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失业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皆呈迅速提高之势,而日本则始终未超过3%。失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只要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必然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日本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正兴起一场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高潮。这场革命猛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角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新技术革命的爆发,给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自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道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小企业在1963~1972年的10年中增加了120万家;但自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以  相似文献   

3.
失业问题是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其不治之症之一。但相比之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的失业率最低。在1962-1973年的11年中,年平均失业率为1.3%;在1974-1980年的7年中,年平均失业率为1.9%。而同期的美国分别为4.9%和6.6%;英国为2.4%和5.0%;法国为1.8%和4.8%;西德为1.3%和3.9%;意大利为3.6%和5.6%,均远远高于日本。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经济发展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居首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1950~1970年和1960~1970年分别为9.1%和11.3%,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实力的位次由战前的第六位跃居第二位。仅仅几十年的功夫,就从一个千疮百孔的战败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很多,其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1993年西方经济形势简略回顾整个1993年,西方国家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这一年,美国经济回升乏力,日本经济形势严峻,西欧经济险象环生。继199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从1991年的0.7%上升到2.6%之后,1993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当前美国经济回升乏力,主要在于其经济中的结构性因素在起作用,如失业率高、债务负担重、国防开支削减、外贸逆差剧增等。近年日本经济发展不尽人意,1991年GDP增长率为4%,1992年下降到1.3%,1993年可能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1950~1971年的工业增长率为14.1%。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西德,从而跃居并一直保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从一个资本主义后进国跃为资本主义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化学工业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日本以重化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经验,是值得“追赶型”国家借鉴的。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西方报刊认为,战后日本经济出现了两个奇迹,第一个是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第二个是日本比其他国家更好地渡过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第二个“奇迹”的问题。石油涨价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更加激化,使资本主义经济更加陷于困难之中。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矿业生产,毫无例外地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下降;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各个国家的工矿业生产都下降了,唯有日本例外。1980年日本的工业生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保持了65%的高增长率。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8.
经济滞胀是西方国家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发生的经济综合症。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长期并存;这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现象。经济滞张发生后,西方国家惯用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用其治理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用其刺激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加剧;因而激起西方经济思想大论战,凯恩斯主义遭到猛烈抨击。经过大论战,西方国家全面调整经济政策,加强经济整顿。  相似文献   

9.
日本总务厅统计局最近对4万个家庭约10万劳动力人口进行了一次就业状况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日元升值和经济结构向内需主导型转换的影响,日本的完全失业率(完全失业率=失业者/劳动力人口)已接近3%,这种情况是七十年代以来极为罕见的。日本的完全失业率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为1%,1976年以后上升为2%。其上升原因是:①妇女就业人数增加,导致就业机会减少;②劳动力人口的高龄化;③定时零工的增加,职业变动越来越频繁;④产业结构的转换,造成了结构性失业。据统计,去年4月份完全失业率已达到2.9%,5月份略有下降,为2.7%。劳动省认为,如果日元升值的局面继续下去,去年秋天完全失业率将突破3%。去年5月份的就业总人数为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非常重视资本积累。1950~1955年间,日本的积累率为23.8%,而美、英、法三国分别为7.7%、13%、17.6%。1956~1970年间,日本的积累占国民收入的40%,比欧美各国的积累高很多。日本积累率高的原因主要是日本的储蓄率高。日本的储蓄事业是非常兴旺的,个人储蓄率(即储蓄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是最高的。1974~1976年平均为22%~23%,最近几年为18%~19%,而美国只有5~  相似文献   

11.
现在全世界每年提出的专利申请约100万件,其中,日本占40%,可称作专利的“超级大国”;而且其专利申请的件数还在逐年增加。日本的专利申请,是和战后经济起飞同步增长的。1973年的石油冲击后,随着国民经济由高速发展时期向稳定发展时期的转换,虽出现过暂时的下降,但仍然保持着继续增加的势头,大约每年增加5~10%。而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申请情况,在六十年代虽有  相似文献   

12.
1983年8月12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由日本经济审议会提出的战后第十个“经济计划”——《八十年代经济社会的展望与指针》(1983~1990)。该计划提出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实际经济增长率年平均为4%,消费物价年平均上升率为3%,批发物价年平均上升率为1%,1990年的完全失业率控制在2%。计划还规定:要逐步降低财政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并于1990年停发赤字国债。该计划认为:八十年代是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的重大转折期,也是奠定二十一世纪基础的重要时期。由于世界各国都有财政赤字,所以要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就不可能有太高的增长率。该计划确定,在实施第十个“经济计划”期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和1984年资本主义国家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其中,美国1984年的增长率达到6.9%;西欧各国平均只有2.2%;日本只稍低于美国为5.8%。但美国的增长率极不稳定。按季度计算,1984年波动较大;日本发展比较稳定,且下半年已大大超过美国。(2)1984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维持较低水平。按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见54页上表:  相似文献   

14.
一近十几年来.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蓬勃发展,充满活力和生气。以经济增长而言,1970—1980年平均年增长率,日本为5.1%,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东盟五国为7.4%,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速度。虽然八十年代初因石油提价而使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从1983年起又开始加速,据估计。  相似文献   

15.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技术革新停滞,通货膨胀加剧,世界经济衰退,日本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调整阶段。1975~1984年度期间的平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以下简称“经济增长率”)从前10年的10%下降到4.6%。1974年度出现了战后以来前所未有的负增长(下降0.2%)。但在以后的10年中,有五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以上,其余几年保持在3%以上。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较稳  相似文献   

16.
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主要问题。1985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为238.5万人,登记失业率为1.8%。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城镇失业率呈逐步上升趋势:1990~1996年分别为2.3%,2.3%,2.3%,2.6%,2.8%,2.9%,3.0%,至1997年6月底,我国城镇失业人员已达578万人,登记失业率上升到3.1%。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大量非登记失业的存在,实际失业率会远大于这  相似文献   

17.
一1.世界经济新潮流与长期计划的兴起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大的变动.从六十年代开始直到七十年代中期,这个过程持续了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的就业人数与五十年代相比,往往以几倍的增长速度扩大.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人数都达到了全国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日本国民经济长期计划(即《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是在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进入急剧变动的时期制订的.六十年代初日本已经感到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61-1970年)指出;"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国民经济长期计划的"极大课题."该计划设想:在把第二次产业的扩大作为经济发展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次产业.计划规定,第二次产业国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9%,第三次产业(商业、  相似文献   

18.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日本经济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195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七位,列印度、加拿大之后.可是到1967年,它就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西欧国家承受了严重的经济创伤,五、六十年代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形成了美、日、西欧三个经济实力中心并存的格局.本文就三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一。  相似文献   

19.
从"侏儒"到"巨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1956-1973年,日本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13.6%,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6位跃升到第2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因此被西方学者认为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及高速增长二战以前,日本即为列强之一。但在二战后期,日本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一是因为长期的战争消耗了日本大量的人、财、物力;二是盟军的原子弹轰炸,破坏了日本一些  相似文献   

20.
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建筑业向海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据通产省统计,1973~1982年日本建筑企业海外工程承包额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高达18.8%,为同期国内工程定额增长速度的47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占据鳌头。海外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