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产业空洞化问题的讨论在日本再次形成高潮,并与“中国因素”联系在一起。而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与日本进出口和就业的关系得知,“中国因素”不仅不是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祸首,反而是新一轮景气回升的重要动力.中国因素加快了日本逆工业化进程,尽管使日本制造业失业人数增加,但导致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真正原因是服务业过多的规制和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使逆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释放出的失业人员不能向服务业进行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长期是台湾经济中的支柱产业,被称“成长的引擎”。然而,8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岛内外经济环境丕变,致使制造业中原本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传统劳力密集型产业的成本上升而丧失了比较利益,制造业占岛内GDP比重也一路下滑。此种情况在岛内引发了关于产业空洞化的忧虑。为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整合Harris和Todaro(1970)有关城市失业的观点与Krug-man(1991)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分析贸易自由化对产业结构、资本流动与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个存在失业现象的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随着资本外移会出现产业空洞化趋势;如果运输成本降到一定程度,制造业最终可能完全聚集于外国。这虽然与Krugman关于产业的核心-边陲型态的发现一致,但本文认为形成产业聚集(制造业由存在最低工资的本国移至外国)的重要原因是外国无最低工资且不存在失业现象,外国制造业具有比较优势。此外,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存在失业现象的本国资本外流,制造业萎缩以及农业部门扩张,劳动力密集的农业部门除了吸纳制造业释放出的资本与劳动外,亦吸纳了部分城市失业劳动力,从而导致城市失业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离制造业”现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演进规律表明: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存在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移动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相继经历重化工业、加工组装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分别为主的阶段性演进。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取决于一国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和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业结构的阶段性演进过程中,易出“离制造业”和“产业空心化”现象,降低国家的竞争力。由于各产业相对工资收入差别、制造业预期利润率偏低、教育市场化以及包括媒体等社会舆论和地方政府无意识边缘化等因素的作用,从中国目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流向来看,中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一定程度上的“离制造业”现象导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达不到应有规模和吸收就业人数有限,竞争能力距制造业强国还有很大距离。避免“离制造业”现象,促进制造业发展,政府必须注意制度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制造业空洞化失业人口增多据日本《钻石周刊》最近报道,新加坡经济表现虽佳,但制造业出现空洞化,导致失业人口增多。虽然新加坡政府拟定高科技策略,却又面临人才不足的问题。新加坡的经济增长显示,国内生产总额(GDP)增长率达到7.2%,通货膨胀率为2....  相似文献   

6.
<正> 一、日本“产业空洞化”的发展特征 1994年日本经济领域的热点之一便是“经济空洞化”。日本经济团体联会会长丰田章一郎在一次国际经济恳谈会上指出:日本经济正面临4个方面的“空洞化”倾向:(1)由于日元迅速升值,日本企业向海外转移而出现的“制造业空洞化。”(2)由于日本对金融市场限制多以及金融成本高而出现的“金融业空洞化”。(3)由于缺乏具有独创性的人才而出现的“技术空洞化”。(4)由于对人、物和信息的交流中枢配备迟缓而出现的“信息空洞化。”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初台湾对大陆投资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台湾学术界产生了所谓产业空洞化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台湾是否面临失去资金、技术,并培养潜在竞争对手的局面;资金、技术和投资重点的转移是否会阻碍台湾本身产业和技术的升级换代,从而造成台湾产业空洞化的危势。本文分析了产业空洞化的内在机理,并用实证的方法对台湾“产业空洞化”问题作了检验,对台湾学者谢宽裕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产业外移不等于产业空洞化,只要有新兴产业投资的增加及时替代传统产业来充分弥补外移资本留下的空洞,只要产业的技术结构在提升,台湾产业外移就不会造成产业空洞化。  相似文献   

8.
台湾产业有空洞化之虞本刊讯根据台湾有关机构调查的结果显示,去年台湾500大服务业产值占岛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高达55.9%,远大于制造业的40.6%。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这是台湾500大服务业产值首次大于制造业,显见台湾产业发展结构,服务业重于...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知识资本及其与制度质量交互作用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知识资本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知识资本及其与制度质量交互项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假设。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中国人口红利及资源环境等传统竞争优势日渐消失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应注重提升知识资本创造和积累能力,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下推动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知识资本及其与制度质量交互作用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理论假设,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知识资本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知识资本及其与制度质量交互项对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假设。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中国人口红利及资源环境等传统竞争优势日渐消失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应注重提升知识资本创造和积累能力,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下推动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吉小叶  杨丽  刘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4,14(12):147-151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选取126家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探讨我国现阶段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业企业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企业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并且制造业企业中物质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效用已成递减状态,智力资本已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提升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面临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珠三角”制造业中的技术。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特点决定了其“生产加工-科研-生产加工:”的发展模式。要顺利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殊三角”制造业必须根据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进行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我国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方面主要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上市公司资本总量的增加除了依靠内部留存收益外,还可以采用股权融资或者债权融资方式获取外部资金。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全部资本构成情况,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找到最优资本结构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大环境出发综合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的选择方面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制造业上市公司整体角度出发,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如何调整资本结构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彭小珈 《科技和产业》2012,12(12):133-135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制造业内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财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环比分析,发现制造业9大类行业绩效的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增长率三个指标呈上升趋势,资本结构整体上呈现"高负债、低权益"的特点,针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与资本结构情况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营资本是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资本形态,投资高技术产业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增值收益和高附加值,其优势体现在经营机制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其弱势是单个资本实力小,技术水平低。因此,民营资本更倾向于选择投资规模小、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前景看好、增值潜力大、附加值高的行业和项目投资高技术产业。另外,民营资本的产业选择也受国家产业政策的约束。  相似文献   

16.
台湾产业外移与"产业空洞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兆慧 《亚太经济》2006,(5):102-105,120
本文认为应根据不同阶段产业外移遵从的理论依据及与台湾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来探讨“产业空洞化”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后,台湾高科技产业大量外移,其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模式。高科技产业外移存在“新产业空洞化”的隐忧,但产业外移不等于“产业空洞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我国现实经济环境出发,以积极促进民营资本参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为目的,就我国目前民营资本投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筹资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在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过程中,积极有效发挥民营资本的突出作用意义重大,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是发挥民营资本重大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考察在我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增加情况下,资本深化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反向作用。鉴于我国技术进步具有要素偏向性,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时加入有偏技术进步假设,发现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投入的条件下,资本深化会加深对就业的负向冲击。并利用wind数据库公布的中国制造业2383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数据,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验证了这点,结果发现:(1)在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要素投入时,资本劳动比增长率提高会降低整个制造业的就业增长率,技术进步吞噬就业。但是,资本深化对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就业增长作用呈反向趋势。(2)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该反向变动趋势加强。这意味着,在技术进步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劳动者需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企业和政府配合提供培训支持,防止工人由于技能不匹配而导致大规模的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相对于全国的经济发展而言,西部老工业基地却显得步履维艰,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产业空洞化问题凸显。如何有效地解决西部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0.
虽然不少文献都明确了产业集聚的外部性对企业的债务融资具有正向作用,但就产业集聚外部性如何系统性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研究较少。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公司金融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产业集聚与资本结构间的关系。理论分析发现,产业集聚与资本结构在权衡理论框架和优序融资理论框架下呈现出不同的关系。实证结果则发现产业集聚与资本结构负相关,更多的支持了优序融资理论。原因在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债务融资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使得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是内部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