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也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戏曲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融合唱、念、做、打各种艺术手段,为本眼故事,为塑造人物服务.旱在汉代百戏中就有<东海黄公>的节目,通过无数和杂技,表演简单的故事.唐代盛行歌舞,以载歌载舞著称.宋杂剧演出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把歌舞、戏剧、杂耍集于一台,起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唱腔是戏曲音乐的主体,是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情感、揭示剧中主人公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中国戏曲唱腔结构包括曲牌体和板腔体二种。不同于纯音乐的戏曲音乐与戏剧相结合,体现并适应着戏剧所赋予它的各种表现要求。戏曲唱腔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三种表现性能。  相似文献   

3.
王青 《魅力中国》2013,(8):343-343
戏曲中的老旦行当,是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老旦的唱腔特点是唱、念都用本嗓,唱腔高亢、粗犷、多充满沧桑感。老旦的唱腔最忌平直、强硬,而是要兼容青衣唱腔婉转和柔美。在表演上,要求演员用沉实的念自、沉稳的动作来表现人物。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曾说:“戏曲基本上是给观众一种美的感觉的艺术。”因此,  相似文献   

4.
杨艳飞 《魅力中国》2014,(13):101-101
豫剧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本文探讨了豫剧在唱腔特征、润腔艺术和吐字咬字方面的演唱特征;说明了流传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戏曲,在音乐风格、调式类型、调性变化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创新 《魅力中国》2014,(19):112-112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一、【二八板】类唱腔腔音的构成“讴”,民间又称之为“讴戏”、“河南讴”、“河南高调”、“靠山吼”等。戏曲之韵在于曲,曲调之韵在于腔,腔调之韵在字调、“豫剧”之称谓.探讨豫剧【二八板】类唱腔的腔音构成,以河南方言语音的特点为切人点,采取实证的方法对豫东方言和豫西方言进行采样,通用音乐分析系统”对豫东方言和豫西方言进行测音,并以测音数据为凭证,提出了豫东方言不仅在语音调值变化幅度上小于豫西方言语音调值的变化幅度,而且语音调值的递变过程也明显小于豫西方言,由此产生了”豫东调”腔音递变量小于”豫西调”腔音递变量的结果,因而形成”豫东调”和”豫西调”腔音自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侯磊 《新西部(上)》2013,(Z1):148+159
本文阐述了我国戏曲和秦腔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探讨了秦腔的艺术特征。认为秦腔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自成一家;秦腔的唱腔与伴奏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彩腔"用假嗓唱出,音高八度,似吼秦腔;秦腔的内容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秦腔的角色丰富,形象生动。是具有鲜明自身特征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唐代艺术形态的巨大发展为杂剧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音乐的表现手法以歌曲的创新发展、音乐结构的复杂化、器乐音乐的发展、说唱音乐和许多表演性的歌舞、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出现,这一切在杂剧及南戏中均有所体现.元杂剧的成熟与兴盛是思想性、艺术性成熟所决定,同时它又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民达 《宁波通讯》2014,(7):52-52
<正>自古以来,宁波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许多美好的艺术表演形式。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吹奏的骨哨,春秋的越人歌舞,汉唐盛行于浙东的参军戏,唐代的青瓷瓯乐,尤其是宋代城市商业文化兴起后,出现了成熟戏剧样式南戏,活跃于勾栏瓦肆,之后有明清的传奇,清中叶以后,缤纷精彩的地方小戏,如宁波滩簧(甬剧)、余姚滩簧、宁海平调等,以及起于嵊县在宁波获得提升的越剧等。可圈可点的更如明代余姚腔,为中国四大戏曲古腔之一,其表现艺术为各种戏曲新  相似文献   

9.
王凤霞 《魅力中国》2014,(19):111-111
我国的戏曲唱腔有程式性的特点,伴奏也相应地有它的程式性。表现情感,制造氛围。描写情景,无不通过一定的程式进行。但,在程式的具体运行时,又有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戏曲唱腔伴奏,不尽使演唱增添华彩,还通过引子、过门、尾声、行弦等来补充唱腔的未尽之情。  相似文献   

