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上周,一位老师跟我说,一位妈妈跟她打电话,态度很严肃,说自己儿子的同桌,—个女孩儿玲玲,居然跟儿子说自己看了一本黄书,里面有睡着的人,没穿衣服,长得像蔡依林。老师把玲玲叫来询问,问玲玲是不是跟同桌说过一本书,里面有没穿衣服的人,玲玲一听,马上就眼泪汪汪的,吓坏了,班主任宽慰说:没有批评你,只是问一问哈。  相似文献   

2.
赫妈 《东北之窗》2012,(9):62-63
儿子今年6岁,令他能够开心得手舞足蹈的有三件大事。一是去游乐场玩。不管室内还是室外,不管场地有多大,有多少他能玩得上的玩具,他都能撤丫子玩上几个小时。为啥?那里面孩子多啊,随便拉扯两个能说上话的就能成为小伙伴,一起开心地笑、开心地闹。还有就是周末回奶奶家。他奶奶家在农村,住着独门独院的小楼房,邻居家还有一个与儿子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展展。儿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一直生活在奶奶家,可以说是跟晨展一起长大,直到儿子回市内上幼儿园了才分开,感情甚好。周末是两个小伙伴团聚的日子,所以每次儿子都盼着算着哪一天能回奶奶家,好跟晨晨玩两天。  相似文献   

3.
雪松 《中国西部》2012,(12):15-17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得知他班上有几个孩子早在幼儿园大班,就已经开始学"奥数"了。起初,我不以为然,继续按着我对教育的理解,让孩子逗留在本来就该属于他的"玩"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看到孩子开心更让我开心的事情了。可是三年级开学后的一次考试,给了我和儿子当头一击。至今,儿子放学  相似文献   

4.
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它地力;上帝给了世界十分哀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剩下的一分给了世界上的其它人。这是国外一位叫利·纳莫的作家,对圣城耶路撒冷的感叹。  相似文献   

5.
荏苒 《走向世界》2014,(13):74-75
老张,真名张骁睿,1983年生,跟大多数人一样,是一名企业的普通员工,也是一名资深旅游爱好者。张骁睿说他自己是个“皮”小子,从小就十分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都要仔细勘察一番。从小的性格决定了他与旅游结下不解之缘。刚过而立之年的他,明显比同龄的人显得沧桑,但他仍乐此不疲地跟笔者说着他跟旅游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在江苏无锡一个企业里面,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是总经理.儿子是副总经理。儿子一直认为接父亲的班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但是,有一天父亲却宣布,他要在社会上以百万年薪招聘一个新的总经理。父亲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跟儿子打招呼。[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曹操有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我们知道"曹氏企业"规模最大,光儿子就有25个,但他说生儿子就得像孙权一样,只有孙权才是好儿子。为什么曹操那么喜欢孙权?孙权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孙权之所以称霸江东,占三国鼎之一足,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组织。众所周知,孙权是继承了他爸爸和哥哥的家业,他哥哥孙策人送名号  相似文献   

8.
苏原 《中国报道》2009,(7):52-53
前两天下班回家,在楼下碰到两个德国女孩。她们见我是中国人,便用磕磕巴巴的中文向我介绍《圣经》。十多年前旅居瑞士时,我就碰到过这种情况,也是同样朴实、和善的布道女孩。若是初到欧洲,我会很好奇。但久而久之,我知道了宗教和《圣经》在欧洲人生活中的地位:儿子在幼儿园吃饭前,阿姨都会领着小朋友感谢基督赐予饭食;儿子跟我一块玩的时候,嘴里时不时会蹦出一句“My God!”偶尔到外地出趟差,晚上睡觉前,随手就能在旅店的床头柜里摸出本《圣经》……  相似文献   

9.
我得讨好她     
彭海萌 《中国西部》2013,(15):90-93
所谓教育能力更强,无非是教书能力更强,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并无意义。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并不可能天然地比其他行业的人强,而承担的压力并不比任何行业轻。这一周,在外面做了四个讲座,跑了几个学校,跟几个学校的孩子有交流。在一个学校,跟孩子聊  相似文献   

10.
前段时间,电视里热播某种英语电子词典的广告,江西的亲戚为了让其上初一的儿子学好英语,打电话托妻子代买一个。妻子看电视广告里说得确实很好,就上街去买了两个,一个寄往江西,一个给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用。两个小孩子拿到了这种电子词典后,都高兴得不得了,可是没过几天,都扔进抽屉让它睡大觉。问儿子为什么不用它,儿子说,跟英语课本根本不同步,哪有广告中吹嘘的那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