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三、我国再生有色金属生产的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根据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统计,我国1949~1983年再生有色金属的产量如下:(不包括直接追回利用的部分)再生铜150万吨,占精铜总产量543万吨的28%,再生铝9万吨,占铝总产量550万吨的1.6%;再生铅39万吨,占精铅总产量321万吨的12%;再生锌25万吨,占锌总产量325万吨的5%,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是很大的。我国再生有色金属的生产,各个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大体上可分成  相似文献   

2.
1988年我国的10种有色金属产量已达20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了“七五”计划。 10年前,1978年我国有色金属的产量为95.24万吨,10年间产量增加了100万吨,超过了以往30年累计增长的数字。近10年来,共实现利税270亿元,超过30年的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初步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总产量为737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与生产等量的原生金属相比,节能1 650万吨标煤,节水超过11亿立立米,节电51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 700万吨。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我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15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5%。上半年,全国有色金属产量完成年计划的50.7%。其中增幅较大的品种有锡、铝、钛、汞等;全行业销售收入达16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实现利税20.6亿,比去年同期增长35%。目前,我国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已全部放开,许多买卖都在交易所里进行。  相似文献   

5.
江苏有色金属工业依托得天独厚的沿江沿海地理环境和较发达的经济优势,打破矿产资源缺乏格局,充分发挥有色金属加工和再生优势,扬长避短取得长足发展。有色金属加工能力达到118万吨/年,200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4万吨,铜材产量38万吨,铜盘条产量17万吨,铝材产量24万吨,成为全国有色金属加工和再生大省,铜、铝材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江苏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始于1958年,徐州铝厂、常州冶炼厂等企业的建立,标志着江苏有色金属工业由小作坊跨进了大工业。江苏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较少,仅有南京铅锌银矿、南京九华山…  相似文献   

6.
当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供应短缺矛盾、促进有色行业节能减排、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措施。例如,再生铜、铝、铅、锌综合能耗分别只是原生金属的18%、45%、27%和38%:生产每吨分别可以节约相应矿石资源量380吨、20吨、128吨、52吨和标准煤1054千克、3443千克、659千克、950千克。预计到2020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产品总量将超过2000万吨.工业产值将接近1万亿元。  相似文献   

7.
一、90年代世界有色金属生产、消费格局变化态势1995年世界6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消费量与1989年相比,产量净增386.2万吨,消费量净增393.4万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9%和1.31%。由于各大洲、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经济增长状况和有色金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支持再生有色金属优势项目的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行业规范发展,逐步提升发展质量水平。据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专家透露,我国已经明确,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和成渝经济区等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区域支持改扩建20万吨再生铜项目6-8个。20万吨再生铝项目8~10个。在华北、华中、东北、黄河三角洲等地区支持改扩建5~10万吨再生铜项目10个,5~10万吨再生铝项目15个。5万吨以上再生铅项目10个。在西北地区支持改扩建5万吨再生铜项目2个,5万吨再生铝项目3个。支持在具备产业基础的地区培育形成一批锌、钴、镍、锗、铟、贵金属等其它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项目。  相似文献   

9.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要控制总量,加大节能减排。10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4 6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为8%;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  相似文献   

10.
杰兹卡兹甘有色金属公司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生产铜的企业,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铜生产企业之一。该公司称年产量可达18.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左右。1995年韩国三星集团购买了该公司40%的股份。根据协议条款,该公司在今后5年内将筹资3亿美元,用于该公司的投资。杰兹卡兹甘有色金属公司拥有矿山、生产联合体和冶炼工厂,可直接生产出精制铜。该公司所生产的精制铜通过韩国三星公司销售,并已初步形成销售网络,有85%以上的产品出口国外。  相似文献   

11.
我公司有20多年生产液压机械产品的历史,1972年由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金属回收加工机械产品。至目前为止,仅金属回收加工机械产品已有打包、剪切、破碎、压块等四个系列13个品种,累计已生产了600多台,每年可提供废金属回收加工能力230万吨以上。1983年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金属回收机械研究所,从事废金属回收加工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近几年来,公司围绕“三上一提高”,狠抓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工艺  相似文献   

12.
无机盐工业品种繁多,它包括除三酸、两酸和化肥以外的所有无机化学产品,我国的无机盐工业发展较快,产品从解放初的33种发展到550种,产量从不足3万吨发展到近600万吨,仅次于美国、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 1、氯化钡:目前我国氯化钡年生产能力为6.8万吨,年产量约5万吨。世界进出口容量约4万吨,主要出口国家是中国,从国际市场趋向来看,供过于求,近期内变化不  相似文献   

13.
198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系统52家大中型企业在深圳联合成立联营展销中心,当时即明确向有色金属期货交易所方向发展的目标。1990年12月报请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有色金属交易所。1991年6月10日市政府正式下文批准。1991年9月23日,在深圳市政府颁发《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暂行规定》后仅两天,交易所即开始进行试运行。1991年12月7日,深圳市政府颁发了《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交易规则》,从此交易所的运作方式有了法规依据。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因此于1992年1月18日正式开业,成为国内第一家有色金属交易所。在1991年9月23日至12月10日试业期间,该交易所共交易金属3500吨,交易总额3826万元人民币。从1992年1月18日开业至1993年4月30日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国际有色金属市场供求预测本刊讯综合国内外一些市场分析专家的意见,对1994年国际市场有色金属有以下的预测。铜:预计1993年世界产大于销达40万吨,1994年仍将达20万吨。西方七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对铜的需求在继续减少,而供...  相似文献   

15.
葫芦岛锌厂是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一个特大型企业,始建于30年代,设计能力为年产锌1万吨、硫酸1.5万吨。以竖罐炼锌、接触法制酸为主要工艺。解放以后至1975年,先后经过四次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锌的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硫酸的生产能力达到17万吨。1975年至1985年10年间,生产能力没有增加,一直徘徊在这个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公司是一个军工企业,生产消耗的原材料,除了部分钢材以外,主要是有色金属,年消耗几千吨,生产下来的有色金属边角料、屑末有五、六百吨。十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辽宁省关于废有色金属回收管理的规定,大力开展思想教育,充分发动群众,努力搞好废有色金属的回收管理工作。一九七六和一九七七连续两年被省评为回收工作的先进单位。近几年虽然由于产品结构的调整,生产任务大大减少,但是我们本着回收是基础,管理  相似文献   

17.
略论提高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不高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提高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政策的分析,指出其主要不足之处为过多依靠市场力量,并提出由国家重点发展壮大3到5家大型有色金属企业集团,以提高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物价局、物资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最近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10月10日起适当调整计划外黑色、有色金属全国统一最高限价水平,提高物资部门经营管理费标准。通知规定,凡不执行限价或搞“变通”措施的,不论是何部门和企业,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除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外,还要处以其非法所得总额一至两倍的罚金。其中部分品种调价如下:单位:元/吨  相似文献   

19.
再生有色金属工业是有色金属工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由于它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业已成了一个独立的新兴工业体系。目前,美国有三座年产量为10万吨的铝再生工厂并有专门从事再生金属研究的机构;苏联专门成立了再生有色金属研究院;有色金属废料已成为伦敦金  相似文献   

20.
陈玉宝 《发展》2008,(11):34-35
一、白银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甘肃省白银市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累计生产有色金属427万吨,年产氯化稀土近3万吨(产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又是全省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基地,煤炭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年,已建成水火电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TDI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高纯炸药生产能力近6万吨(位居全国之首、亚洲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