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基于2004—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中欧班列开通对沿线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抑制了沿线城市碳排放,促进了沿线城市低碳发展;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中欧班列开通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抑制沿线城市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抑制沿线城市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在地理位置、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方面存在异质性。研究结论对推动中欧班列建设及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积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低碳城市化的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要积极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和服务业集聚区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背景下,应从低碳经济入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寻找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与"低碳城市"的要求基本一致,迅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低碳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是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使其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降低碳排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本文结合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规划双碳目标下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路线,探索山西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机制,并提出政策建议。总体来说,要调整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健全法律法规,从而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4.
节能减排需要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健强 《浙江经济》2009,(21):10-11
浙江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载体、以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为抓手,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利用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两大约束性指标"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来有效地推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胡婷婷 《老区建设》2012,(22):16-17
江西低碳旅游发展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构建江西低碳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非常必要。通过构建由推力、拉力和阻力三方面组成的江西低碳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为今后制定低碳旅游策略提供基础,这对促进江西低碳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产业结构成长的演变过程看,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山东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进步来实现,科技创新和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往往直接体现于产业结构的变革上,没有科技体制与机制的变革和创新,就不会有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大提升,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而科技创新和进步又离不开科技变革与整合.构建山东撬动结构和促进发展的科技发展机制,需要根据市场规律和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研发机制、成果转化机制、融资机制等方面对科技体制进行变革、创新和整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产业结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低碳经济对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着力提高工业经济中低碳产业比重、着力发展低碳农业、着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等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为河南省以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结构、低碳技术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构建了区域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能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内在关系对区域低碳经济系统的内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宜模式进行SD仿真预测,以追寻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优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上海公务员队伍建设必须紧扣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机制、竞争择优机制、分配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六大机制为重要突破方向,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为上海世界城市建设塑造一支有活力、有动力、有实力、有公信力的高素质的公共管理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唐莹 《特区经济》2012,(8):197-199
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研究方法,利用武汉城市圈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从评价的结果来看,"十一五"期间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不高,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转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高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建立完善政策法规与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存在,城乡统筹将是一个长期的推动过程,为确保城乡统筹的有效推进,构建形成城乡统筹的有效机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带有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机制设计理论以及演化博弈论是城乡统筹机制形成的两条主要思路.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可以进一步给出我国城乡统筹机制形成中的六大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受到产业结构、增长方式、能源结构、城镇化水平、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优化能源结构、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加大低碳技术自主研发力度、推进生物固碳等。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区域作为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其环境的治理与产业低碳转型发展备受全国的关注。本文以低碳经济为视角,首先分析了京津冀产业结构演化的轨迹,得出其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其次,从产业发展的内部结构出发,得出其区域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高耗能、高污染制造业的发展路径依赖和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最后,在基于对京津冀产业发展路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区域发展的路径选择是:以碳排放指标为约束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通过自主创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挥区域联动机制,提升区域间产业链附加价值;树立低碳经济发展大区域概念,强化区域治理的市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建设低碳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兰州建设低碳城市有更为突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于兰州发展现状及其在建设低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兰州市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形成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战略思路,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力度发展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提倡低碳消费等途径,加快推进建设低碳城市步伐。  相似文献   

15.
王伯承 《特区经济》2012,(9):189-191
针对重庆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面临产业结构不优、能源利用率低、资源消耗大、工业排放增多等问题,需要采取营造低碳氛围、加快低碳政策支持研究、发展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低碳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发展碳汇技术增强固碳能力和探索碳核算体系建立碳交易市场等举措来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低碳经济转型:内生动因、国际趋势与治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吴勋  刘堃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9):31-34
低碳经济是当前理论界和决策层关注、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理念与热点问题之一,以资源禀赋、经济利益与政治博弈为视角解析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内生动因,基于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简要回顾,探索涵盖政策规制型、金融杠杆型以及消费引导型治理工具的中国低碳经济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实现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影响我国经济实现低碳发展的经济规模、技术和产业结构三大因素进行了解析,指出产业结构低度化是制约低碳发展的主要障碍,其特征为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在工业内部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过高;高技术产业成为资源密集度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产业。文章提出我国推进低碳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按照低碳而不是高碳的模式来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一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中国来讲如何选择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式机制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速度与质量,根据世界上典型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文章进行了一定分析,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选择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CDM国际合作中的技术交流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低碳技术成为气候保护的有效措施,更加迅速、有效地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转移、传播与分配低碳技术对于CDM国际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目前CDM国际合作中的技术交流现状与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促进CDM国际合作中技术交流的应有机制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天津市低碳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对天津市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耗水平较高,实现了经济的相对节能发展,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天津市具有较好的低碳发展基础。天津市低碳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程度相对较高,低碳发展潜力较高。但天津市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