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被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1)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2)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3)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4)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2.
发行彩票是一种非常好的资金筹集方式,它不需要还本付息。在海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彩票发行规模非常大,以至许多学者称其为“第二财政”,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公益事业。我国的彩票发行市场潜力应该是很巨大的。为了降低积极财政政策下国债政策实施的风险,在适度控制国债发行规模的情况下,应该通过扩大彩票发行品种与规模来筹集财政资金,支持与推进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马胜  张瑞琰 《特区经济》2004,(10):194-194
一、积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问题的涵义 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质上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运用是以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为前提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长和国债发行量的增加。一般而言,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运用历年结余;二是发行国债;三是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尽管我国财政在改革开放后一直都以实现预算平衡为目标,但实际上,在这20年间,只有1978年(10.17亿元)、1981年(37.38亿元)和1985年(0.57亿元)3年出现了规模不大的财政盈余。由于国家法律规定财政不允许向中央银行借款,这样在无历年结余可以动用的情况下,政府就只能通过向社会借款(即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赤字。所以,目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实际上是针对当前财政政策的实施所可能带来的政府债务风险提出来的,它实质上是一个财政风险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规模进一步膨胀,因此,不免使人们产生了一些担心:现有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度了?这样的国债规模是否会造成沉重的偿债负担从而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是当前学术界和实际决策部门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对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结合分析中国现在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走势认为,今后若干年内,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财政赤字的上升和国债规模的扩大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我国财政安全的最大隐患不仅仅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还包括多年来所积累的各种财政潜在风险。无论是公共部门债务负担、国有企业亏损、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还是社会保障欠账、隐性外债,都可能直接使财政状况恶化,引发相应的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现阶段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为 《北方经济》2006,(8):50-51
随着我国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并分析了财政风险的涵义,以及度量财政风险的相关指标和财政风险矩阵分析模型,接着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财政风险进行了初步度量与分析,并提出了化解我国财政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从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发行规模增长十分迅速,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为了减轻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我国推行以发行国债为重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国债规模的增大,我们应该同时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增大,国债利息和财政赤字激增,在未来需要还本付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1998年到2004年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缓解通货紧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考虑到防范公共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应作相应的调整。2005年,中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其政策核心是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对财政分配结构进行调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因此,国债政策也就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国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发挥国债政策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避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因债务问题而陷入财政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0.
日前,国家计委宏观院投资研究所"国债政策可持续性与财政风险问题"课题组邀请财政部财科所、国家计委综合司、计委经济协调司以及社科院财贸所的有关专家学者,就国债政策目标、国债发行空间、财政风险度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董为 《北方经济》2006,(4):50-51
随着我国财政赤字与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财政风险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并分析了财政风险的涵义,以及度量财政风险的相关指标和财政风险矩阵分析模型,接着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财政风险进行了初步度量与分析,并提出了化解我国财政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从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学术界对国债发行方式、国债适度规模、国债流动性等方面的讨论也日益增多。本文主要对国债发行、国债规模、国债流动性、国债收益率、国债风险、国债回购等6个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又重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财政赤字显著增加和国债规模显著扩大,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文章根据政府跨时预算约束理论,利用协整方法对1952—2007年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1952—2007年,我国的财政是可持续的;从短期来看,1952--1978年、1979—1994年,我国的财政也是可持续的;但1995—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财政赤字政策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衡量国债规模的量化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都日趋偏大,超过了一定界限,其负面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形成财政风险,因此我们应慎重对待和处理国债负担及其规模,坚持适度国债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国债市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待完善.一般来说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现代国家的普遍做法.它相对其他方式而言,对经济产生的副作用较小.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国债政策以及目前我国经济状况的分析,全面阐述了国债政策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五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最近财政部领导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均向媒体透露要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 ,伴随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国债规模的扩大 ,财政赤字的上升以及对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的关系进行的探讨 ,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我国实行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累计国债规模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水平,这自然引起人们对国债的债务风险问题的关注。本文试图就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风险如何以及如何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连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张,考察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对于控制和防范国债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该对中国经济乐观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金融时报》12月6日】12月8日-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后,中国陆续宣布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相关信息显示,2009年中国的财政赤字将达到6000亿元,而中国将进一步发行7000亿元特别国债。基于上述政策,我们计算得出财政赤字与特别国债的总和将占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将2009年M2增长率目标定在17%,  相似文献   

20.
于洋 《中国经贸》2011,(16):13-14
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重新开始国债的发行,距今已有了将近三十年,特别是在1994年经财政制度改革后,国债在宏观经济调节中,发挥了愈来愈关键的作用,国债政策,通过最开始的弥补财政赤字,逐渐的向市场化迈进。目前所说的国债,也就是国家债务,指国家用债务人的身份对国内以及国外筹借的不同借款,是用作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补充国家财政收支不足的以及动员筹集财政资金的形式之一。本论文从国债的宏观调控职能出发,通过对国债与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宏观调控国债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