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大桂林旅游圈”到“泛漓江流域旅游圈”是对桂林旅游发展战略思考的产物。“泛漓江流域旅游圈”是以桂林为核心,以漓江的自然流向关系和旅游流向关系为基本依托的区域旅游合作系统。这一系统的基本架构呈核心轴圈结构,即一核心、三圈层、四轴线的区域网状格局。“泛漓江流域旅游圈”的构建有利于做大做强“龙头”,有利于发挥桂林战略作用带动广西旅游强省建设,有利于适应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实现广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景观房产的定义、类型以及开发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桂林环城城市度假带的景区景点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和形象特性,提出了景观房产的开发主题以及开发要点,并从旅游与房产开发相结合的角度提出关于加快发展桂林景观房产的对策建议,指出这是漓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漓江东岸旅游新区被誉为继桂林、阳朔后的桂林旅游第三极,是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工程之一.该区域社区居民众多,涉及的行政区划差异复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协调和照顾社区居民的利益是新区建设的难题,也是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文章在对漓江东岸旅游新区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动态和桂林旅游发展趋势,对此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CPIT模式以创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以期为旅游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参照,积极为漓江东岸旅游新区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正漓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漓江的开发和保护依然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漓江流域水毁问题严重,生态公益林补偿过低,漓江沿岸第一、第二重山列入封山特区,群众的"耕、种、养"受到制约,收入来源受到限制;道路交通落后增加生产生活成本,环境保护规划未切合沿岸实际,群众建房艰难;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完全充分、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风景名胜区内绝大多数群众没有享  相似文献   

5.
全域旅游理念对旅游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大战略,即产业融合战略、产城互动战略、和而不同战略。其中产业融合战略注重从现实的产业基础和社会条件来拓展旅游产品领域;产城互动战略兼顾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和而不同战略强调不同景点景区之间既要竞争更要合作。这三大战略既是对传统的旅游发展战略的继承,也是根据新形势要求对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升和突破,构成旅游开发从宏观理念到落地操作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6.
桂西北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要重点开发其富有地方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探险旅游资源、黑衣壮和白裤瑶等民旅风情旅游资源、长寿旅游资源、壮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师公文化旅游资源。桂西北旅游发展要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优势发展战略、绝品带动战略、联手开发战略、旅游扶贫战略和旅游促销战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分析漓江旅游资源经营现状出发,指出应利用系统工程方法来提高漓江旅游资源的经营效益,提出政府优化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居民营造文化的观点,并结合漓江旅游资源可供经营的要素,给出了漓江旅游资源经营的产品经济模式和环境经济模式以及两模式下的具体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家乐在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就业、实现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经过20余年的发展,农家乐也显现出对市场缺乏细分、缺乏品牌和缺少特色的问题,其结果是抑制了农家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的途径是经营者在对客源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战略,即开发养生保健型乡村旅游产品的战略;开发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的战略;开发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的战略;开发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的战略。而政府则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PPT战略最先是由英国国际发展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人口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致力于贫困人口发展机会的开发.基于PPT战略,神农架的旅游深度开发要搞好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旅游形象三大层面,旅游产品三大品牌,三区一式旅游开发金三角和旅游深度开发的外部协作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肯定了沿海区域发展的重要性,沿海开发战略将成为江苏沿海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起点,为大旅游、新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机遇。文章在江苏旅游特别是当前沿海开发大战略背景下,借助已得到初步发展的城际旅游的成果和经验,对江苏沿海城际旅游的发展条件和障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桂林市旅游业不断发展,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速度也在加快,因而对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因为通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可以避免生态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有利于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运用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得出"一般适宜"的评判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不能大规模地开发,只能实施小规模的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背景下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成为各方争相利用的资源,知识产权问题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影响已经显现。民族文化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专利的视觉出发,以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云南丽江为例,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建议,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发达,但各市之间发展不平衡。文章选取6项核心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类,接着对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山海关古城开发的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为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打造"南有丽江,中有平遥,北有山海关"的旅游形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晓慧 《科技和产业》2023,23(7):210-217
选取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16个指标,采用熵值法对统计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赋权,测度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莫兰指数、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特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协调等级上,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呈逐步增强趋势,而协调等级不佳;空间格局上,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水平的局部集聚特征明显;重心迁移上,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的耦合协调度重心均向西南方向迁移。  相似文献   

16.
许辉春 《特区经济》2012,(10):23-25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区域旅游合作这个新概念也逐渐出现在中国的旅游发展史上。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提高旅游竞争力、改善区域旅游总体形象,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是我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区域的旅游合作。在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的旅游合作态势,探讨了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的主体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解决区域旅游合作利益机制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向梅  张静 《科技和产业》2022,22(2):340-347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流域内省区旅游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上游西北地区。交通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如何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成为提升流域旅游业水平的关键。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引力模型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交通关系矩阵和引力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中的相关指标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流域内9省区旅游、交通引力网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10—2019年,旅游引力网络密度大于交通引力网络,旅游关联度高于交通;旅游引力和交通引力高值区域分别集中在流域内中下游和中游地区,分布区域不一致,同时旅游引力向西北方向空间辐射效应较交通引力明显;旅游业对交通业有着正向推动作用,但由于要素流动,其推动作用存在滞后。  相似文献   

18.
徐文雄  肖宁宁 《乡镇经济》2009,25(12):105-108
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是水乡旅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章结合珠江三角洲的地域特色,通过对裕安村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得出一种新型的珠江三角洲水乡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以此丰富水乡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并为珠江三角洲水乡旅游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袁明达 《科技和产业》2009,9(11):68-70,84
湘西自治州是湖南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虽然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旅游发展没有体现出相应的扶贫效应。本文在分析湘西州旅游开发过程中贫困人口受益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该区域旅游业发展中贫困人口受益的主要因素展开探寻,并提出了基于PPT战略的湘西州贫困人口受益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周斅源  陈剑峰 《改革与战略》2010,26(10):118-121
湖州中心城市是浙江南太湖区域的核心区块。由于湖州中心城市旅游开发水平低,影响了湖州在环太湖地区及长三角区域中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文章分析了湖州中心城市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旅游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等背景条件,指出了完善丰富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和优化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并分别提出了南太湖旅游度假区、湖州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区和西南近郊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具体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