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浪儿童是社会中特殊的弱势群体,保证他们拥有良好的生存发展状况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必须依靠其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流浪产生源头进行实时预防监控,在流浪过程中进行及时、科学救助,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他们回归主流社会,最后坚持实现对回归儿童的监护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浪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由于其危害性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从如何时其进行救助和教育出发,对贵州省流浪儿童的社会服务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天笑 《魅力中国》2011,(17):90-91
近年来,在我国随着人口流动加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加大、家庭不稳定因素增多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脱离家庭监护的流浪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政府、社会及儿童自身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我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该领域的政策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对流浪儿童的现状、成因以及政府救助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政府救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流浪人员救助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其不断完善的体制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桂林市为调研重点,描述流浪人员生存现状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指出目前流浪人员救助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对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法律体制提出相应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近日,贵州毕节5名农村流浪男孩的“非正常死亡”,让农村失学儿童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由此暴露出社会管理、社会救助的缺位,催人反思。  相似文献   

6.
社会问题是社会矛盾的外化和表现形式。流浪乞讨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大量涌现,恶化了城市文明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社会的冲击日益加剧;削弱了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易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等。当务之急是全面建构针对这种现象的规制体系,即全面建构现代流浪乞讨救助政策体系;整合现代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构资源;突破限制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资金瓶颈;创新对流浪乞讨的救助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保障线,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即流浪乞讨者来说,救助管理站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意义重大。但自2003年7月23日救助管理站正式成立以来,在救助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使救助管理站得不到最大效用的发挥,影响了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效果,进而阻碍我国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应从甄别机制、社会力量、专业化救助、发展经济、政府间合作救助的角度对救助管理站在救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8.
张长伟 《改革与开放》2012,(24):94-95,97
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孤儿、流浪儿童、大病儿童、残疾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弱势群体问题凸显,相关的研究日渐丰富,主要集中在农村弱势儿童的界定、福利需求、福利服务方式及政策体系等领域,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取向由社会救助转向社会保护的趋势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儿童的救助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业。在救助过程中,“非政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同时自闭症的患病特点和救助的性质也决定了政府担当救助主体的必要性。本文着重探讨政府在自闭症儿童救助中的作用,从立法、政府机构设置、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政府主导自闭症儿童的救助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白凯 《魅力中国》2014,(12):10-11
时下乞丐的团体十分复杂,而复杂的构成慢慢的将流浪乞讨、恶性乞讨成为乞讨的主要方式,职业化乞讨更是成为乞讨的主流。改革开放以来,在基本消灭贫困的背景下,乞讨行为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越来越严重,乞讨慢慢成为城市管理者的一块儿心病,乞讨现象的社会救助和管理就变得很重要。本文试图从乞讨现象的消极影响入手,探讨流浪乞讨行为的社会救助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令舆论哗然,使得流浪乞讨人员这一随人类文明而生的群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促使在我国实施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转变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随着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在重新审视这一群体,思索对其实施救助和支持的救助理念、救助方式、救助原则、救助途径、救助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有保障,生活的品质也越来越高,但是我国流浪乞讨人员在社会上还是随处可见,这其中的缘由复杂而且多样。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需要得到有效的救助,但是也要根据流浪乞讨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救助措施,使社会上减少流浪乞讨的现象,从不同的社会救助路径来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不良风貌,使相关人员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并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正>一、历史沿革流浪儿童这一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的存在,被各国广泛关注和讨论,流浪儿童作为社会问题也多次受到广大学者的讨论与探究。我国曾多次探索和实践过解决流浪儿童的措施和建议,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的是一个长期不断探讨的解决方案,在我国的多次方案指挥出台后的成  相似文献   

14.
《发展》2014,(8):I0004-I0004
宕昌县民政局为科级单位,是县政府的职能部门,下设宕昌县老龄办公室、宕昌县双拥办公室、宕昌县社会救助办公室、宕昌县慈善办公室:内设5个业务股室:局办公室、财务股、基层政权和社会事务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优抚安置股。  相似文献   

15.
增能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强调为服务对象赋权.作为一个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透过直接或间接服务介入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增能视角下,社工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受助对象自身能力提升及社会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总体上讲文明程度在提高。但发展标准却非常不成体系。如人们的爱心可以惠及流浪的猫狗,但成千上万的流浪失学儿童还没有得到关照。汽车尾气排放可提到欧三欧四标准,可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7.
我省2006-2009年流浪乞讨人员有关救助数据显示,2006年救助58000人次,2007年救助60000多人次,2008年79200多人次,2009年救助79400多人次,年救助总量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8.
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互助、优抚以及再就业工程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在上海基本建成。1993年6月,上海率先实施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并根据每年的物价涨幅作动态调整。仅1996年,上海各级政府就向处于保障线以下的7600多位市民支付了654万元救济金。发放粮油帮困卡是上海社会救助的另一重要形式。去年,上海投入1亿多元,通过这个渠道帮助了50万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市民。上海目前已拥有7个从事社会公益性慈善救助活动的市级基金会,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辅助力量发挥作用。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构成了上海的社会保险体…  相似文献   

19.
纽约无家可归者救助体系的民营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多年来,美国纽约市政府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转移给第三部门和私营机构,使政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有利于实现政府小型化的目标。纽约市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体系民营化对我国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城市乞讨问题的多视角研究及管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孝明 《改革与战略》2006,(11):104-105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在中国引起了关注。本文分析了乞讨者目前的生活状态,并提出了解决城市流浪乞讨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