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利益观认为:人的思想是由利益决定的,思想是不能够脱离利益单独存在的。对此,我党以该利益观为依据,形成了能满足我国人民群众逐渐增长的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且带有中国特色的利益观。这些认识和实践的出现,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倡导的利益观念,一直贯穿在我国思政教育之中,并对其教育效率和效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的利益观为切入点通过对该视域下我国思政教育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当前我国思政教育需要遵循的利益原则,为促进该项教育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利益观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国家利益思想。中国先秦利益思想论述了国际社会中利益体系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提出了宏观结构中的墨子逻辑、韩非子逻辑、荀子逻辑和庄子逻辑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微观结构中的共利共损、相互损益、相互依存和互为零和等四种逻辑,总结了利益结构影响下的无为不争、止利禁利、趋利避害、相对利益、导利分利和先义后利等六种国家行为模式。中国先秦国家利益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现有的西方国家利益理论,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结构主义国家利益论,这种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释中国当代外交行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结构主义利益观,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同时,还兼顾了共利主义和利他主义的原则。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不仅在于谋求利益之间的平衡,还在于维持利弊或利害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它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人民利益观的重要思想,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科学的内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深入探讨江泽民的人民利益观,对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国家利益观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三个方面。安全方面重视国防建设、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政治方面主要从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出发,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方面不仅重视国内经济的发展,探索适合中国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而且注重与其他国家发展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正是毛泽东对国家利益的捍卫,使新中国顶住了不同时期美国的敌视、苏联的干涉,重塑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格局下,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坚持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必须不断探索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广州地铁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这一身份决定了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作用,也决定了其利益观中的和谐取向.  相似文献   

7.
当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与马克思在世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问题更加突出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如生态问题、创新发展、当代中国发展等。有些问题马克思在世时还处于萌芽状态,有些问题还没有发生,如中国在当今的地位及如何发展的问题。马克思提供给我们的只是进一步研究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因此,马克思社会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社会和解决重大问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常城  李慧 《理论观察》2012,(1):13-15
国家利益是我们党制定外交方针和政策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虽然国家利益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它又深受决策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对国家利益的价值判断及其优先顺序的考虑不同,必然导致对外政策的极大差异.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利益的认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利益观、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国家利益观和注重整体利益的国家利益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劳动关系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特点,劳动关系还很不完善.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关系的一般理论,对于分析当代中国劳动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代马克思经济学的四个基本假设也为分析转型期劳动关系问题提供了依据.分析转型期的劳动关系,应以利益共享观为出发点,从人力资源进步的角度、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以及从公平分配的角度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从现阶段究竟应当怎样树立正确利益观的视角,文章主要从认识层面审视和探讨了几个相关问题:一是何谓利益和利益观;二是经典作家的阐述与现时代分配关系新变化;三是先富与后富的关系;四是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责任是指国际社会某个成员对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安全、道义等方面所应承担的国际义务及所做出的贡献。现实主义国家利益观不能有效地兼顾内外需求,难以成为国际责任观构建的理论基础。而共有利益概念将国家利益、共有利益和国际责任有机地统一起来,它可以和国家利益一道成为大国国际责任观以及中国国际责任观构建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分化的加速,利益多元化已成为客观事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在利益分配格局中必然会有新的诉求,如果缺乏利益诉求的渠道,势必会产生诸多社会矛盾,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从利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分化、缺乏协商对话机制引发的社会风险、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指导下协商对话机制的构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指导下,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建立起协商对话机制,有效调节社会各方利益冲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社会合力。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利益观,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冷静观察国际形势,科学分析并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对我国外交战略中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和判断.在邓小平外交理论中,其丰富的国家利益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表明,关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对利益问题从理论到实践都在不断深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5.
何华 《发展》1999,(1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观念的更新为首当其冲,这之中,主要是“利益观”的出现,尤其是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们在道德观念上出现的种种矛盾,都同“利益观”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如何区分正当利益与个人的不正当利益?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人“利益观”1.人不仅追求物质利益而且追求精神利益人在生存与发展中,积极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着更高层次的精神利益。人们往往希望同时拥有丰富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和创新社会体制,并使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必须跨越的门槛。基于对历史和逻辑的认识,本文提出了三点基本思路:建立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公众参与的当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目标模式;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建立中国社会体制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制度环境;以及通过优化利益格局,再造微观主体,创新运行方式,建构中国社会体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如果用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理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合规律性,存在逻辑困境.其实,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本质上属于抽象共性的归纳,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仅限于“两对”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下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一般性逻辑规定,并不否定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独特的发展道路,而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才是对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的理论关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吸收资本主义的积极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创新发展,开辟了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具有中国品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自信恰恰源于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朱彗敏 《黑河学刊》2008,1(1):11-12
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从最广大人民利益出发,在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具有特色的人民利益观。而其人民利益观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人民利益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统一,实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人民利益与共同富裕密切联系在一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梁仁春 《特区经济》2006,(9):I0001-I0003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活动要求每个党员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剖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情况今天、主要围绕利益观问题,谈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利益观,为什么要埘立正确的利益观、如何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20.
有关科技创新互动的观点和见解是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要论述了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关系的互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分工的互动.马克思的科技创新互动观体现了马克思对科技创新的深刻认识,对于我国今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