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入题,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从而提出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敏  余维祥  曲政 《乡镇经济》2004,(6):19-20,28
发展小城镇是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入题,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从而提出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白雪 《北方经济》2009,(7):64-6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必然造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尤其是在我国现阶段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快速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有深刻的意义.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经济、制度、人力资本发展等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速度、规模都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笔者就当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民和日本农民在发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但由于国家政策选择不同,导致了农业发展道路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通过对中日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农民受教育状况和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农民的发展出路,更好地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是我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也是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必须面对的课题.本文根据托达罗人口流动摸式的思想,结合目前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机遇,并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19802011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发展的有关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验证了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给出了协整方程。同时构建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在长期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短期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工业化发展也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和重要途径.中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认真研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探索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比较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对这些不同转移模式的产生的背景及相关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择优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高达1.6—1.8亿之多,到1993年农村劳动力在城镇打工的约为3865.5万人。如果按照近年来的发展状况,预计到本世纪末,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2.3—2.5亿人。严峻的事实已充分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不仅是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焦点问题,而且已成为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制约因素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呈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转移,是我国经济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3.
赵玉峰 《北方经济》2004,(11):43-44
内蒙古自治区是农牧业大区,近60%的人口是农牧民,随着农牧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农牧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牧区劳动力过剩问题日趋突出.据统计,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有240万剩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加10-20万,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牧区,不仅使农牧业劳动生产率大打折扣,而且严重影响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客观形势要求必须加大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然而,当前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仍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普遍存在着不敢走、不会走、走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优势劣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对策与建议.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民工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5.
从“技工荒”现象透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守宝 《乡镇经济》2006,(10):45-47
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和技工短缺并存的矛盾已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瓶颈.从“技工荒”现象的出现,透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矛盾,分析“技工荒”现象产生的体制性因素,在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解决当前我国技工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践文/余鹏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也是我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伴生的现象,促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形成较为合理的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套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荧键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境,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平平 《特区经济》2006,(11):155-15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国外早已从理论上对其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对于发展中国家影响较大,包括我国。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这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从理论上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创新,并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9.
刘军伟  刘华 《特区经济》2012,(7):204-20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突出问题是:规模庞大、教育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素质差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原因既包括宏观的制度性及社会性因素,也包括微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心理性因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制度性保障机制,运用分类分层模式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多地少”等问题,使我国农村积压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平稳有效转移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