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郑家顺 《科学决策》2008,(11):127-128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对译文进行分析,指出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译者与译文读者作为原文与译文读者由于先在视域不同从而对原文有着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理解。先在视域的不同在翻译时主要体现为评者或译文读者对词语的语用意义,原文文体或原文句法结构的不同理解上。同时不同的译文也与译者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密切相关。所谓“最佳译文”往往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翻译适应选择论提出译者中心的翻译观。本文首先介绍了翻译选择论中译者的适应与选择,探讨了译者与原文和译文的适应选择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方面论述了译者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并用实例加以证明。  相似文献   

3.
杨绛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女性作家和翻译家,其译作虽未与原创等量齐身,但是却成就卓然.杨先生在翻译实践中强调对原作和读者负责,注重合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可读性也极强.本文详细阐述和分析杨绛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4.
孙永君 《黑河学刊》2014,(6):101-102,104
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观,是把翻译从本质上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强调译文应该再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意义,达到语言语用和社交语用等效。语用翻译研究主要是基于语用顺应论、关联论、言语行为理论和指示语与预设理论等语用学理论。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语用翻译观的介绍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翻译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译者在翻译外交文本时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含义,也要使读者明白译文,这就需要译者了解外交翻译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从句子层面、字词选择、俄汉双向翻译方面分析了外交翻译的技巧.句子层面翻译主要应分析原文,使其符合目标语的语法结构;字词选择要求应符合外交文本特点;俄汉双向翻译能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对于翻译的主体性问题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针对这一问题可从广义的翻译和狭义的翻译两个方面来考虑。在广义的翻译过程中翻译的主体为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在狭义的翻译活动中,翻译主体为译者,体现在作为原文的读者、研究者的主体性,译文的作者和创造者的主体性。但以上各主体性之间是含有主体间性的。  相似文献   

7.
意向性原则认为我们实行的每一个意识行为,我们拥有的每一个经验都是意向性的,人类的认识都是由主体的意识构造而来的。在翻译中,译文就是译者主体意向性的体现。译者的主体性发挥以原文为基础,同时又受到译者意向性的限制。在不受原文表层语言形式的羁绊,译者能够传达原作的形与神,最终使译文与原文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李连波 《理论观察》2008,(2):134-135
古诗翻译要求译者根据需要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对诗歌进行形式和意义的变通,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韵、意完好地再现出来,从而达到译文和原文在意境、文化背景和情感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本文在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文作者、源语文本、译者、目的语文本、译者以及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图示翻译过程。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必须掌握丰富的源语图示和目的语图示,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察觉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间的认知图式差异,及时填补原文作者略去的信息,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构建新的图示,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翻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复杂的交际过程。为了使认知语境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本文在界定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认知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以及认知语境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佰明 《理论观察》2008,(3):109-111
由于汉英文化差异及词义差别,有些比喻在翻译到目的语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保持原作的意境,在翻译比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直译、代换、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节译等译法,加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2.
林纾作为近代文学家,也在翻译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翻译风格和思想也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个甚至连外文都没掌握的半路出家的翻译者,却给国人带来了新思想、新的社会观念和文学创作观念,在中国翻译界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本文从林纾的生平、其译作对翻译界的积极影响、其译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译作的技巧局限性和思想局限性等方面来浅谈林纾翻译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层次,而最美的语言存在于文学原著之中。基于英美文学原著的诸多优点,英美文学原著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研绩效评估是高校科研管理中一项重要和基础工作。文章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绩效评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对科研绩效评估的周期、定量和定性方法、投入产出类指标和分类评估即建立不同性质的评级指标和多维度的分类评价系统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作为中国的经典著作,吸引了中外大批学者为其作译。然而,从原文理解及意义传达两个方面看,所产生的译作并非尽善尽美。本文运用关联翻译理论语境及最佳关联原则,对《道德经》两译本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其对《道德经》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小敏 《魅力中国》2011,(17):223-223
苏珊·巴斯内特的文学翻译思想经历了文学翻译、文化翻译到翻译的文化研究的嬗变,表现了将文学翻译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的文化诗学精神。以巴斯奈特和勒费弗尔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将翻译的重心从语言层面转到了文化层面,并逐渐形成了强调翻译的本质即是“文化翻译”的“翻译文化转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多元系统理论中有关理论对文化身份对童文学译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文化身份制约了儿童文学翻译,影响译者对翻译作品的选择及翻译策略的选择。然而,文化身份的制约不是决定性的,译者的主观文化态度、不同文化间的相互需求也会影响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8.
周田莉 《魅力中国》2014,(21):74-75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同时爱伦坡也是一位恐怖小说大师。《黑猫》便是坡的代表作品之一。猫是整篇文章的线索,为什么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与猫有关,到底是什么力量使男主人公最后走向毁灭。整个事件因猫而起,因猫而灭,由此作者发现故事中人物病态心理的产生,自我心灵的恐怖过程和最终走向毁灭的原因都是源于黑猫的复仇。本文通过对爱伦坡恐怖小说的背景的探索,及对原著仔细的分析,从黑猫的复仇的角度来解读《黑猫》。  相似文献   

19.
维克多·佩列文是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文坛中一位很具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后现代主义作品数量丰富,创作风格新颖而独特。对《“百事”一代》的创作主题和创作形式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这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突出的异化主题和语言文字游戏形式。  相似文献   

20.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has become a heated issue in the academic circle. For us readers, the most famous translators are Zhang Guruo as well as Wu Bing. In the following test, several comparations of the two translation works have discussed in order to make clear of the keys in the translation in this work. On the other hand, this given text has used the way of compa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ding, language feature as well as the expressive way. In this way, we can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