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价值创造效应。研究发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高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且上述结果在过度负债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更加显著,融资约束缓解和信息环境改善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徐珊  黄健柏 《南方经济》2015,33(4):76-92
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是企业为社会利益而牺牲自身利润的行为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尝试从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来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发现:(1)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确实能显著降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其中改善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起到的作用最为突出;(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目前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更好且权益资本成本更低,但是积极的社会责任行为在非国有样本中更能发挥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资本效用异质性视角,运用132家TMT和互联网企业8年的数据,研究了连结型、桥接型和结合型社会资本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过程机理。经验证实,社会资本的存在使研发行为支持关系型创新的观点,连结型社会资本同创新产出的正相关关系最为密切。研发投入在社会资本与创新产出之间发挥了不完全的中介作用。公司属性和融资约束的差异显著影响产出规模,在融资约束宽松或国有TMT和互联网企业中,R&D投入的积极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探究非金融企业“脱实向虚”产生的创新不足问题,实现“质量追赶”和“创新驱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文章使用2010—2020年沪深A股1 847家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的直接影响,重点分析金融化挤出创新投入的非线性特征,并进一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企业的金融渠道获利能力发挥了显著的门槛效应;企业社会责任有效弱化了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研究结论为有效防范过度金融化给企业创新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为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索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会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特别是实质型绿色创新,并最终提高公司价值,但这种影响会随着开放的重新限制而消失;绿色创新在同行业“陆港通”标的企业间表现为资源竞争的虹吸效应,而在地区内部则表现为溢出效应;企业ESG表现起到门槛作用,随着评级升高资本市场开放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关系从抑制变为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会通过绿色引导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两条路径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均能与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形成合力,在促进绿色创新中起到补充作用;而保障机制检验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市场竞争关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基础上的。研究结论为“陆港通”等制度的推出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君 《改革与战略》2014,(5):51-53,78
文章认为,企业的社会资本会使企业的管理面临锁定效应危机。根据社会资本的具体分类,社会资本为企业管理带来的锁定效应具体表现为:(1)结构型社会资本会导致企业管理封闭化,削弱企业成员之间的合作意愿,使企业管理出现结构型锁定;(2)关系型社会资本会增加企业获取资源和信息的难度,破坏企业现有制度,使企业管理面临功能型锁定;(3)认知型社会资本会导致企业管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企业管理面临认知型锁定。企业应该采取创新组织结构、建立学习型组织、鼓励非正式交流等措施,来消除社会资本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新常态背景,以我国2014~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与研发创新的关系,进一步从企业产权异质性角度研究金融化程度对研发投资调节效应的大小。研究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金融化对创新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从企业产权性质异质性角度进行分样本检验,发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资强度均为负向影响,但国有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强度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实体企业配置金融资产对其实体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其实体投资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且高科技企业对实体投资的挤出效应比非高科技企业更明显,是因为高科技企业更多地将资金用于创新投资.为了抑制经济"脱实向虚"倾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建议加强金融监管,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提高实体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相似文献   

9.
董竹  张欣 《南方经济》2021,40(10):48-65
为实现消除农村贫困和区域贫困的目标,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参与到精准扶贫战略中,然而学术界对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经济后果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以2016-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实证检验了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精准扶贫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改变变量度量方法、更换模型以及使用安慰剂检验和PSM模型控制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探讨其中的作用机制发现,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进而提升了创新绩效,而资源效应(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高税收优惠)和声誉效应(增加媒体正面报道数量)是参与精准扶贫所发挥的外部融资作用。最后,基于宏观社会层面、中观市场层面以及微观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地方扶贫压力较大、资本市场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不仅丰富了参与精准扶贫和企业创新领域的相关研究,也对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中的作用以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房产是家庭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中国家庭在房产上的过度追逐必然影响到家庭的股票投资行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思路,文章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不仅研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参与的影响,验证了已有学者得出的住房对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挤出效应;又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住房负债对该挤出效应的影响程度。首先,文章研究发现,住房对家庭参与股市和风险资本市场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住房不仅降低了家庭进入股票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概率,也降低了家庭参与股票和风险资本市场的深度。其次,文章研究发现,房屋负债抑制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参与的挤出效应,但房屋正规贷款和房屋民间借款对股市参与的影响相反,房屋正规贷款能够促进家庭参与股市,降低住房对股市参与的抑制作用;但房屋民间借款的存在增加了住房对家庭股市参与的挤出效应。文章认为,严控住房市场,抑制家庭多套房的投资行为,使多余的资金合理的流向金融市场,深化金融市场,才能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庞瑞芝  刘东阁 《南方经济》2022,41(9):97-117
