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延伸的基本特点,是指将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盛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许多的著名企业大多是靠品牌延伸实现其快速扩张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里斯说:“若是撰述美国过去10年的营销史,最具有意义的趋势就是延伸品牌线”。据统计,过去10年中,美国新崛起的知名品牌,有2/3是靠品牌延伸成功的。现在一些国内企业在推出新产品、进入新领域时,也广泛采用这种策略。品牌延伸已成为企业品牌运作的重要武器。但是,任何一种事物都应辨证地来对待。从众多企业的经营实…  相似文献   

2.
关于实行品牌延伸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在我们周围出现了用同一品牌生产经营多种产品或劳务的现象,如海尔有海尔洗衣机、海尔电冰箱、海尔空调器……,科龙有科龙冰箱、科龙空调……等等,似乎只有一个品牌能包容所有的东西才肯罢休,这些即是所谓的品牌延伸现象。实行品牌延伸策略行不行?实行了品牌延伸策略有何利弊?如何实施品牌延伸策略?是摆在企业家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的几种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统一使用一个品牌。一般而言,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策略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使企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最有效的利用。特别是大型…  相似文献   

3.
品牌延伸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品牌扩张的重要策略,另一面是品牌扩张失败的陷阱。文章从品牌延伸的概念理解入手,进而阐述了品牌延伸的优点,重点分析了品牌延伸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如何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4.
品牌延伸策略和一品多牌策略是现代营销中常用的两种重要策略。两者适用条件有很大不同。无视策略使用的局限性而一味滥用 ,结果将适得其反。故而 ,无论是使用品牌延伸策略还是一品多牌策略都应从市场出发 ,从产品自身的特点出发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深入科学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品牌延伸策略概述入手,就我国企业品牌延伸策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企业成功运用品牌延伸策略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际上品牌经营策略主要是多品牌策略和品牌延伸策略。多品牌策略,即给企业的每一个新产品都赋予一个新名称;品牌延伸策略是指采用现有成功的产品品牌,将它用在企业新产品上的整个过程。两者都不乏成功的例子,例如,实行多品牌策略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怀旧自被提出以来,受到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老品牌的历史价值必然使之与消费者怀旧产生联系。本文用综述的方式,先对怀旧的概念、消费者怀旧的影响因素进行概述,又对近年来学者们在消费者怀旧和品牌激活之间的研究作出述评,提出激活老品牌在消费者怀旧角度的策略:区分怀旧消费者,提出不同的激活策略;要利用品牌社群提高品牌忠诚度;要对中国背景下的消费者怀旧进行单独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品牌延伸作为重要的一种品牌营销策略,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更多的国内企业将步入品牌延伸的行列。文章就品牌延伸动机及影响品牌延伸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怀旧自被提出以来,受到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老品牌的历史价值必然使之与消费者怀旧产生联系.本文用综述的方式,先对怀旧的概念、消费者怀旧的影响因素进行概述,又对近年来学者们在消费者怀旧和品牌激活之间的研究作出述评,提出激活老品牌在消费者怀旧角度的策略:区分怀旧消费者,提出不同的激活策略;要利用品牌社群提高品牌忠诚度;要对中国背景下的消费者怀旧进行单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牌延伸是国内外企业很重要的一种品牌营销策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品牌延伸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随着我国消费品市场的逐步发育和走向成熟,以及品牌争夺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步入品牌延仲的行列.本文就品牌延伸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企业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企业来说,消费者是企业的最终服务对象,因此只有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产品的性质、功能等品牌内涵的组成成分并且研究它们在品牌延伸策略选择中所占的权重大小,才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品牌延伸策略,增加企业的品牌价值。文章主要从消费者对原有品牌内涵认知的角度研究企业的品牌延伸策略,为企业品牌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东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山东经济》2004,20(3):84-88
山东省政府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有价值品牌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实施品牌战略是山东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政府应为品牌的产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山东企业应以创新意识、质量与诚信、品牌定位、品牌延伸、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规模扩张、品牌CI策划等策略和方法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消费者需求也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基于新时代发展带来的新的商业思维,传统的商业模式将被重塑。本文通过对企业跨界合作的背景和动因分析,对消费者联合评价和影响联合评价的因素的文献进行梳理,结合消费者情感迁移理论、顾客价值理论等理论,构建了跨界合作的主效应及溢出效应两个研究模型,通过选择2个行业品牌:服装行业(H&M)和手机行业(Apple)实行虚拟联合,经过考察问卷、情景模拟实验,研究品牌资产、品牌匹配度、消费者创新度、品牌联合评价在主效应及溢出效应这2个模型之中的互相联系,进而为公司制定并实施品牌跨界合作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品牌延伸在现实中纷纷被各企业视作拓展市场,提升知名度的利器,因而对品牌延伸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品牌延伸的现实意义出发,就品牌延伸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相应提出企业实施品牌延伸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品牌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强是品牌的市场地位,必须重视企业的品牌保护工作。品牌保护是指对品牌的市场保护,它的有效工作需要建立四个机制。品牌保护的基本策略涵盖了品牌的创新保护、管理保护、形象保护、延伸保护与法律保护等五个策略。  相似文献   

