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与之相适应,我国的减贫工作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要有新的调整,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扩大范围。从80年代中期开始,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 瞄准对象是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即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大家都  相似文献   

2.
2000年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从今年开始将转入新一轮扶贫开发。 21世纪的扶贫开发仍然是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各级政府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和政策准备。 21世纪初扶贫开发的基本对象、扶贫标准和扶持范围如何确定?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采取什么样的扶贫方式和措施?等等,为了明确这些基本问题,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扶贫大调查。   宝鸡市在扶贫…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7%下降到2.3%。2007年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因为,在农村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及实施办法来解决。与之相适应,扶贫开发应由以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为主向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为主转变,其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也相应地由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向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为主转变。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和职能,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段时期,扶贫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面向未来十年重点研究、决策、部署的重大问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广为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上个月,我国发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标志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扶贫开发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和基本职能的历史阶段已经结束,扶贫开发即将进入一个由解决生存问题转入到解决发展问题,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转入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在对萍乡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扶贫开发既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充分重视新闻媒体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是扶贫开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进入新阶段以来,中央专门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国务院制订并颁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明确方向和政策。各级党委、政府也制订了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工作政策措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与以往相比,从形式到内容都…  相似文献   

7.
今天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调整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分析当前全国扶贫开发的形势,研究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今年扶贫攻坚的任务,提出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要充分肯定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这2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以来,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问题明显缓解。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2…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两次讲到扶贫开发工作,他强调“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因此搞好扶贫开发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新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不断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一、坚持政府扶持和群众主动参与相结合。始终…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理论视野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章  赵声馗 《乡镇经济》2008,24(8):108-1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现阶段我国政府财政供给能力有限,市场行为也不能解决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许多问题。为改进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满足农村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本文立足于我国社会的实践背景,借鉴多中心理论对相关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在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的基础上,从多中心治道的理论视野来探析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创新。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并把它作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中,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去研究、去解决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具有先导性和长远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厘清了中廖村旅游扶贫现状,总结了扶贫工作的已有成效,认为尚有部分村民没有实现真脱贫。然后,立足于外部性理论探究当地旅游扶贫中的外部影响,发现旅游扶贫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生活环境,但是也会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产生交通问题,甚至引发公地悲剧。因此,认为可以从政府主导、经济调节、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来降低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顶层设计中乡村旅游对助推脱贫攻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通过分析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嘉陵区贫困水平与原因、乡村旅游景点结构、空间分布及扶贫条件,为嘉陵区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提出以下建议:提升乡村品质,形成旅游扶贫运作方式;统筹政府与产业关系,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优化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格局,建立三级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业扶贫机制是调动政府、企业、贫困户多方主体积极性的有效开发式扶贫机制。但是,当前农村产业扶贫依然面临着扶贫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实践困境。要破解上述实践困境,需要通过正确处理产业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不断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无缝对接的新模式,不断深化贫困人口与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当今社会改善贫困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开发人力资源是遏制贫困孽生、蔓延和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本文通过描述分析和田市近几年贫困现状与教育现状及其原因,并尝试分析改善教育是否对扶贫产生推动影响,为今后扶贫工作特别是教育扶贫的继续开展提供一些能够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以怀化市旅游产业精准扶贫为对象的研究表明,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扶贫依然在产业扶贫规划、品牌宣传、龙头旅游产品培育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要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需要转变思路、完善交通网络、激发内生动力和理顺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欣  庄倩 《科技和产业》2023,23(8):14-21
以2016—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参与精准扶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医药企业精准扶贫投入水平越高,对企业绩效的提升越显著;政府补贴在精准扶贫投入水平与企业绩效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相较于非国有医药企业,国有医药企业提高精准扶贫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丰富了精准扶贫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为后精准扶贫时代医药企业继续进行扶贫成果巩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吕小锋  朱政  王田富 《南方经济》2020,39(2):108-127
征地后农业收入及土地权益的减少会阻碍农户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征地补偿的存在可以扩大农户生产经营的可选集,为持续提高农户家庭经济水平,促进农村减贫提供了必要前提。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中2013年的农村住户数据,文章设立了以家庭财富为基础的农户经济水平的衡量指标,并建立三元联合分布计量模型,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征地和征地补偿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征地过程中减贫效应起主要作用,征地能够显著增加农户财富,促进农村减贫。征地的减贫效应存在异质性:征用宅基地形式下的减贫效应最为显著,征用耕地时效果则会下降;不同补偿方式下的减贫效应存在差异,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组合下的征地减贫效应最强,而单独资金补偿的减贫效应最弱;征地减贫效应在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及高财富农户中更加明显。处理效应结果表明资金补偿和非资金补偿的组合能够为农户带来最多的财富收益,具体为233578.8元。最后文章还检验了征地的影响机制,发现征地补偿是征地减贫效应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但不是唯一途径,补偿在征地的减贫效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效应所占比重约为59.5%。文章结论表明政府征地不仅有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还具有促进农户减贫,推动农村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志明 《乡镇经济》2008,24(9):83-87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反贫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减贫的速度在趋缓,投资的效率在下降。投资效率下降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型的扶贫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提高投资效率的关键是在反贫困中引入市场机制,包括在贫困地区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经济发生与成长的条件、转变政府在反贫困过程中的职能等。文章最后就建立市场化反贫困机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扶贫资金的多元投入机制、资源配置的市场竞争机制、多方参与的扶贫开发和监督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贫困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险则在国家反贫与脱贫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CLHLS2011)大样本微观跟踪调查数据,构建Logit计量回归模型,将农村老人贫困分为经济贫困、健康贫困与精神贫困三个维度,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社会保险与农村老人贫困的关系。研究发现,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人多个维度的贫困。文章进一步指出农村老人贫困存在“恶性循环”,经济贫困、健康贫困与精神贫困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正向影响,但社会保险对农村老人陷入“贫困恶性循环”起到了的调节效应,即社会保险弱化了不同贫困之间相互的正向作用。这些经验发现可以为政府改善农村老龄人群的贫困状况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鑫  罗霞 《科技和产业》2023,23(18):116-123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结束进入过渡期,健康扶贫政策对巩固脱贫攻坚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分析健康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老人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扶贫政策在5%的显著水平下提升了农村贫困老人的积极情感,并在1%的显著水平下降低了其消极情感;机制检验发现,健康扶贫政策通过提升农村贫困老人实际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的路径提升了农村贫困老人主观幸福感;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健康扶贫政策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提升了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贫困老人积极情绪。最后提出逐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拓宽健康帮扶边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树立大健康理念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