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7,(14):31-31
早些时间,央行行长曾表示,是否加息主要看5月份的数据。因此,5月份CPI一公布,市场对央行加息预期得到一定程度的强化。在市场多数人看来,为了遏制通货膨胀,挤压两大资产的泡沫,加息是迟早的事情。但是,也有人出来说,由于市场对加息不敏感,或在中国加息对宏观经济没有多少效果,因此加息还不如取消利息税。从居民一年期存款的收益来看,加息与取消利息税是完全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海外经济评论》2006,(28):23-24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加息或抽紧流动性弓I发的全球市场动荡或许远未结束,但对市场的影响和震动的程度,可能已趋于缓和。市场的这一轮调整对中国经济整体而言,利大于弊,有利于中国经济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首先,全球这一轮加息,普遍比较温和。目前,各国的通胀并不严重,未来加息幅度有限。加息只是使全球经济增长降温,但不会带来世界经济的全面衰退。因而,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良好的周边环境,对出口的打击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3.
易宪容 《宁波经济》2004,(10):15-15
目前,加息的话题又频频在各家媒体上出现,无论是赞成加息的还是反对加息的,大家都能够举出一大堆理由。我不能说他们没有道理,但是,有一点必须肯定即事情的实质方面更为重要。因此,对于中国要不要加息,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利息是什么?在市场体制中,几年不变的利息是否反映了市场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0日】希望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市场“没事找抽”的加息预期中,8日,中国央行再一次让市场“失望”: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而不是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经过此次调整后,中国存款类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虽然中国2004年经济增长达9.5%,超过市场预期,令人关注加息可能性增加,但也有证券界人士指出,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已在宏调下放缓,纵使未来要加息,幅度也只温和,对中资股影响不大。高盛证券甚至认为,中国在短期内仍毋须再实施加息等进一步调控的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6.
企业关切     
《天津经济》2011,(4):77-79
前沿政策央行宣布年内二度加息应对持续通胀压力在普遍预期之下,市场迎来了2010年以来中国第四次加息,也是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通过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逐步复苏。然而全球经济的复苏并未皆如美国经济一样的靓丽。而在当前世界经济仍然不景气,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条件下,美联储忽而热议近期可能加息,忽而又议可能推迟加息,而无论如何美联储加息都将会对中国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如何应对,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8.
郑可 《新财经》2006,(10):112-112
8月19日,央行再度出手加息,将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上调,并放宽住房贷款利率浮动下限。此次加息动作虽在市场预料之中,但这套“组合拳”打得与以往截然不同,除对中国股市、债市和房地产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外,对于外汇投资者而言,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更多热钱流入将会推动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而一旦次贷危机结束,美联储重新步入加息周期,同时市场认为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已经到达难以持续的水平,那么短期国际资本的突然撤出有可能刺破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  相似文献   

10.
倪金节 《环球财经》2008,(7):122-123
在通胀阴影的笼罩下,全球金融市场在激荡和喧嚣中度过了一个月。 石油价格飞涨、欧洲通胀重上高位、特里谢和伯南克暗示将加息的言论,都加深了市场对全球进入加息周期的担忧。我们相信,尽管目前加息的时机还未完全成熟,但减息的空间已经暂时消失,全球加息周期来临可期。  相似文献   

11.
【英国《金融时报》7月5日】毫无疑问,中国央行短期内很难举起利率大棒。 至少,在中国的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很难看到中国央行加息。 很显然,如果中国央行在特别国债发行之前加息,那么,中国财政部发行的15500万亿特别国债发行利率肯定会水涨船高,无论这些特别国债是向中国央行发行,还是向市场发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信息》2004,(17):39-39
中国加息还是不加息,这个问题近日又被提给了央行。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中国不适合在短期内加息。  相似文献   

13.
唐玮 《环球财经》2010,(11):80-83
以往在加息时,人民银行通常会在加息公告里对加息之目的作出解释,例如防止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等。而此次公告,仅公布了利率调整情况,对于加息的目的却只字未提  相似文献   

14.
《宁波经济》2004,(12):27-28
央行加息动作实行已有时日,各种评论也频繁出现在人们面前。在对加息政策的充分解读之后,我们更为感兴趣的还是,加息对宁波的冲击有多人?尤其是火爆了近4年的楼市是否由此出现颓势.还是短暂调整后再次点热市场?同时,普通市民面对加息的多种反应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视角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市场对央行可能会因未来CPI水平较高而加息的浓厚预期中,我们进行的一个细致分析显示:虽然二季度各月CPI受翘尾因素影响依然较大,但新涨价因素的压力减弱,将使得第二季度CPI可能逐月回落,因此,在防通胀方面加息要求并不迫切。  相似文献   

16.
黄耀 《新财经》2004,(8):18-18
亚洲股票市场迎面吹来两股逆风:首先,全球经济正从同步复苏转向同步紧缩。此外,中国正在冷却过热的投资。全球性紧缩政策对市场影响的严重程度将取决于美国经济放缓的速度。我们认为,无论美国领先指标是在加息的初期、还是在大幅加息之后见顶,该指标见顶的时机对股票市场的前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7,(35):16-17
【美国《华尔街日报》8月22日】中国21日加息之举凸显通货膨胀和股市飙升两大国内问题日渐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国家却因为信用危机和担心全球市场崩溃而伤透脑筋。  相似文献   

18.
易成栋 《西部论丛》2005,(10):29-31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急剧变化,会危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社会生活的稳定。为此,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从“收紧地根”、”加息”、“国八条”、“新八条”到最近的七部委新政,反映了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加息的震颤     
一个平缓的动作,传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加息表明决策层调控手段的改变,标志着市场手段开始受到更多的重视,行政手段将逐步淡出。实际上,本次加息对市场的警示作用大于其作为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加息对市场的影响集中于心理层面,市场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但很快会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