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两岸经济合作的阶段性变迁是国际范围内各种因素变迁在两岸经济关系中的折射。从发展的角度看,影响和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软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市场化促动两岸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确立了两岸共同的价格机制,奠定了两岸经济合作的体制基础;经济全球化促使两岸经济在国际化进程中走向合作;经济区域化促使两岸加强在本区域的经济合作;民族化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精神支持与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两岸科技合作将成为两岸经济合作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当局给两岸科技合作设置了重重政策障碍,限制了两岸科技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两岸科技合作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两岸科技合作政策亦应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3.
ECFA的后续发展:趋势、路径与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九元 《亚太经济》2012,(1):126-130
两岸经济交往与合作,经历了数量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范围由点到面、领域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随着两岸关系逐步发展,两岸经济合作的性质与定位日益明确,加强两岸机制化的合作已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依循两岸经济合作面临的实际态势,选择合适的路径,通过采取相应步骤促进合作的深化与发展已经成为两岸共识。而机制化合作的建构则不仅有助于深化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也将为两岸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经济进入了海洋经济时代,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将为两岸经贸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推进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应积极发挥福建的先行先试优势,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为主区域,打造两岸海洋经济合作带,重点推进海洋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5.
产业     
<正>两岸电子商务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近日在北京表示,近年来,两岸电子商务交流合作不断深入,已经成为两岸经济、文化、社会交往的重要内容。聂林海在"2012两岸电子商务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上说,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经过两岸共同努力,电子商务合作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如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是两岸经济交流合作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两岸共同努力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经济合作实现机制化的历史转折。而2011年,作为两岸ECFA计划启动实施和大陆经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两岸金融合作如果能向前推动,不仅能推动两岸金融行业行业本身发展,更能将两岸经济的合作与整合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声音VOICE贾庆林:把两岸经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9月19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切会见了前来出席峰会的两岸企业家代表和经济界人士。贾庆林指出,大力开展两岸经济合作是实现两岸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发展势头很好。大陆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为两岸企业界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事业前景。希望两岸企业家抓住机遇,推进双向投资,深化互利合作,共同把两岸经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两岸加入WTO与科技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两岸引颈而望的“入世”愿望,随着祖国大陆“入世”脚步的加快,已进入倒计时。两岸“入世”对两岸的科技产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它也为两岸的科技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两岸科技合作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优势互补的合作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带动下,两岸科技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本文拟通过对两岸科技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其障碍的分析,进而研究两岸加入 WTO后两岸科技合作的前景。 1.两岸科技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两岸科技合作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又有其外在的诱因。说其有内在的必然性,是因为两岸科技合作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10.
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的背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相对滞后于其它领域的经济合作,但随着两岸经贸往来愈来愈紧密,两岸加强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2009年以来两岸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苏西洛就任总统后,通过实施有效政策,印尼很快走上经济复苏与政治整合的发展道路。目前,印尼经济转型加快推进,虽然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但发展态势依旧良好,为中印经贸合作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分析我国基于经济安全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状况表明,我国整体经济竞争状况一般,经济处于基本安全状态。结合我国相关数据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外部风险因子、经济运行因子、增长动力因子、低碳因子等四大因素是构建我国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国家经济竞争优势钻石模型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的视野看待日本对外结盟的原因在于,日本结盟以节约成本,结盟以追求规模最大化与收益最大化,结盟以追求新的创造性收益和获得比较收益。日本构建日美同盟的经济原因在于,通过与美国的结盟,获得日本急需的安全,从而相对增加了非安全领域的投入。日本利用以美国为首的同盟体系,获取了东南亚、西欧及美国三个区域的资源及市场。日本在日美经济摩擦之后强化日美同盟的经济原因在于,日美经济摩擦是在同盟框架下的摩擦,日美在摩擦中加深经济合作并建立起经济协商机制,这强化了日本的同盟认同观念、增加了日本背离同盟的成本和对同盟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4.
李书娟  王贤彬 《南方经济》2020,39(11):83-98
中国地方政府肩负着实现地方经济增长的任务,在其面临经济增长压力时,必然想法设法稳增长。文章进一步拓展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地方政府借助国有企业投资扩张保障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逻辑框架。文章采用2001-2016年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构造了一个度量地方政府面临的经济增长压力的指标,结合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对理论逻辑进行验证。实证发现:增长压力显著提高了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则没有明显影响。这一规律在中国经济受到重大冲击的情况下更加明显。最后,发现在经济增长压力下的国有上市公司投资扩张对企业投资效率有不利影响。文章的研究增进了对国有经济作用以及中国经济增长规律的学理认识。  相似文献   

15.
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景气循环的全景考察,发现中国经济现状和日本20世纪70年代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970前后,日本进入大众消费的阶段,经济增长的所有要素贡献率都呈下降趋势,日本政府通过调整产业政策,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对比日本的发展历程,中国应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和产业转型的步伐,扩大国内消费,避免经济的过度虚拟化。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经济区与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6):100-103
北部湾与珠三角两个经济区同属南方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相当,比较两个经济区的发展,对于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后发优势进而促进其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认为,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坚持改革创新;以点带面,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优势,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布局;统筹规划,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职能,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聚集人才,创建人事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学中,人本主义思想有近200年的历史,但他们许多有价值的经济学思想都被主流经济学掩盖了.人本主义经济思想不但源远流长,而且有着自始至终的传统:从古典经济学时期浓郁的人本情怀到新古典经济学时期被主流遮蔽下的人本经济思想,再到新时期的人本经济思想,人本经济思想的传统一直在延续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且由于赋予了新的内涵,使当代人本经济思想更具影响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失衡条件约束下两岸经贸合作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失衡条件下两岸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调整两岸经贸合作模式、完善投资贸易结构、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建设、提升两岸经贸合作和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失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自由与经济增长:来自各国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与各国经济增长水平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劳动力人口、资本存量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后,经济自由度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从而为自亚当·斯密以来的自由经济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法,证明了经济自由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做出了新的贡献.希望通过上述工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制度因素(特别是自由经济制度)在推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导致各国之间经济差距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中国经济一体化问题。大陆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四地经贸交往不断融合,四地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已具备,但是四地间制度性合作仍欠缺,这不符合四地间经济高度融合的现实,在四地间开展制度性合作并最终建立中华经济区是两岸四地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