10.
王丹 《魅力中国》2014,(26):80-80
我国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坚固的艺术地位,戏曲艺术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审美方向和欣赏价值,其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具有中国浓郁色彩的演唱风格特点和演唱形式,戏曲的唱腔是整个戏曲音乐用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而民族声乐,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唱法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民族特色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根源的中国式歌唱艺术。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又各自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王秀丽 《魅力中国》2011,(17):249-249
戏歌,顾名思义,是带戏味的歌,是戏曲唱腔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与歌曲的旋律、结构方式和唱法的有机结合。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戏歌唱法”正是在传统戏曲、民族民间等唱法中相互交织、相互补充的前提下,谱写自己灿烂的历史。它有民族唱法的亲切自然,也有戏曲的韵味,“戏歌唱法”通过“字、声、情、神、韵”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反映出了中国民族声钞戏曲艺术相结合后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戏歌的表现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韵味之美、字正之美、腔圆之美,来阐述民族声乐中“戏歌唱法”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川剧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48-48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的一颗明珠,流传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它的根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巴渝歌舞”,秦汉的“斗牛”之戏和“百戏”,唐代的“蜀戏”,宋代的“川杂剧”,明代的“川戏”及至清代。在全国“花部乱弹”地方戏曲蓬勃发展中,经过200年来昆、高、胡、弹、灯诸腔并奏的分班活动,至民国初年三庆会集诸腔之大成而同台演出,统称为“川剧”。2006年,川剧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丈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刘宽营 《魅力中国》2013,(10):67-67
豫剧,是我国较有影响的地方戏曲之一,她以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浅析二胡在戏曲伴奏中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龙 《魅力中国》2013,(16):255-256
在戏曲音乐的伴奏过程中二胡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独特的技巧,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其独具特色的戏曲音乐风格。流派唱腔的风格,滑音抹音,装饰音与唱腔结合的运用,及右手弓法的科学性等等。在这里重点浅析一下托腔保调,揉弦和半音运用以及演奏二胡中情感艺术性的几个技巧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许琳 《魅力中国》2014,(8):92-92
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大师级戏曲艺术家,其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本文对于豫剧六大名旦的唱腔特色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吴俊廷 《魅力中国》2014,(5):108-109
豫剧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其唱腔优美动听,地方韵味浓郁,与京剧、越剧、评剧并驾齐驱为中国四大剧种。提起豫剧“五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在河南可称得上家喻户晓。本文将通过对“五大名旦”唱腔的具体分析,总结出她们唱腔的基本特色,为学唱豫剧及民族歌剧提供科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康江涛 《魅力中国》2014,(4):128-128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元代多称之为“词曲”、“杂剧”,明清多谓之为“传奇”,现在所称的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我国的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表演形式,它的语言是歌唱化,就连动作也是舞蹈化的,即舞台表演的行动意念和思想感情都是受所扮演人物制约和角色支配的。  相似文献   

18.
李现军 《魅力中国》2013,(16):107-107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有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才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戏曲表演的总体手法是:“唱、念、做、打”,唱,被列为首位,因为唱是戏曲的灵魂,是戏曲钗事抒情、表达剧中人物思想和塑造人物的主要表现手段。唱腔不仅是戏的灵魂,还是一个剧种的重要标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说:“感人者莫先乎于情。”所以戏曲的唱腔最忌讳的是“口唱心不唱”成为“无情之曲”,哪怕“五音”准、“四呼”清,如果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唱,也只能成为一个“唱戏匠”,而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孙志成 《魅力中国》2014,(17):96-96
豫剧六大名旦是中国大师级戏曲艺术家,其唱腔有不同的艺术特色:高亢激昂的常派、悠长天籁的陈派、委婉含蓄的阎派、大气响亮的马派、缠绵委婉的桑派、韵味淳厚的崔派,对豫剧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豫剧六大名旦的唱腔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红彬 《魅力中国》2014,(1):102-102
豫剧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大剧种之一,其突出的艺术特点便是特别“注重唱”,以“唱来彰显它的艺术魅力”。在豫剧中,“唱”居戏曲“四功”之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戏曲艺术的性质,而豫剧是一种本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主要是由演出的形式表现其艺术的,演出场所和社会有间接的关系,主要是以人为、公众为背景的历史艺术。在我国的演唱历史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其演唱的艺术研究范畴来说,重点关照的发声、吐字技术与技巧、演唱艺术风格等乐声本体内容,但是,更全面的研究艺术包括与“唱”有关系的各种理伦技巧,唱的艺术并不是停留在原始的单调的唱腔基础上,更科学的将其划分为大本腔、二本腔、艳腔、阴阳腔、夹本音、炸音、夹板音(万应腔)等七种用嗓方法类型的呼吸、发声、共鸣、音色、吐字,了解这些艺术对于整个豫剧的发展有更细致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