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浩 《特区经济》2024,(2):51-5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技术基础,它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科技变革双重逻辑下的周期性运动。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资本主义体系在全球的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逐渐变为全球性危机,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官聪慧 《辽宁经济》2003,(10):30-30
近2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全球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现象即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从资本主义产生时代就开始了,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相伴随的。15世纪至16世纪初,地理的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使对外贸易和国际交换得以发展扩大,出现了潜在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统治;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并对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最终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使世界经济中逐渐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吉登斯作为现代西方著名的社会理论学家,以"非连续主义"为前提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督和军事力量四个维度对现代性进行了阐释.并深刻地指出,现代性必将导致三个方面的后果:全球化、传统的终结和自然的终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球化视角反思全球失衡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松 《改革与战略》2012,28(5):18-21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社会制度形态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或工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是其真实的起点,当前现实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直接导致了当前全球失衡的严重后果,因此,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反全球化的抗争和抵制。究其实质,乃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为了维持美元霸权,以便对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的漂亮外衣。因此,当今全球失衡的根源乃是基于维护美元霸权的以美元本位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要想彻底摆脱全球失衡的困境,必须废除当前以美元本位为中心的极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最终实现和谐世界的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全球化。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和集中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形式出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内部有序性与整个世界经济的无序状态之间、全球范围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资本生产的无限扩大与世界市场容量有限之间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心”国家与“边缘”国家之间的矛盾出现不同程度的拓展和加深。  相似文献   

6.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出现了"反全球化"现象.这种现象与冷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扩张密切相关."反全球化"运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在给全球化敲响警钟的同时,更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的迅猛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对利润的无度追逐及污染转嫁导致全球生态恶化.生态社会主义将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生产方式和资本的无限逐利性及人们欲望的无极限.詹姆斯·奥康纳、安德烈·高兹等生态学者激烈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及生产方式并提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绿结合”的生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该观点具有“乌托邦”色彩.本文从生态社会主义学派的思想观点中探析出新的生态治理策略:制度与道德双重变革、跨国资本的管控及将人的“感性欲望”改造为“理性需求”等.  相似文献   

8.
<正> 新经济是对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等概括。新经济为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基础,新经济的到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正如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1999年所说,新经济"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处理事务和创造价值的方式"。新经济与经济全球化人类步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环境从国际化进入到全球化阶段。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学者至今还没能在理论界达成一个共识。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可以从经济现象和制度特征两方面来认识,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不断加深并遵循一定的共同规则。从经济现象上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与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全球化与运输链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0.
曲蕾 《北方经济》2011,(18):93-94
一、数字化和全球化冲击传统生产方式尼克拉期.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一时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他准确预言了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其实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已经从理论上指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曾对资本主义早期全球联系的特点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并对它的发展趋势作了前瞻性的预测。当今世界全球化,尽管形式和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实质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是资本主义扩张的结果。重温《共产党宣言》关于全球化思想及其方法,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无疑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政治经济领域对生态环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争论,引发了福斯特对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关于生态危机观念的系统批判.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生态学理论的影响,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日趋严峻,也成为当前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无法克服的问题.要想摆脱这种危机,就必须从根源上对现有的社会与经济体制进行变革,与自然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不断突破地域限制,进行经济交往,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全球扩展的过程和趋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间的矛盾、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是资本制度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经济全球化通过使过剩的产品和资本走出国门,扩大市场,在更广泛的范围利用经济资源,成为缓解过剩,实现资本增值,阻碍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有效途径,因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反映为资本主义体系的全球扩张、经济技术资源的全球配置和全球问题的兴起三个层面。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跨国公司、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关系中日趋活跃。超国家关系论和地球共同体论为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重要问题。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带到了这些国家。面对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潮流,面对深刻变动和相互关联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马克思主义应当认真研究,特别是应当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员、实质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做出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的资本主义全球化遇到了阻力,全球化正在反刃资本主义自身。它昭示:在全球化所导引的这个更加紧密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上,"红利不能自享,花香不能自赏"。反全球化运动给资本主义全球化以重重一击,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上进一步反思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剖析关于经济全球化实质的不同观点,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可以得出更加深刻、全面的结论。从生产力角度看.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在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美、日、欧三极主导的全球化。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看,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现象.其实质在于资源配置范围的扩大与配置效率的提升,未来将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20.
张捷 《开放导报》2009,(3):5-10
本次金融危机是发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过剩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全球化带来了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全球扩张,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和全球生产过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利用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财富效应,盲目发展金融与房地产业,同时从新型工业化国家攫取储蓄的债务经济模式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酿成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和祸及全球的泡沫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