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数字化与企业创新之间是否存在悖论,数字化是否必然促进企业创新?文章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通过构建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模型,阐述了数字化通过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与企业创新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当数字化低于拐点时,数字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而当数字化高于拐点时,数字化会抑制企业创新;异质性影响机制上,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效应在高新技术行业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业以及吸收能力强企业、小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数字化追赶型企业和后进型企业,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影响效应只存在于领先型企业中。数字化硬件投资与企业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但数字化软件投资却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文章拓展了数字化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可以为当前企业更好借力数字化提升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小叶  杨丽  刘剑锋 《科技和产业》2014,14(12):147-151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已成为驱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选取126家在沪、深两市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探讨我国现阶段国有和非国有制造业企业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企业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并且制造业企业中物质资本对企业绩效的效用已成递减状态,智力资本已逐渐取代物质资本成为提升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空前频繁,市场对快速回报型资本的疯狂追逐下,优质创新企业和项目严重不足的矛盾凸显出来,成为当前中国企业借助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瓶颈,也是推进金融侧供给改革的一大障碍。本文从股权交易市场的"僵尸企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探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和分析师的动态博弈,并通过实证检验揭示分析师预测是否会促进企业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预测覆盖率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能为企业带来信息效应,从而缓解融资约束并促进企业创新;但分析师预测对每股收益的关注会对企业形成压力效应,引起企业管理层短视,从而抑制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实地调研频率增加会增强分析师预测报告的信息效应并削弱压力效应。本文的结论为分析师改进预测报告、消弭资本市场动态博弈中的信息不对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社会资本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但具体的作用方式与作用机理仍有待探讨。在对小型科技企业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商业和技术社会资本对企业的动态能力有积极正向作用,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及创新绩效均无显著影响,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并在企业家商业和技术社会资本与经营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动因及其对生产性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相对收益率和相对风险显著相关.同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生产性投资既存在挤出效应,也存在风险对冲效应,且这两种效应因企业所有权和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金融化投资对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对冲效应相对较大,但仍小于挤出效应.进一步综合来看,实体企业金融化虽能缓解企业面临的整体风险,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却不显著,而且不同流动性的金融化投资均对企业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昌忠泽  李汉雄  毛培 《改革》2023,(6):105-125
利用我国A股2 563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218个城市的地方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并没有导致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上升;非国有上市公司通过调整其融资结构有效弥补了政府债务对其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表现为政府债务扩张时银行借款下降,股权融资和内源融资增加,而国有上市公司不受债务挤出影响,表现为债券融资上升和内源融资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城市和政府债务结构异质性;另外,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挤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期限特征,即短期借款下降,而长期借款上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2014-2021 年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对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药品集采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投入。机制检验表明,药品集采政策通过“倒逼效应”与“补偿效应”两个渠道促进了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投入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行业竞争较为激烈以及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强的生物医药企业中,药品集采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增加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此研究不仅探讨了药品集采政策实施对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也为进一步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作为一项具有资本偏向型特征的税收优惠政策,兼具税收优惠与投资促进功能,其在实现“稳投资”作用的同时能否带动企业价值增长,是当前“稳增长”目标下,一项亟待考察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基于2011—2018年A股市场中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借助资本市场对企业市场价值的评估,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加速折旧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该项政策的实施对微观企业而言发挥了显著的价值创造效应,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加速折旧政策有助于企业专注主营业务,一方面可以加大实体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创新产出,进而带动企业价值增值。多维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企业以及高市场化地区内的企业中,加速折旧政策的价值创造效应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企业全生命周期经营绩效预期的视角加深对加速折旧政策效应的理解,为结构性减税政策助力企业价值“稳增长”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创业资本的制度创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业资本的技术创新效应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而对创业资本制度条件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试图对创业资本进行制度分析,核心观点是创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为此,依次论证三个命题:首先,创业资本的历史生成是对传统金融制度的创新;其次,创业资本的运作过程是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和关系型融资模式的相容性创新;最后,创业资本的组织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制度的创新,有效地减少了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