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全国很多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发层系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要使这部分剩余油得到合理开发,就必须准确确定它们在油藏中的分布状况,即准确地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规律。对水驱后剩余油预测,国内外油田针对实际地质条件,形成了一系列水驱剩余油预测方法。本文介绍应用油藏工程方法确定水驱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盆地油藏开发单元多,类型复杂,开发效果差异大,亟待认清该油田群区域开发规律.建立在油藏分类及阶段划分基础上,通过对北部湾区域178个油藏开发单元静、动态多达50多种数据进行统计,建立区域静、动态知识库.在该知识库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到适用于北部湾盆地不同类型油藏的产能、采收率及分阶段产量预测方法.该成果有效地提高了北部湾盆地油藏开发指标预测精度及效率,为后续油藏的开发调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王庄油田沙一段油藏敏感性强、油稠、出砂,开发难度大。通过实验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油井作业、注蒸汽过程中采取高效粘土防膨剂对油层进行预处理油层保护技术,配套负压返排、砾石充填复合防砂和压裂防砂工艺,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适合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技术系列。突破了制约强水敏稠油油藏开发的瓶颈,实现了王庄强水敏稠油油藏的有效动用和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二三结合”是近年来国内高含水老油田在中低油价环境下首创的一种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针对目前尚没有针对“二三结合”开发特点的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的情况,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现有提高采收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静态法构建“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依据国内油田“二三结合”的开发特点和开发实践,筛选出7项对“二三结合”采收率影响较大的关键相似准则及参数。基于“二三结合”作用机理和表征机制,从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角度出发,首次构建表征油藏属性、渗流特性、时变特性的“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考虑多层老油田的储层非均质性和油气水分布不均特性,引入全藏渗透率洛伦兹系数、全藏流度洛伦兹系数,实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的修正。以大港某油藏实际开发动态参数和五点井网为例,给出“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评价理论模型中系数的求解方法,得到“二三结合”提高采收率预测曲线,通过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较强的适用性,为评价和预测“二三结合”开发效果以及老油田经济有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华庆油田白153区长6油藏投入开发以来,开发初期表现出单井产量递减快、产能低、水驱效果差等问题,通过近两年现场攻关试验,主要从油藏动态监测方法、井网适应性研究等方面认识油藏,形成了一套有效开发超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对策.为改善同类油田的开发效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刘洁 《魅力中国》2009,(20):29-29
应用注水井弱脉冲试井技术,对断块油水井间连通关系进行再认识,确定油水井间是否连通、连通程度及有关地层参数,分析解释油藏的开发形势,精细油藏描述、提高泊藏认识水平,为注水井弱脉冲干扰试井技术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照营 《魅力中国》2014,(15):109-109
石油开采是目前一项重要的能源开发技术,随着油田开发逐渐步入后期采集阶段,地球物理技术从油田勘测阶段的地球物理勘探成像技术逐渐演变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本文主要针对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进行讨论,针对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为以后的油藏石油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五号桩油田桩52块位于五号桩向斜,北靠桩西古潜山,南为孤岛隆起,东临长堤断层,前人从不同方面对桩52断块的沙三下第一套储层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以前的储层研究工作较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系统的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需要在此前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地层精细划分对比,重建油藏地质模型,揭示砂体分布规律和储层特征,本文在前人对桩52块的认识的基础上,在确定本区标准层、标志层特征后,根据岩心和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识别出了典型井的沉积旋回特征,对开展本区精细油藏描述,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改善沙三下第一套油层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稠油驱替特征采取相应的注采井网对提高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岩心驱替实验与密闭取芯相结合,研究不同原油粘度下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建立驱油效率和流度与驱替压力梯度的关系式;根据势的叠加原理,建立以驱替压力梯度和驱油效率为目标、融合井型、井距与井网的注采井网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增大驱替压力梯度有利于提高稠油驱油效率,当原油粘度由60 mPa·s增加到120 mPa·s、180 mPa·s,有效驱替压力梯度由0.002 MPa/m增大至0.005 MPa/m、0.008 MPa/m。在相同井距条件下,水平井网较定向井网提高驱替压力梯度0.8~1.1倍、提高驱油效率8.0%~16.1%,从而大幅度提高水驱采收率6.4%~12.8%。