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关中旱作塿土18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土壤为试材,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本文涉及的施肥处理包括:(1)对照不施肥(CK);(2)单施氮肥(N);(3)氮钾肥(NK);(4)氮磷肥(NP);(5)磷钾肥(PK);(6)氮磷钾肥(NPK);(7)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无论单施NPK化肥还是有机无机肥配施,耕作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有机肥和化肥联合施用效果更好。随时间延长,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土壤总有机碳增长率呈递减趋势;(2)长期平衡施肥(NPK处理)有利于保持和提高耕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其他不平衡施肥(NP、NK、PK处理)也可以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但长期单施氮肥会导致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降低;(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提高耕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效果优于其它处理;不同施肥处理总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剖面垂直分布均有下降趋势,在下层土壤中不同施肥处理的总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综上可见,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平衡施用无机化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或提高土壤有机碳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平衡施肥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步骤 平衡施肥就是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肥料特性等,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按养分诸因子之间和各不同生长发育期养分供应的一定比例,合理施用氮磷钾化肥和微肥的施肥新方法。推荐施肥、配方施肥和测土施肥的目的在于达到平衡施肥。在这一新技术中对施肥的要领重新明确为:施肥,就是根据推荐施肥、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确定的肥料品种、用量以及土壤、作物特性,合理安排基肥、追肥比例、追肥次数、时期、用量和施肥技术的农业栽培手段。平衡施肥是农业部自90年代以来一直强调推广…  相似文献   

3.
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的一项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工程实施前后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及项目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以羊圈沟治沟造地工程为例,分析了沟道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沟道不同土层养分指标的变异性表现为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随着距沟头距离增加,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减小后增大,30 cm以下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小,土壤全氮在各个深度范围内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旨在分析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建立目标产量下的推荐施肥量,为韩城项目区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土壤养分平衡施肥法,测定了韩城项目区耕作层土壤养分含量,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采用陕西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对韩城项目区养分含量水平进行分级,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下的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计算了水稻目标产量的施肥量,得出韩城项目区水稻500kg目标产量下所需的单质施肥量为氮(N)20.88~31.60kg·亩^(-1),磷(P_2O_5)8.00~12.00kg·亩^(-1),钾(K_2O)7.56~12.44kg·亩^(-1)。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养分分级指标计算出的推荐施肥量呈现出增施氮、磷、钾肥的特点,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和区域内肥料投入规律,以简捷、快速、科学合理地指导水稻的施肥与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寻求高海拔区核桃周年干物质累积特征、氮磷钾养分累积规律,为核桃精量施肥和施肥时期提供依据。试验以8a生"清香"核桃为试材,选6棵胸径、树高和长势相近的树,于春季(萌发期)和秋季(落叶期)各选3棵,将树体连根从土壤中挖出,把每株树解剖为叶片(含叶柄)、新梢、2a生枝、多年生枝、主干、主枝、主根、大根、粗根、细根、种仁、硬壳、青皮13个器官,各个器官单独称取鲜重,并取250g混合鲜样,用烘干法测定含水量,折算周年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剩余样品经清洗、杀青、烘干、粉碎、过筛,测定样品中氮、磷、钾含量;对秋季解剖的3棵树,在生长期间,每隔20d测定胸径,寻求树体生长节律。结果显示:(1) 8年生核桃树体周年平均干物质累积量89.86kg,其中一年生器官占31.0%,多年生占63.6%,根系占5.5%;(2)树体器官氮素春季含量一年生器官根系多年生器官,秋季含量根系一年生器官多年生器官;磷素和钾素含量春秋季均为根系多年生器官一年生器官。(3)周年树体氮、磷、钾累积量分别为1.27kg、0.11kg、0.54kg,其中移走器官枝干器官根系器官。(4)高海拔区核桃胸径周年生长呈"慢—快—较快—慢"阶段性节律,快速增长期为5月6日至6月29日,此期是胸径的物质累积量最大期。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高海拔区盛果期核桃树体,春秋两季树体相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各异;各器官周年养分累积量相差较大;生产100kg商品核桃(种仁+硬壳)需要氮(N)27.06kg、磷(P2O5)2.37kg、钾(K2O)11.42kg,最佳施肥时期为萌发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2018年治沟造地项目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为依据,研究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特征,探讨提升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及加强其土地生产力的措施。