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国有资产法》指出:“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根据这一条文限定,企业国有资产在法律意义上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由国家作为主体以各种形式对企业的出资形成的;二是由国家作为出资人对出资企业所享有的一种权益。企业国有资产属经营性资产范畴,是国家投入市场经济领域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以盈利为目的,依法经营使用的资产,  相似文献   

2.
《企业国有资产法》指出:“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根据这一条文限定,企业国有资产在法律意义上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由国家作为主体以各种形式对企业的出资形成的:二是由国家作为出资人对出资企业所享有的一种权益。企业国有资产属经营性资产范畴,是国家投入市场经济领域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活动,以盈利为目的,依法经营使用的资产,  相似文献   

3.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国有资产法,同时做出多处重大修改。主要修改是: 一、定名为企业国有资产法。本法律主要规范企业国有资产,因此定名为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本期继续探讨《企业国有资产法》(下称《国资法》)中的两个问题。国有资产“损失”与“流失”之别 《国资法》第14条指出:“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有资产权利主体问题探讨许占光准可以充当国有资产权利主体,似乎已很明确。《转机条例》第四十一条和《监督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然而,几年来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践情况和理论研...  相似文献   

6.
刘新 《辽宁经济》2003,(11):41-41
国有资产是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以各种形式对企事业单位拨款、投资和投资收益所形成的资产。为了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使国家的权益不受损害,必须大力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任胜利 《产权导刊》2009,(11):32-33
一、法律没有对“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做出明确规定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第54条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除按照国家规定可以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但从条文理解,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的场所是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  相似文献   

8.
高凌 《辽宁经济》2005,(8):18-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市区也陆续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同时,为了给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国务院公布施行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这标志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据法律、主权取得或认定的资产以及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我国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基本框架是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为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相似文献   

10.
马为民 《辽宁经济》2003,(11):38-3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机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正式成立。前不久,国务院又公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这些举措都标志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进入了以体制改革为核心,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最近公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监管条例),为了帮助大家熟悉条例,了解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知识,本刊邀请专业人士编写了这个“答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10):121-121
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科控股)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科学院代表国家出资,于2002年4月12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代表中科院统一负责对中科院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有关经营性国有资产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国有资产法》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已经形成了由法律、法规、规章构成的一整套制度规范体系。以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为指向,《企业国有资产法》对国家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作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定。然而,除国家出资企业之外,该法对国有资本参股公司所出资企业的产权管理规定尚不够明确,这对量大面广的含有国有权益的企业产权的监管,尤其是处于多级次出资链上的含有国有权益的企业产权转让,提出了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我国对外开放的幅度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国有企业经营制度的转换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呈现多种形态 ,即有国有独资企业 ,也有股份制公司 ,中外合资、合作等形式。国有资产在企业的表现形式也呈现新的形态。国有资产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可的 ,或者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 ,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投资等形成的资产。国有资产在企业的表现形态是国家投入的资本金以及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中按投资比例计算应属于国有部分及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企业应上交国家的利润 ,股份有限…  相似文献   

15.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开放潮》2001,(7)
国务院6月12日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而为人们瞩目已久的国有股减持具体操作问题设定了规矩。 《暂行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条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减持国有股 (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下同)是指向社会公众及证券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者转让上市公司(包括拟上市公司,下同)国有股的行为。 第三条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股所有权。 本办法所称国有股东授权代表单位是指按照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  相似文献   

17.
冀侠 《中国经贸》2014,(16):170-17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相对于企业来讲,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收益来源、会计核算、财务处理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涉及纳税事项上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纳税意识不强,尤其是忽视了国有资产收益的纳税问题。本文就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中的税务处理事项进行一些试探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乔蚊 《产权导刊》2006,(8):43-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久前,财政部作为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颁布实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以下简称35号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以下简称36号令),对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出了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9.
关涛  慕威 《辽宁经济》2005,(2):28-29
一、国有资产流失与审计监督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相似文献   

20.
刘爽 《发展》2009,(3):11-11,13
《甘肃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一部强化我省公共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的省级政府规章。它已于2008年11月27日经甘肃省第17次常务会议通过,以第52号省政府令公布,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共有7章33条,除总则、附则外,对资产配置与产权登记、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清查与纠纷调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范。该《办法》的公布施行对于在“使用财政性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中的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化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国有资产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