16.
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得也有失。娃哈哈借助品牌延伸获取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因延伸不当所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外国式品牌命名(foreign branding)是运用外语拼写或发音的品牌命名策略,采用这一策略的品牌称为外国式品牌。在品牌家族中,这些"外来的和尚"是否更会念经?由于相应的理论探讨较为缺乏,且结论不尽一致,导致企业在运用外国式品牌命名策略时缺乏有效的指导。本文希望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归纳来提炼规律,并指明未来研究主题。首先通过品牌原产国和品牌来源的有关文献明确了外国式品牌命名的内涵,阐述了这一策略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外国式品牌的单独作用、与原产国的交互作用,以及产品、消费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背景等调节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未来四大研究方向,即发展中国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外国式品牌命名、非西方的外国式品牌命名、无明确国家指向性的外国式品牌命名,以及全球品牌视角下的外国式品牌命名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家个人品牌是企业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从企业家个人品牌角度出发,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与媒体可见度双指标,实证考察企业家个人品牌对企业品牌资产及品牌绩效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1)企业家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资产密切相关:企业家社会资本下的政府资本和市场资本对品牌资产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企业家社会资本中的个人声誉对于企业品牌资产呈负面影响但影响不显著;企业家媒体可见度对企业品牌资产有显著正向作用;(2)企业品牌资产对品牌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品牌资产理论,同时对企业通过提升企业家个人品牌、提高企业品牌资产以改善品牌绩效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品牌延伸,是指企业在某个或某种产品上创造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品牌之后,又将该品牌运用到其他新类别产品上的做法.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早在20世纪初就盛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许多著名企业大多是靠品牌延伸实现其快速扩张的.  相似文献   

20.
如今,品牌国际化已是企业走进国际市场、树立全球性品牌的必经之道。对于跨国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学术界也展开了较多的研究。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物质战略层面,而忽视了修辞战略对于品牌国际化的重要性,尤其对于新兴市场企业而言,通过有效的修辞沟通策略来削弱外国者劣势和减少东道国消费者的偏见已是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从社会建构视角出发,以社会运动理论为基础,以联想、三星、LG和星巴克为案例,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品牌国际化沟通策略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跨国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来削弱外国者劣势:(1)构建一个好的品牌修辞沟通框架,具体包括详述策略、延伸策略和桥接策略;(2)通过引起消费者的框架联结的可信性共鸣、一致性共鸣以及通约性共鸣获取受众支持。本文拓展了跨国品牌沟通策略方面的研究,丰富了社会运动理论在营销领域的应用,并且为跨国企业尤其是新兴市场企业在跨国营销中的沟通策略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