合作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可以成为理解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合作,包括不对称合作在内,不是一种没有冲突的状态,而是对潜在冲突的管理,也是一种博弈和竞争,一种更文明的竞争方式。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在不对称合作的情况下,小国也可能实现对大国的赶超,避免直接冲突,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和复杂,单靠传统的独立经营策略很难满足其不断发展的需求,因此企业间的联盟合作成为其提高竞争优势的新的源泉。竞争是企业必须的一种经济策略,而合作则是企业在竞争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战略性经济策略,无论企业采取何种经济策略-竞争或合作。因此,对竞争与合作进行研究与探讨,对企业在市场中取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巨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忠 《中国经贸》2012,(2):79-79
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自己,必须要在开发人才资源的竞争中取胜,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竞争中击败对手。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要不失时机地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置于人才资源竞争的先导和主体地位,这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有顺应这种发展,振兴企业,实现企业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的根本任务才能够有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把技术标准作为遏制我国技术发展的一个武器,同时利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发展战略,强化他们原有的领先地位。多年来在全球所形成的"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要在全球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没有中国技术标准的竞争地位,其产业要长久快速发展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李丹仪 《南方经济》1998,(4):64-66,5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持续增长,全球化竞争加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秋芳 《中国经贸》2014,(21):253-25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林业单位的竞争也不断加大。内控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林业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先把内控管理做好。  相似文献   

16.
章德友 《魅力中国》2010,(7):137-137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提高人才质量的竞争,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加强素质教育,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学的特长,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属性,激烈的竞争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但在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体系发育尚不健全,各种规范、监督、保障的机制尚不完善,激烈的竞争也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企业走向市场后,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然要强化内部管理,优化劳动组合,一些富余人员可能被  相似文献   

18.
王琦  郭晶 《辽宁经济》2006,(5):26-26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各国均把区域经济合作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及提高本国国际地位的一种有效途径。但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却仍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中、日、韩这三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中、日、韩三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地位决定了它们在构建区域合作框架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它们的参与和紧密合作,东亚不可能出现真正的联合与合作。但目前日本的态度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难点:一是日本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心存疑虑,态度冷淡;二是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也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组织关系是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提高或改进企业管理效率不能不把企业的组织关系性质和状况作为重要的制约条件加以充分重视。企业的组织关系作为一种经济关系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类型或性质,但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竞争和合作这两种关系。竞争和合作不仅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银行业如何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是银行业改革的关键。参考国外银行业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对过渡经济的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是:必须通过更好的合作管理和有动力的结构,来完全实现商业化;最好通过与国外计划性的投资者合作来实现私有化;要有更多的中小银行进入市场,并谨慎的与国有银行进行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