结果表明,土壤pH整体呈现弱碱性至碱性;土壤有效磷(AP)和有机质(OM)含量偏低,处于4~5级水平;土壤速效钾(AK)和全氮(TN)含量极低,处于5~6级水平。从地域分布来看,黑家堡镇土壤pH较雷赤镇显著高5.41%,整体呈现西北部高于东南部的趋势;安沟镇土壤AP和TN较黑家堡镇分别高16.35%和21.87%,整体呈现中南部高于西北部和东南部的趋势;雷赤镇土壤AK较郑庄镇显著高55.92%,整体上呈现东南部高于西部的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除AP与TN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之外,pH、OM、TN、AP和AK之间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养分协调性极差。因此,建议在新增耕地施肥上适当增加偏酸性肥料和氮磷复合肥料的施用量,在种植方式上通过种植绿肥作物逐渐改善土壤养分协调性,以全面调解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沟壑区农田为背景,对当地的肥料投入和土壤养分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利用10余年的监测资料,分析地形与施肥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不同影响,掌握坡改梯和塬面在经过长期施肥后其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为当地农田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设置三大试验监测区,分别是梯田监测区(TL)、塬面监测区(YL)和农民地监测区(NM),各个监测区之间构成地形与施肥之间的不同因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有效地提升了各个监测区的土壤养分水平。与试验前相比,塬面、农民地和梯田监测区的土壤有机质分别提升了5%、5%、24%;全氮提升了1.8%、6.5%、14%;速效氮提升了2%、12%、30.8%;长期施肥后塬面土壤有效磷降低,而梯田和农民地提升20%~30%左右;塬面和农民地土壤速效钾提升幅度在20%~31%之间,梯田出现降低。梯田监测区初始养分含量较低,但长期施肥能够显著改善其养分状况,这说明该地区坡改梯工程能够实现对当地土壤的有效利用及改良。在黄土高原沟壑区,作物产量受生育期降水量及其分配、积温条件和肥力水平的影响,气候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沿黄区域—陕西省韩城市下峪口段共采样化验分析土样108个,测定了土样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和有效硅含量,采用域法识别特征值,得到韩城市下峪口段易地占补平衡项目土体养分含量基本情况。结合韩城市下峪口段地形、气候及种植特征,并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水土资源,将区域内滩涂地、盐碱地通过土体有机重构工程及配套建设,建成莲藕、水稻水田种植兼湿地区域的规划,制定出相应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结果表明,该区域的有机质含量基本可以满足莲藕和水稻的生长需求,但整体水平仍然不高,部分地区仍低于作物的生长需求水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低,微量元素含量分布不均。  相似文献   

9.
为对比探讨不同施肥方式对生土熟化过程中土壤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玉米试验,以多年未耕种的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生物有机肥处理(BF)、单施有机肥处理(OF)、无公害施肥处理(NP)、常规施肥处理(CF)4种施肥处理方式,分别测定了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玉米生物量等相关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生物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可以有效缓解当地土壤pH值的下降幅度,减缓表层土壤盐分累积的程度,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其中,在0~10 cm土层, BF和OF处理下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52.5%和27.7%,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54.6%和35.0%,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71.6%和40.5%;进一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物量的影响,得出生物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明显促进了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和玉米产量的增加,表明生物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有助于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和玉米产量的增加,这为生土熟化和减施化学肥料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环境矿物材料沸石对秦岭山地新增耕地质量的改善效应,设置不同的沸石添加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植物生长指标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沸石可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新增耕地土壤抗旱性能,有利于作物水分供给,沸石施用导致了土壤容重的增加;施用沸石有助于土壤难溶态磷向有效态的转化,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沸石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低于1 000 kg·hm~(-2)的沸石添加量对土壤速效钾的贡献作用有限,而沸石对土壤全氮的作用无明显规律性;综合大豆生长指标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可知,2 000 kg·hm~(-2)的沸石添加量对山地新增耕地土壤质量提升及作物增产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有机—无机肥配施成为目前农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影响机理,得出有机—无机肥配施施肥模式的优越性。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为作物生长提供速效养分,还能有效增加肥料肥效,确保土壤养分持续供给;不仅增加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还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孔隙度,降低土壤紧实度和土壤容重,又不引起因速效养分流失带来的环境风险。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品质,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微生物性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结构性不良、养分等营养物质含量较低等问题,本文以熟化剂、有机肥、熟化剂+有机肥等作为改良材料,并采用小区试验,开展了不同改良材料对提升废弃宅基地复垦土壤养分的效应研究。