上述认识应用于渤海QHD多层砂岩稠油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采取大规模利用水平井联合定向井深度开发策略,由初期定向井反九点井网调整为水平井联合定向井五点井网,采油速度由0.8%提高至1.5%~2.1%,含水上升率控制在0.6%左右,水驱采收率由24.5%提高至39.3%,极大改善开发效果,为类似油田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稠油开采中,我们通过试验应用各种抽油泵和井下工具,可以使一些油藏条件相对较为复杂的稠油更有效地开采出来,避免在开采过程中的井下抽油泵故障,从而提高抽油泵的泵效,节约各项修井费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开发程度不断深化,地质认识也不断提高,发现鄯善油田西二区三间房油藏油水界面与开发初期所认为的分布状态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油水界面分布状况及地层水矿化度、水型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认为区域水动力系统和原断层侵入淡水共同作用造成了目前这种状况。其中区域水动力系统主要使西区、北区的油水界面分布状态发生变化,断层侵入淡水使区块地层水矿化度及水型和南区的油水界面分布状态发生变化。这为确定下一步新钻井的井深,提高水淹层解释的符合率和措施有效率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彦 《辽宁经济》2009,(7):73-73
辽河油田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我国第三大油田.也是全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辽河油田自投入开发以来。始终坚持“科技兴油”方针,遵循“经济、高效、实用、配套”的原则,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尤其“十五”以来,辽河油田针对制约油气生产的瓶颈问题.经过一系列攻关.形成了适合辽河油田油藏特点的一系列开采工艺技术.为辽河油田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但在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过程中,由于对影响油田开发的重要技术成果的推广缺乏必要的技术导向和宏观调控.配套资金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中原油田S2上4—7油藏属于低渗透性油藏,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油藏水驱开发难度大。为提高注水量,降低注水压力,实施了多次酸化,效果明显,但是有效期短,增水量有限。结合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纳米粉体与酸化相结合的新技术一纳米粉体复合增注技术。现场应用8井次,累积增水3500多方,对应油井累积增油3058.2吨,投入产出比达1:6.1,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顺康 《科技和产业》2023,23(9):210-214
针对江苏油田Z11块E2d2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面临剩余油挖潜的问题,在划分不同储层类型的基础上,根据油藏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利用动用难易指数和剩余储量丰度两个指标建立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方法,根据迭代阈值法计算得到的评价指标分类界限,将剩余油分布质量分成4种类型并确定相应的挖潜方向。最后,根据Z11块E2d2油藏剩余油分布质量评价结果,开展剩余油挖潜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5.
确定了油井重复压裂的时机、选井选层及工艺优选方法。即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和开发动态分析,研究出压裂井剩余油潜力和挖潜的可行性。根据油藏特点和一次压裂裂缝状况对压裂工艺优选组合,采用多裂缝或多裂缝与普压相结合的压裂方式,优选出压裂液中增稠剂。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优选,压裂后初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0.4t,对大庆油田类似区块在油田开发后期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重复压裂效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深化储层认识,明确了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储层发育特点,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加密调整方式,并论证了合理的井排距。通过加密调整部署,试验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油田后期的整体调整进行了技术储备,同时对同类油藏的加密调整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昌Z油田经过二十年的开发,层内层间物性差异大,大部分生产井采用多井合采方式导致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定量描述剩余油难度大。以Z油田ZJ1-4U油组为例,利用地质精细描述、剩余油定量描述及时变数值模拟,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研究,形成一套海相砂岩油藏剩余油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通过油藏剩余油定量描述研究技术,挖掘油田内部潜力,提出加密调整方案,投产后取得良好效果,表明海相砂岩油藏定量描述技术可实施性较高,为类似油藏下步挖潜提供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杨淑芹 《辽宁经济》2006,(12):139-140
螺杆泵采油技术是注水后期生产井最有效的人工举升方法之一。该泵比较适合于稠油、出砂油田的开发使用,青龙台油田部分油抖生产方式的转换,茨榆坨油田许多难动用储量的开发采用了螺杆泵采油技术。据统计,到2003年底,在茨榆坨采油厂先后实施螺杆泵采油21井次。累计增产3886吨。  相似文献   

19.
油田监测是运用各种仪器、仪表,采用各种测试手段和测试方法,对地层和井筒有关信息进行录取、处理和分析,获得油田开发动态和静态第一手数据的过程。油田监测是认识油藏的手段,制定开发技术政策的基础,开发调整的依据,提高最终采收率的保障,在油田开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喻为油田开发工作者观察地下的眼睛。  相似文献   

20.
孟庆东 《魅力中国》2014,(16):251-251
针对油藏层间的非均质性、渗透率的变化、原油性质的差异、不利的流度比、重力分离、井距和油藏倾斜等原因,降低了注入水利用率(或蒸汽利用率)和体积波及系数.导致吸水(汽)剖面不均匀,降低了稠油开采效果。因此有必要利用高温调剖剂来开采稠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