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模型计算了山东省2000-2012年间人口、经济和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从而对人口分布和经济分布的空间演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口重心位于山东几何中心的西南面,经济重心则位于东北面,表明了区域人口、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且经济分布比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程度要大;近12年来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一致往西南方向移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过程相互影响,而人口重心迁移的速度要滞后于经济重心,这一过程使得二者之间的空间距离逐渐缩小,反映了人口、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有所缓解,整个区域的地区差距在变小;第二产业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人口这一关键因素对于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适当的人口规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过大或过小的人口规模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本文研究了京津冀地区人口空间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分布状况,从而为其经济保持健康的增长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经济发展受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致、不均衡这一客观现象。文章利用GIS技术,开展了佛山市人口分布与经济重心耦合性、人口与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分析,为佛山市的人口均衡布局、经济均衡发展、城市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分析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集中分布特征,围绕基础设施、交通和社会财富水平的协调发展,对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总体上,新疆人口分布与社会物质积累协调性较差,说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且区域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5.
解决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人口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人口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发生很大背离。通过构建反映某地区经济集聚和人口分布状况模型(GPR),对影响美国区域经济—人口协调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影响的强弱顺序和程度。这将对我国根据各因素作用强度的大小来综合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受制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影响逐渐变小,而更多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在一定区域的集聚会带来城镇的发展,城镇发展同样会带来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增大,从而进一步导致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变动.简言之,影响区域人口分布合理性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地区的发展,只有控制符合经济需求的人口的数量,才有利于地区的和谐发展。安徽省虽靠近长三角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相差甚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安徽省人口与经济的发展极不均衡,皖北地区相对皖南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落后,落后地区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区域间经济差异逐渐扩大。在针对安徽省各地区2000-2015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演变格局分析的基础上,用耦合指数对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研究人口与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为推动安徽省人口与经济长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智勇  张车伟  连鹏灵 《山东经济》2009,25(4):140-147,153
人口的空间分布以及区位优势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两种因素的交织既能够促进也可能会阻碍地区经济的发展。只有当两者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够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本文以江苏省2000—2005年期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来说明人口、区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表明,人口的聚集既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后果,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会通过人才密集度、就业结构和劳动年龄人口等几个因素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位优势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区位是一个地方经济得以快速成长的基本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差别研究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地区差别研究与西部大开发 :基本概念、方法和指标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多 ,国土辽阔 ,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变迁、文化积累、经济基础差异很大 ,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如何克服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各种障碍 ,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 ,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两个大局”构想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渐成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重点。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通过西安、宝鸡、杨凌三地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的观察数据,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差异受产业结构与人口分布影响明显,Moran’sI呈负值,区内呈空间负相关,地域间辐射能力不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区域差异明显,且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中区域间联系不频繁,相互辐射力度不够。文章据此提出3点建议:一是合理配置区域产业结构;二是加快区域科技人才的吸收和流动;三是增强区域各城市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基于黑龙江省人口、土地和经济发展空间分布情况,统筹区域发展的路径应该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核三轴"的空间格局.重点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加快省会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同城化进程.根据"一核三轴"的总体格局,推进"三轴"大发展,对接蒙古与俄罗斯,从而形成有发展潜力和实力的中蒙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关系到全国生态环境安全的敏感性区域,其中人口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范围,以区域内县域为分析单位,对2007—2018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点生态功能区区域人口增长率、人口城镇化水平、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人口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人口多,为人口净迁出区,劳动力人口占比较低.区域存在人口总量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发展水平低、外出打工农民比例大、农业人口迁移意愿不强烈、劳动力素质低、区域贫困人口多等问题.最后,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的发展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区域人口的均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林  吕磊 《发展》2008,(5):39-40
一、引言人口发展既是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中长期区域发展规划本身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00-2005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概况,从多个经济指标分析和探讨凉州区的主要人口经济问题,并研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展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摸底,更是实现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转型匹配的必然要求。文章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剖析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应技术适宜性自西向东降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红利丧失,老龄化问题严重。由此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城打造东部区域协同创新城市群、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人才红利”转变并强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速推进银色产业建设并树立积极向上老年观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与贸易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已经有学者开始着手探讨环境与贸易二者之间的协调。本文通过对当前各种国际环境合作的框架进行分析比较,重点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中的国际环境合作的效率,并通过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环境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方式的探讨,将前面的结论进一步加以应用。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如何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尤其是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和分析方法,通过对新疆不同区域和县市人口分布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分析,得出:新疆协调较好的区域和县市占比较高;目前新疆人口土地资源承载力虽属相对富裕状态,但有趋向临界值的态势。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均粮食消耗量会不断增加,因此,新疆要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控制人口增长,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载体。我们在回顾评析区域发展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产业集群政策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利用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2000-2010年北京市乡镇单元人口空间格局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呈现从中心城区集聚向外围区域疏散的趋势;②人口空间分布为“东北-西南”方向,且有向六环内集聚的趋势,人口重心变化较小;③人口分布呈全局空间正相关特征。二环内区域由高值聚集演变为低高值集聚;④人口增长空间格局与北京功能区定位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如何应对,加快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必须认真研究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