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探索行政层级的调整。回顾了历朝历代行政区划的沿革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后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调整的建议,将我国的行政层级从五级减为中央、市、镇三级,并将市改为州,将镇改为区,将省作为中央的派出机构,将县作为市或州的派出机构,将乡作为镇或区的派出机构。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行政层级多、公务员数量多、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加快实现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现有文献多从财政分权和官员晋升竞争等角度解释我国区域发展,较少分析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以2003年广东佛山"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作为案例,采用合成控制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估了行政整合对地区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地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能够实现市场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增长。这为我国地级层面近年出现的"撤市建区"行政区划调整现象提供了一个经济学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戴均良同志撰写的<中国市制>(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行政区划建制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规律,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的城市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认真的回顾,以翔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笔墨,让读者强烈地领悟到: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适时推进中国城市型政区的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是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2012年苏州市撤销苏州古城区的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设立姑苏区,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形成的"大苏州"格局,有利于加强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辐射能力,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随着"三区合并",城管行政执法局也相应的由原三个区局合并为姑苏区局,全区统筹,这对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无疑是一股正能量。但原三区城管执法局在体制、机制及工作模式上都不尽相同,合并后如何融合是极大的挑战。在区划调整的背景下,以姑苏区城市管理为例,梳理城市管理执法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城管执法理念重构及执法方式调整,以期对城市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些许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上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就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城市向东向南、沿江跨江的基本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原因,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资源狭小这一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规划修编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1996年和2001年的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市区面积从430平方千米扩大到683平方千米,又扩大到3068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6.
石森昌 《天津经济》2009,(12):33-36
2009年11月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会上宣布:国务院已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3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至此,天津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最重要的一步,这将对新滨海新区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利用滨海新区行政区域建立的契机,提升新滨海新区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必成为滨海新区建区后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行政区划调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区划经历了一个频繁的调整时期,其中市营县、撒县设市、市辖区的调整、撤县(市)设区和行政级别升格构成了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形式。由于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协调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行政区划的设置及其变动的合理程度,因此行政区划的调整状况,将直接影响行政区划的效率和功效。本文以1983—2005年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为例,对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内容及模式进行分类归纳,并仔细探究了各类行政区划调整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在健康地前进,现行按行政系统、行政区划管理经济的体制改革在稳步展开,按照经济规律,以城市为中心,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打破地区间、部门间、城乡间的分割,逐步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经济区和经济网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海曙区面对行政区划调整和镇乡(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叠加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放管服"改革,以"四个平台"为载体助力"最多跑一次",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截至目前,全区17个镇乡(街道)"四个平台"均已建成并得到有效运转,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加速增添了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0.
王磊  于滢  石永洪 《辽宁经济》2007,(10):33-33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我国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期,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处于全方位深刻变革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已步入实际操作的深化阶段。由于行政理念的更新和机构改革的深化,城镇化进程加速、行政区划调整、地方城市格局改变等原因,全国各地兴起了行政中心新建和改扩建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66个县(市),在"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中无一上榜.主要差距在于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相对偏低;GDP对财政的贡献率、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低于百强县;县(市)经济结构调整速度慢;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重;县(市)主要领导调动频繁,观念落后.要提高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应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稳定县(市)班子,抓住机遇,加大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2.
韩飞 《乡镇经济》2009,25(6):67-70,108
浙江发达的乡镇企业为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变、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但是,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小,缺乏大城市那样的各种必要发展条件,使得从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愈趋深刻的企业与乡镇之间发展关系上的矛盾。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继续推进农村和乡镇的体制改革与制度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才能有望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其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束缚,推动城市和农村及乡镇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林拓 《乡镇经济》2001,(10):5-6,9
目前我国不少高新园区与周边乡镇由于发展水平、发展目标、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着显差异,“两张皮”的现象相当突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两的发展进程。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与张江镇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联动发展框架,本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从中提炼出具有借鉴价值的张江模式。  相似文献   

14.
立春,傍晚。群峰叠嶂之中,万州龙驹镇的大街上仍显热闹,店铺闪烁的霓虹灯,商家揽客的热情,居民区升腾起的炊烟,构成了一幅特别的边城夜景图。龙驹镇是脱贫攻坚战中,重庆确立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一个长期以穷出名的偏远小镇,如今繁华初显,场镇人口达2.6万余人。它的蝶变,令人称奇。新年伊始,我们走进龙驹镇,从它浓浓的烟火味中,感受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财政是指以建制镇为单位而建立的财政 ,加快小城镇建设 ,能全面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有利于壮大小城镇财政实力 ,有利于促进小城镇财政建设 ;充分行使小城镇的财政职能 ,能促进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思宇 《科技和产业》2020,20(2):151-155
特色小镇是连接城乡之间的空间新节点,是新时代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不仅是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而且也是发展特色小镇先导地区,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浙江嘉兴特色小镇建设无论在总体数量还是在推进力度、初步成效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通过以浙江嘉兴特色小镇为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新时代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面临的一些代表性问题,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总结实践经验,吸取国际城市化的经验教训,我国选择了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发展小城镇,转移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和农业过剩人口,是加速中国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推进农村城镇化,一定要立足于长远,制定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的科学规划;要深化相关体制的改革,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要在发展农村小城镇的基础上,增加城市供给的内容,使它们增添城市的各种功能,把小城镇建设推进到"城镇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使其逐步成长为新型的小城市.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解决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以连云港市青口镇为例,对其生活垃圾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论述,提出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资源化的最有效途径,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垃圾制炭新工艺,为垃圾处置开辟一条绿色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创新”的视角出发重新思考特色小镇的发展问题,能够从根本上破解当前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所遇到的难题。特色小镇的本质是“创新”,应该被理解为支撑产业发展的特殊创新空间,其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形成面向特色主导产业的“小而精”“小而美”的创新集群。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得到一些促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新思路,对小镇的建设、运营和政府的政策制定都具有相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斌 《特区经济》2009,(4):40-41
东莞得改革开放之便利,迅速成长为全球制造业基地,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动,东莞原有的粗放发展模式受到挑战,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本文首先阐述了东莞面临的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其次分析了东莞进行产业升级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东莞进行产业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