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我国高校的环境文化和贫困生的个体人格发展背景等有着密切关系.高校应通过提供适当的经济资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形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高校贫困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可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贫富差距的拉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上都陷入了“心理贫困”之中。社会各界有义务共同来关心贫困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非贫困大学生的贫困心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心理现象不是贫困大学生特有的,非贫困生中也存在贫困心理现象.非贫困生的贫困心理是其对贫困的错误认识造成的,在错误的思想影响下,他们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解决办法是加强贫困生的界定研究,完善审查制度,建立特殊校园经济区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寅 《黑河学刊》2009,(1):121-122
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着焦虑、挫败感、嫉妒心理、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高校应采取“建立多渠道扶贫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心理健康自助组织、加强贫困生自强自立克服自卑意识的教育”等对策,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解决其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现象越来越凸显.本文分析"双困"现象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以科学的教育栽体,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大学贫困生的奖助学工作体系,努力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加强大学生行为准则教育,构建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加强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对贫困生自身发展还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是解决贫困生存在问题的基础;为贫困生提供展示综合能力的舞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贫困生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是缓解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感恩教育,使贫困生学会关心他人、回报社会是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贫困生容易因为经济上的拮据和生活困难,在心理上产生阴影,导致“心理贫困”。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及其表现,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并研究相应的健康指导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现在贫困大学生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为主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忱好物质资助的同时,应结合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救助与心理救助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提高贫困生自身自助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生普遍承受经济、学习、生活等多重压力,形成心理障碍的机率高于普通学生.目前,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门的关注.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贫困生也要学会自我调节,树立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现象是一个带有普遍社会性的大问题,在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经济帮助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针对贫困大学的心理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的存在是中国高校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因为贫穷,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异变,并且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社会各界已经广泛关注;但是,对贫困生进行救助,应该从"心"开始.只有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使贫困生保持心理健康,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问题,让其最终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杨奇奇  李柯 《魅力中国》2010,(34):82-83
高校贫困生群体由于其特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贫困生问题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其经济贫困,更要关注心理贫困。本文试从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入手,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通过对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探析,从而得到干预的路径,以达到自我解困,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是贫困大学生自我“解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是表现流畅性、新颖性和自信心差.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和适应性的总体水平较差;周全性、评鉴力、好奇心和独立性较好。依据心理学理论、贫困生的现实特征和大学的现状,我们认为改进教学方式,开展专门的创新思维训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学生挫折心理体验问卷"对福州市属高职高专85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了解福州市属高职高专贫困大学生的挫折心理现况,并结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探讨增强高职高专贫困生耐挫能力的"心理扶贫"对策.调查结果:(1)福州市属高职高专贫困生与高职高专普通大学生在总体挫折心理体验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个别具体挫折心理因子上贫困生的体验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女贫困生在在个别具体挫折心理因子上的挫折感显著高于男贫困生;(3)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在个别具体挫折心理因子上的挫折感显著高于城市贫困生;(4)独生子女贫困生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在个别具体挫折心理因子上存在不同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概述,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关怀策略。首先正贫困生之名,改善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其次,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针对各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体制;再次,经济上为贫困生提供多方面帮助和机会;第四,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董艺乐 《魅力中国》2010,(3):193-194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生活感受问卷,通过X大学367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评估,发现虽然在不同年级间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不显著,表明国家政策和学校措施在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是做好贫困生的资助管理的基础。文章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2个维度构建了贫困生认定的指标体系,并将模糊综合评价引入到贫困生认定中来,建立起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模型。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是贫困大学生自我“解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特点是表现流畅性、新颖性和自信心差,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和适应性的总体水平较差;周全性、评鉴力、好奇心和独立性较好。依据心理学理论、贫困生的现实特征和大学的现状,我们认为改进教学方式,开展专门的创新思维训练,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贫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是其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主要指贫困生面对物质贫困的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应充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贫困生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开展有效的心理自救;加强心理指导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