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每次改革都调动和激发了地方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有利益上的博弈,但总体趋势上呈现出宏观和谐的态势.本文从历史视角出发,分析各个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关系,并揭示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央地经济关系体制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8月2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首个央地事权划分意见。《意见》对中央与地方如何划分财政事权,及如何划分支出责任给出了原则性的意见,并给出改革时间表路线图。现行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探讨"大跃进"时期财政放权的核心内容、深远影响及其真正动因。促成"大跃进"时期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新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细微调整,财政的放权缓解了中央政府的投资压力,通过提高地方政府财权实现了工业再积累。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和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央地财政关系服务于工业化进程并依工业化不同阶段而适时调整。对于"大跃进"时期财政放权的认识和解读不应仅局限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层面,还应该更多地关注它与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内在联系及其对工业布局产生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94年起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史上一次重大制度创新。经过九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平稳、成效明显,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逐步规范。尤其是2002年中央成功实施所得税分享改革,进一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日趋完善。但是在分税制改革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间财政支出职责划分不够明晰,收入分享还不尽科学合理,转移支付结构不够优化等。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涉及到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深化改革,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研究解决。笔者拟结合地…  相似文献   

5.
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实质在于有关权力和利益的分配。财政税收制度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财政税收制度变迁是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作用的反应和直接结果。唐"两税制"和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对中央地方博弈下的财政税收制度变迁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税费改革已成为我国改革征途上的又一次“革命”。改革以来出现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利益分配上,这种“利益分配”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制度问题,从广义来说,它是一个政治问题。一、制度约束:收入分配结构扭曲的根本原因经济分权式改革迫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地方财政问题。而目前财政问题的实质在于收入分配结构的扭曲。收入分配结构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收入分配制度及其结构体系的失衡和失效。马斯格雷夫等人的研究成果显示,地方税设置应满足税源流动…  相似文献   

7.
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了新的中央与地方税收权限划分模式,对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分配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税权划分方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权划分关系,对进一步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处理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廉杨 《改革与开放》2012,(18):113-114
本文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关系为背景分析了央地之间的利益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创新举措,谋求更好地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行为,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以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9.
丁海  石大千  张卫东 《南方经济》2020,39(3):86-104
文章基于央地博弈工具构建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政策博弈走向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中央与地方博弈力量的相对大小对污染治理绩效的影响,以破解"环境治理之谜"。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方法构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力量的测算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基于2003-2015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双方博弈力量的相对大小及其对地区实际污染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在环境治理的央地博弈中,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具有更强的博弈力量,可以解释环境治理绩效的69%,而地方政府仅为31%。(2)中央政府在博弈中所获得的剩余使污染水平相比基准水平降低40.3%;而地方政府剩余则使污染水平升高29.5%,央地博弈净效应使得实际污染水平降低10.8%。(3)央地博弈力量的年度分布具有不平衡的特征,在2003年到2011年,地方政府的博弈力量逐渐增强;而从2011年到2015年,地方政府之前不断增长的博弈力量受到遏制。(4)央地博弈力量亦具有城市分布异质性的特征,地方政府的博弈力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信息不对称程度呈负相关关系,与当地的财政自主度呈倒U型关系。文章结论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环境治理模式的制度优势以及国家意志在促进地区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财政体制改革对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从财政体制改革的视角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财政体制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之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提出合理而完善的财政体制是形成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根本途径。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以来是中国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质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关系,而财政体制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获取  相似文献   

11.
权威信息     
正国务院: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意见》明确,一是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二是完善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三是加快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相似文献   

12.
铁路货捐是厘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民国初年,津浦铁路货捐的设立历经多次反复,中央与地方间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在北洋早期,地方违背中央指令,征收铁路货捐的企图与行为既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政权控制力的薄弱,也反映出地方财政短缺的现实。尽管最终设立财政部直管的津浦全路商货统捐局,但始终受到来自沿线地方的侵夺。随着军阀纷争加剧,中央对津浦货捐的控制不断遭到消解,地方军阀以截留和捐上加捐的方式破坏着既有的货捐制度。北洋时期津浦货捐演变历程,充分折射出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之间在财政关系上多元博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重构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基于政府财政层级变革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发  周琛影 《改革》2004,(2):38-42
目前,地方财政日益困难,已经影响到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地方财政困难根源于各级地方财政关系混乱,事权与财权高度不对称。解困的根本出路在于规范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财政体制创新。但是,若按现有过多的政府财政层级去规范各级地方财政关系,基层财政则没有出路。因此,要真正规范各级地方财政关系,彻底解决地方财政困境,须着眼于改革政府财政层级,构建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并以此为基础,合理划分各级地方的事权和财权。  相似文献   

14.
史兴旺  刘福全 《山东经济》1996,(3):38-40,30
略论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划分史兴旺,刘福全为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这次改革是以按税种划分收入为核心内容和突破口的,尽管在税收划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税收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划分主要还是以双方的利益关系为出...  相似文献   

15.
在对日本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梳理基础上,对日本近年来以三位一体改革及市町村合并为代表的政府间财政制度改革的动向与展望加以分析,并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财政承包制阶段还是分税制阶段,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的主轴都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改革。通过将中国分权体制的变革历程与中央、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相对变化结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财政承包制在边际上增加了地方政府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比例,模拟出了类似于市场竞争机制的经济发展内在动力机制。但是,各地方政府在财政收支划分等财政问题上往往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这就造成了"两个比重"的下降。而分税制则确立了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税收分成方案,改变了承包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一对一讨价还价的局面,从而充当了在新的制度环境下重塑中央与地方分权关系与利益分享格局的关键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作为调控央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对地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首先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计算绿色GDP,再构建系统GM M模型,运用2007—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实证分析财政分权与绿色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对刺激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要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为实现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持续推进财政分权改革,因地制宜地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政府间财政关系沿革特别是八十年代实行“分灶吃饭”财政大包干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1994年的分税制作了具体部署,改革财政包干制,在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实行分税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并于1994年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划分以及财政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不断演进变化的一种持续状态,与我国的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人民诉求是息息相关的.既要体现中央统筹的集中性,又要有地方承担具体实施的灵活性,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匹配的财政关系.然而在复杂的客观实际发展中,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以及财政关系还存在模糊、欠规范、矛盾的情况.因此,必须在发展中动态调整中央与地方在事权以及财政关系的相关责任;必须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责任划分不是对立,而是有效地发挥各自的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20.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我国2012年—2020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关联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惯性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正向交互效应;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地与邻近地区间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正向空间互动效应。因此,今后应更加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长期潜在风险,优化中央支付在地区间的分配制度,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邻近地区建立竞争合作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