通过种植3季作物后,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结果发现:(1)施入改良材料后,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显著提升,土体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2)在0~60cm范围内土壤养分变化显著,60~105cm范围内土壤养分变化差异不大;(3)从耕作层来看,全氮含量在处理间变化规律为TFCTFTCTSFTSCTST0;有效磷含量的变化规律为TSFTFTSTFCTCTSCT0,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为TSFTFTSTFCTSCTCT0、有机质含量变化为TFTFCTSFTSCTCTST0。由此得出,通过有机肥与粉煤灰配合使用以及耕作种植等技术措施,能显著改善新增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尽管仅经过3个生育季表层土壤的培肥与改良,却能够获得0~60cm土层养分状况不同程度地提升效果,体现了作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空间分配与提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体含量会受到不同施肥措施的影响而有所差异,从而影响土壤肥力。本研究以贵州黄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和常量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4个处理,运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对全土、粗颗粒、微团聚体和黏粉粒4个组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NPK)和有机肥(M和MNPK)均能增加各组分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且基本随粒级的减小而降低。较CK处理,有机肥处理(M和MNPK)使所有组分SMBC含量显著增加,以粗颗粒组分增幅最大,SMBN含量仅在全土和粗颗粒组分中表现出显著差异。与CK处理相比,全土微生物熵(qMB)、微生物量氮占比(SMBN/TN)分别在MNPK处理和M处理下达显著差异,同时qMB随粒级的减小而减小,微生物量碳氮比(SMBC/SMBN)在各施肥处理中差异较大(NPKMCKMNPK)。团聚体组分qMB在有机肥处理下的效果好于化肥处理,而SMBN/TN在化肥处理下的效果好于有机肥。全土SMBC和SMBN分别与其qMB和SMBN/TN达显著正相关,粗颗粒和微团聚体组分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全土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且随粒级的减小而减小,其中以粗颗粒组分变化最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大田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影响,设置4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CK)、秸秆焚烧还田(SA)、秸秆粉碎还田(SC)、秸秆高留茬还田(SH)。结果表明:秸秆直接还田(SC、SH)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在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熟期相比CK提高幅度分别为0.5%~5.3%、2.6%~9.5%、4.5%~18.9%;秸秆焚烧还田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各时期分别比CK降低8.9%、14.7%、8.5%。对速效磷、速效钾的影响,各处理表现为SCSHSACK,经过玉米生育期,三种还田处理的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24.5%~53.9%、24.6%~70.9%。玉米生育期内,SA、SC、SH的速效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相比CK的增加幅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SC的硝态氮含量在玉米苗期和大喇叭口期高于其他处理,铵态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高于其他处理;SA的硝态氮含量在玉米成熟期高于其他处理,铵态氮含量在玉米苗期和大喇叭口期高于其他处理;经过玉米生育期,三种还田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分别比CK提高了9.4%~57.2%,10.5%~50.2%。综合各项指标,秸秆粉碎还田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积累有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耕地资源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措施,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本文选择陕南商洛山地丘陵区新增耕地整治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整治项目区田块,对整治后其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经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有效磷的含量处于13.17~27.17 mg·kg~(-1)之间;速效钾的含量处于102~110 mg·kg~(-1)之间;有机质的含量处于5.37~8.85 g·kg~(-1)之间;全氮的含量处于0.34~0.57 g·kg~(-1)之间。项目区除巡检镇大河村与永丰镇刘沟村全氮含量未达到标准要求外,其余新增耕地养分指标均符合标准。为改善新增耕地氮养分不足的情况,较传统的施加氮肥,增施有机肥是保障土壤氮素可持续提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宅基地复垦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能差的特点,本文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小麦生长季添加粉煤灰(TC)、有机肥(TF)、熟化剂(TS)、熟化剂+粉煤灰(TSC)、粉煤灰+有机肥(TFC)及熟化剂+有机肥(TSF)对土壤有机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5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TFCTFTSFTC TSCTST0,添加有机肥+粉煤灰有机质增加幅度最高;沿土层深度方向,土壤有机质分布呈现出"S"形趋势,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整个耕作层不同土层深度有机质含量逐步提升。种植第1年和第2年,小麦产量均表现为TFCTFTSFTC TSCTST0,有机肥和粉煤灰在生土熟化过程中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经相关性分析,表层土壤有机质与小麦产量相关系数为0.73,呈显著(P0.05)正相关,即增加表土层有机质含量能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7.
