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给我国的养老、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现有的老年人医疗养老保健主要有"医养融合"、"中心辐射"及"养老产业城"三类模式,这三类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老年人对医养保健模式认识不足、医养保健模式发展滞后的困境。针对此困境建议我国从医疗保健知识宣传、社区机构服务、护理人员培训及完善立法规范方面进行改进,从而满足我国老年医疗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严重,老年人对医疗护理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仍采用"医养分离"的养老服务模式,从而导致很多能够出院的老人为获取更多高质量医疗服务挤占床位,造成了医疗及相关资源难以得以合理分配,这就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基于这种形势,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便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新发展趋势。文章以江苏省镇江市为例,采用SERVQUAL模型对该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镇江市目前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的质量,从而为该地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秀娟  梁春阁 《科技和产业》2021,21(11):283-290
在社区养老渐成趋势的背景下,建立包括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居家养老服务部、日间托老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和老年人活动场所6个维度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和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客观组合赋权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对广州市11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剖析影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中间层指标障碍因子和指标层障碍因子,从而为广州市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人口老龄化极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养老"现实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农村养老模式为视角,在评述国内外养老模式同时,提出了从建立社区模式、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年人产业以完善我国农村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结合的新模式,在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日间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和精神娱乐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分析了该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求促进我国养老行业向更加专业化、人性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老人养老需要多样化。文章介绍了农村新型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提出发展"嵌入式"养老,引进长期照护制度,拓宽"医养结合"新思路,强调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精神、情感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7.
范静 《理论观察》2014,(2):55-56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通过对社区公益生态圈的界定和说明,简要分析了社区公益生态圈在居家养老中的必要性、创新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并且结合"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具体实践,探讨社区公益生态圈对居家养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养老金和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压力越来越大,高龄、空巢和失能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社会服务需求日益扩大。而就我国现状来看,由于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机构养老并不是老年人的理想选择,学者和政府提出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深入多个社区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与访谈,对武汉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符敏 《魅力中国》2013,(19):61-62
摘要;在西方社会中。与中国社区养老最相近的做法是“社区照顾”。主要是指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并运用社会人际关系资源对老年人开展服务,使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社区。在社区内接受养老服务。本文针对西方典型国家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对中国的社区养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震  刘秋霞 《黑河学刊》2024,(1):100-114
目前养老的方式包括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受中国传统儒家孝道文化的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意愿较低。老年人大都选择家庭养老,但老年人独自留在家里,也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居家养老方式近年来逐步兴起,既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还能享受亲情的慰藉,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本文以L社区为例研究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如何推进,通过发放问卷和进行深入访谈,了解社区老年人真实的养老需求;并引用专业的社工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分析,从微观个体和家庭、中观社区、宏观国家和社会等三个层面,探究如何更好推进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继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迅速步入老年化社会,学者社会各界从各种角度研究可行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都是较成熟的养老模式,针对老年人多有慢性病缠身的现实,又有了"医养结合"的新养老模式。毕竟是新生事物,还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文章将以镇江为例,通过调查结果研究分析不足之处,为后续改进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以此推动产业的创新升级,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亚芬 《特区经济》2013,(12):146-148
对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实证调研,在对南宁市当前基本养老模式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据此提出推进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运行与发展主要应从多渠道筹措资金、养老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提升老年人参与度、针对不同的老年人提供多种类的居家服务等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在进入到老龄化,老年人的晚年状况是我国政府必须要考虑到问题,中国传统观念是希望老年人在家里安度晚年,然而现在社会发展让子女力不从心,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正在向社区护理转化,我国大力提倡"医养结合",本文阐述老年社区护理建立的必要性,老年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及人才培养,分析老年社区护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的缺失与建设资金不足,本文列举了几个成功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相结合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机构养老在我国养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减轻养老压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S社区100名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进行调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特征与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进行交互式分析。当前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无论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机构养老意愿水平都较低,老年人对机构养老普遍持排斥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秦淮区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截止2013年12月,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6.48万,占户籍人口22.01%.群众对养老服务需求迫切,对解决老人看病就医问题非常关注.新秦淮区成立后,率先在全市开展“医养融合”探索,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结合,老年人享受更多便捷优质基本医疗服务,取得初步成效.对此,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为进一步促进医养深度融合,推进“医养融合”工作开展,更好地为全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医养融合”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区政府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卫生和养老机构座谈会,形成以下报告.  相似文献   

16.
李玉明 《魅力中国》2013,(20):241-242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在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理健康状况。方法: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查阅法对廊坊市部分社区和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壶发现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养老机构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了居家养老.据上海市近期的抽样调查显示: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占被调查老人总数的95.8%.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却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以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养老体系.也被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相似文献   

18.
居家养老是人们基于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社会化机构养老的缺陷而做出的新的养老选择,它有节省开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成员压力、促进社区自身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的优势。要从建立现代养老保障制度、构建老年社区支持网络、培育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和人员、改进社区服务、完善评估机制、加大政府的主导力度等方面加强实施。  相似文献   

19.
为打造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口比重高的沈阳市部分社区的老年人疾病负担和医疗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并提出其提供老年康养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同时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8年数据和双重差分法,本文研究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善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政策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机制分析表明,试点城市老年人能够享受到更多医疗和照护服务、能够享受到更多日常陪伴是这一政策改善老年人精神健康状况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只对高收入、城镇地区、50至59岁以及70岁以上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