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辽宁中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现状入手,研究分析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构建沿沈大高速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带状发展的空间结构,最后对沿线中心城市以及次一级城市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修建从湖北省宜昌市经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到重庆市万州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对该地区沿线民族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高速交通带来的便利,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的深加工、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纪念品的加工等轻工业;申请一批原产地保护产品,扩大硒资源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市场;在沿线小城镇的建设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沿线产业经济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龚炜 《魅力中国》2009,(29):103-104
高速公路是移动着的城市,其主要特征是省略、减少在沿线城镇的停靠时间,将沿线城镇视为一种通道,同时对沿线地区施加城市化影响。沿线山区城镇特色经济文化要依托高速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得有一系列主动举措增强吸聚功能,同时,高速公路设计者也要有意识地对沿线山区城镇采取一定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翔实的资料和数据,通过贯穿于江汉平原的汉宜高速和318国道对沿线四个主要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较分析,揭示了高速公路与国道各自的优势和互补性,阐明了高速公路开口与否对沿线城镇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紧急停车带、人行天桥等的设置要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快速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高速公路占地多,涉及面广,拆迁量大,工期较长,在建设过程中,会对沿线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处理不好,将引起上访和社会不稳定.本文从多年陕西高速公路工作实践和现行国家有关规定入手,探讨如何在发展高速公路同时,最大程度地关注沿线民生,保障民生投入,不因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影响沿线群众个人利益,不因高速公路建设影响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是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速公路以其高速安全、舒适、经济的优点在整个公路网中起着主干线的突出作用。文章主要阐述高速公路对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高速公路对沿线重点城镇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城镇布局与高速公路的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在我国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较快,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目前高速公路在我国建设发展快,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高速公路管理滞后,高速公路沿线群众对高速公路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爱路护路意识不强,高速公路设施被盗、破坏现象屡有发生,给高速公路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同时给安全通行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8.
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沿线的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工商业为主的三次产业发展以及经济中心或大城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京九铁路建设运营前后沿线中部地区的交通、产业以及城市发展状况,发现京九铁路对沿线中部地区发展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存在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健全,产业和城市不断发展,区域内部经济物质要素重新优化和配置,交通基础设施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将会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面对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有望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等战略,同时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文章主要通过沿线各国经济基础及区位条件的分析,以及通过产业转移及引进外资的基本国别分析,结合引力模型、结构相似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对于沿线产业转移区位选择,最后结合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的分析结果,对中国沿线产业转移提出推动沿线产业转移需要兼顾两个方向,即国内产业应积极寻求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沿线产业转移应积极顺应新的国家产业转移趋势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宁蟠龙 《发展》2008,(9):33-34
一、目前甘肃省高速公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省交通事业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07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6公里,高速公路建成和存建里程已突破2000公里。而目前高速公路的建设已不仅限于规模和数量的发展,更注重质量、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而。如何服务于人民,带动沿线地区快速发展,做好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展开,高速公路建成运营以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引起各地极大的关注。本文以沪杭甬高速公路浙江境内沿线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例作初步探讨,供进一步研究参考。高速公路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方法按照传统观念,建设一条公路,带动一线经济,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断断续续的路边经济,并沿路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具体分析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沿线经济的拉动作用和高速公路经济网的形成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影响。通过两方面的阐述,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的核心。基于2010—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区域产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通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产业创新,推动了区域要素流动与聚集,改善了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环境起着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沿线地区创新要素相互作用推动了区域产业创新,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外商投资少,其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产业创新无显著影响。基于此,应加快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行能力和衔接水平,改善沿线地区的创新环境,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引进外资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促进西部新通道沿线地区的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28日,全长约650公里的太行山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试运营。太行山高速公路覆盖了河北省全部太行山革命老区,对加快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图为太行山高速公路西阜(西柏坡—阜平)石家庄段。  相似文献   

15.
一、领导机制——赋予"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协调领导小组"新的职能作用 呼包鄂是沿黄沿线经济带的核心,产业一体化则是呼包鄂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点.推进呼包鄂产业一体化,既是推动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推进呼包鄂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紧迫任务.自治区沿黄沿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以推进呼包鄂为核心的沿黄沿线经济带产业发展为使命,组织编制了《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并代表自治区政府统筹配置《规划》区域内的煤炭、土地、环保、水等指标,统筹布局区域内的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汽车制造等行业重大项目,拥有了协调整个西部经济区产业发展的权威.继续发挥该领导小组的作用,并把协调呼包鄂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要求、引导呼包鄂三市树立合作理念,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述河南高速公路建设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由此深入探讨了高速公路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芳  汪小兰 《中国经贸》2013,(22):32-3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快速增长,道路运输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案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高速公路正以迅猛的势头向前发展。自1988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以来,短短几年里又有广佛、沈大、京津塘、京石、济青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并投入营运,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其中首都北京就有三条高速公路,全程达百公里。在建成的高速公路沿线,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沪宁高铁沿线6市30个制造业部门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法,评估2002-2011十年间制造业发展状况,定量分析沪宁高铁沿线城市制造业竞争力区域差异,对6市制造业部门的产业发展优势空间分异进行探讨。最后针对产业优势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