雨养农业,尤其是降雨低地稻种植对西非农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受降雨和地形分布的影响,水分流失严重,易造成土壤退化和养分淋失。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坡位(坡上、坡下)、不同蓄水模式(有田埂、无田埂)、不同施肥方式(施肥、不施肥)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土壤SOC、TN、C/N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坡下土壤的SOC、TN、C/N均高于坡上土壤;坡位与蓄水模式的交互作用对土壤SOC、TN、C/N的空间分布均有显著性影响。在同一坡位上,坡上小区中,有埂小区土壤SOC含量较无埂小区降低了20.7%,C/N降低了10%,且差异显著。而在坡下小区中,有埂小区的土壤SOC、TN、C/N均显著高于无埂小区,分别提高了56.9%、46.7%、7.5%。在同一蓄水模式下,有埂小区间,坡下小区土壤SOC显著高于坡上,C/N则相反。无埂小区之间,坡下小区土壤SOC,TN均显著高于坡上。坡下,尤其是坡下建埂处理下土壤SOC、TN含量最高,有利于雨养低洼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秦岭北侧山前冲积扇地区不适宜农业种植的条件,科学合理完成替代性成土材料试验,可为土体有机重构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出不同的替代性成土材料,如蛭石、页岩、珍珠岩、陶砾、沙、砒砂岩六种材料与土以0.5L·m~(-2)和1L·m-2的比例混合,在2m×3m的试验田里种植大豆,对种植大豆后的土壤养分进行试验分析。发现六种成土材料的养分整体含量较低,有机质及全氮含量在0~30cm土层中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5L·m-2比1L·m-2养分含量高,更适宜大豆的生长,且在0.5L·m-2的配比条件下,页岩及蛭石最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各土壤养分综合比较,全氮及有机质是导致秦岭北麓地区养分指标含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土壤中全氮及有机质含量是提高本地区土壤养分的最直接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了解空心村整治后的土壤养分特性,为废弃、空置宅基地高效利用及复垦为新增耕地提供科学参考。利用陕西澄城县空心村整治项目区复垦后的土样进行小区试验,分别在改良剂FeSO4(TS)、有机肥鸡粪(TF)和改良剂+有机肥(TSF)三种不同还田材料处理下,以不添加还田材料(T0)为对照,按照0~10、10~20、20~40、40~60、60~80、80~100cm分层采样,分别测定其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结果表明,空心村复垦经一季作物夏玉米种植后的土壤0~100cm剖面平均养分指标(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以处理TSF最大,相对处理T0含量分别高出32.21%、154.03%、14.76%和85.76%(P0.05)。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在处理TSF和TF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和有效钾在TF处理下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因此,在对空心村进行整治后增加复垦地养分方面,与仅施用FeSO4或鸡粪相比,将鸡粪与FeSO4进行结合施用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以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简称"复配土")为研究对象,以微生物土壤改良剂为添加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不同生育期内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改良剂对复配土具有解钾、释磷、固氮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复配土的土壤养分,尤其对铵态氮和速效磷的提升效果显著;从整个玉米生育期来看,施用微生物改良剂对土壤速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拔节期和大喇叭期),而对有机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熟期;就不同施用量处理而言,M2处理(1.0 g·kg~(-1))的增产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穗长、行粒数、单穗重、百粒重分别增加了13.8%、7.9%、26.4%、14.1%。本研究可为复配土培肥增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