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居住、就业及衍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居住与就业的空间关系是企业和家庭空间选址和竞争的结果,决定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形态。本文从城市土地利用要素的空间分布出发,回顾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经典理论,探讨了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经济机制,特别是集聚经济和通勤成本这两个相反经济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以决定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特征的。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备受关注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弱势群体就业障碍及住房问题等“城市病”的缘由和改善途径加以讨论。城市政策应对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进行统筹考虑,并设计恰当的制度激励机制,使个体行为的外部性进行正确的“内部化”,这可以提高城市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改善环境影响并促进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2.
邱红 《特区经济》2010,(7):46-48
目前,我国正在兴起一股兴建轨道交通的热潮。而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江门市已全面启动了轨道交通项目的兴建工作。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化发展的关系,分析了轨道交通对江门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的影响,并通过轨道交通土地使用控制分区与城市空间分区结构模型,提出了优化江门城市形态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的控制策略。以期为江门进行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按照各自经济区位的要求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社会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空间性和聚集性。  相似文献   

4.
地下城市空间是由平面与竖向三维构筑的,是一种连续的人工空间结构。地下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是城市地下空间主要功能在地下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地上地下空间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本文通过对地下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内涵、特点、动因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地下城市空间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李传良 《东北之窗》2014,(17):21-21
正据统计,全国资源型城市约占城市总数的20%;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资源城市占全省城市总数50%,而煤城又占资源型城市的57%。"鸡、鹤、双、七"四大煤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转型升级与空间结构布局等特点基本大同小异,发展的阶段性,资源赋存、产业兴衰、破产重组煤矿与工矿城镇发展的关联性,"卫星城镇"空间结构调整的必然性,以及空间结构调整对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迫切要求煤炭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管理格局的强化。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城市空间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高层建筑、高架路、空中花园、人行隧道、地铁、屋面广场、阶商城、建筑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等要素,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越来越普遍,城市空间有朝着立体化和复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主要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模式"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各种社会经济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传统的观点认为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发生在区域内部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上,由此得出结论,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的区域空间结构模式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赵璐 《开发研究》2023,(2):28-36
结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研究从古典区位论到关系区位论、从地方空间到流动空间、从等级结构到网络体系等阶段性演进,结合已有研究主要进展以及今后拓展重要方面,从研究维度、广度、深度、方法四个方面论述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定量测度,并结合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空间战略规划关注重点从空间邻近性到网络连接性的转变,立足中国情景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从等级化和网络化协同发展的视角,提出我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布局优化的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9.
城郊小城镇发展之路怎样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周围农村和其他地区进行物资、人员、化、资金、信息的交流,其主体流向因发展阶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形式:在城市发展初期,主要表现为对周连地区的凝聚,即吸引周边的物资、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向城市聚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甚至达到饱和时,主要表现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即城市的功能及区域向外延伸扩散。其源动力是追求低成本之使然。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隐性因素对城市空间演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而间接有力地影响并推动着城市空间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该文从空间相互作用的加强、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区位选择的优化以及对应产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塑四个方面,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驱动机理。  相似文献   

11.
李迈  梁荣  董勇 《北方经济》2013,(2):31-33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城市中各个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都是城市发展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内部密度和空间布局的综合反映,也是城市聚集地产生、成长、形式、结构、功能和发展的综合反映。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主要包  相似文献   

12.
公共艺术的诞生与发展一直与城市发展的脚步紧密相联,高品质的公共艺术对于提升城市品质,美化城市生活则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公共艺术色彩的主要特征与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人文精神的表现相统一,并与城市空间肌理、景观斑块及城市生态环境色彩等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公共艺术色彩体系,这个体系从城市的文化底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城市文明进程、城市建设发展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城市色彩与城市共生互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言城市是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最重要的空间载体。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产业、资本等各种要素不断流动,城市的传统产业发生梯度转移,各种资源日益短缺,使得国内外许多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重大问题。城市转型是基于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导要素变化而导致的城市发展阶段与发展模式的"重大的结构性转变",是在相对较短的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各城市2013年相关数据,应用莫兰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消费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消费在全局上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在局部上,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上海和苏州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特征,而在城市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方面,上海、苏州和嘉兴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特征,徐州、连云港、宿迁和淮安表现出显著的低-低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15.
杨凯 《首都经济》2011,(10):30-32
北京目前正处于加快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但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及“单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使得北京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严重、人口急剧增长、产业发展空间受限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而目前新城疏解、集聚作用较弱,难以形成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体系。新时期北京提出分类推进新城建设,集中力量聚焦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重点推进发展新区顺义、大兴一亦庄、昌平和房山等新城,加快建设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等生态涵养区新城。积极借鉴国际大都市在新城建设政策推动方面的经验,使新城有效地疏解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并承载世界城市具备的其他功能,是今后首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丁焕峰 《特区经济》2006,211(8):133-135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汕头市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汕头市城市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滨海生态城市和国家经济特区”,并从产业发展、空间配置、要素整合、城市创新和城市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试论小城镇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农村-城市的边缘地带,是土地集中利用、社会和人口集聚发展等特征形成的过渡地带,它位于城市建成区与外围的纯农业腹地之间,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特征,人口低密度低于城市中心地区,但高于周围的农村地区。它与农村、城市构成地域空间结构的三个主体,在这个空间结构里,由于城市要素与农村要素不断地向小城镇过渡,并在那里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互相融合,使得小城镇既有城市属性,又有农村属性,具有集聚、协调和的辐射带动等功能,成为农村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方法,综合分析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及其空间差异与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并表现出空间集聚趋势。苏南地区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显著高于苏北地区,呈现出"高—高"、"低—低"空间关联特征,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趋于空间集聚,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非均衡"俱乐部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的历史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1世纪 ,中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发展的速度问题 ,其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是建立完善、合理的城市体系 ,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确立合理的空间依托。本文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三个基本结构形态 ,剖析了中国城市体系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城市发展、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发展,由于它是一定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辐射和带动周边共同发展的社会组织、行政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所以城市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范畴和人文范畴,它包括行政区划、城市空间、经济系统、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因此他的发展不仅具有战略性、模块性、系统性、凝聚性和辐射性等特点,而且还将表现出21世纪城市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变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