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语和日语的省略方式是各自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语素来组合构成的。由于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其缩略方式也存在不同之处,汉语的一些略语在日语中不存在;汉日略语形式相同、意义有别;同一词汉日省略形式不同;日汉原形不同,省略形式相同,意义有别;日语中无汉语原形,而有其省略形式,意义有异同;日汉原形及略语均有细微差别,但意义相同可类推。  相似文献   

2.
对于汉语使用者来说,学习日语的主要障碍是日汉同形词的误用问题。日汉同形词尽管在字形上完全相同,但是在含义上未必会完全相同,因此一定要排除母语的干涉,对同形词的意思进行区别分析以期正确地有效地使用。  相似文献   

3.
牛立娜 《魅力中国》2013,(17):386-386
日语中表示同时性的近义表迭方式有很多。其意义和使用方法非常相似.而且翻译成汉语后意思基本一样。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要区分和正确使用它们并不是简单的事。本文首先总结同时性的近义表达方式。然后从其意义、使用方法的角度结合例句进行解释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考察各个相近表达的细微不同,目的在于给日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任贤丽 《魅力中国》2011,(8):233-233
由于汉语与日语源远流长的关系,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中得到不少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不少问题。本文就其问题之一歧义句问题进行阐述。通过对学习过程中遇到过的歧义句问题总结归纳,并分类举例列出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求能引起广大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注意与思考,在今后的目语学习中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  相似文献   

5.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本文通过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或基本不对应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的对应问题,以解决翻译疑难,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6.
与印欧诸多语言相比,量词(日语称为助数词)的大量使用可谓是汉语和日语的特点之一。量词来源于名词、动词和少数形容词。正确地使用量词,将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而误用量词则使意义含糊、褒贬失当、关系不调。自古以来日语量词受到了汉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语量词几乎都借自汉语量词。汉语和日语的量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研究汉日量词的异同,对理解量词的修辞功能和修饰作用,在使用中化虚为实,使表达更具体、明了;避免重字,使语言简洁、精炼;使表达形象、生动;调剂音节,使语言优美、动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称代词在日语的发展历史中经过了反复的变迁,但是作为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僕”是从汉语的“僕”演变而来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但随着时间的变迁,汉语和日语中“僕“的用法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孔子闻过     
裴传永 《走向世界》2014,(24):86-86
提起“闻过”两个字,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闻过则喜”这个四字成语。“间过则喜”源自《孟子》一书,该书的《公孙丑上》篇中写道:“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可见,“闻过则喜”这个成语原本是与子路相联系的。众所周知,子路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中的一个,为人心直口快,莽撞有余而沉稳不足。  相似文献   

9.
梅佳 《黑河学刊》2010,(10):66-66,71
日语中存在大量汉字,且日语汉字大都有两种或多种的读音,致使日语学习者时常会在其读音方面产生疑惑。其中"何"字的读音便是一个例子。笔者从日语中"何"字的出现形式入手,对其读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日语教学者提供一份参考,同时也对广大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蒋少琴 《魅力中国》2013,(22):259-259,261
汉俄民族都是在特定环境、历史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现实中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因而文化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作为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的人类二者思堆又有其相同的一面,所以文化有其共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在语言上时.汉语和俄语既有共性又有差异。而二者语言的翻译也就有了一定的复杂性。本文就语言中最能反映文化的成语来说说汉俄语言中的成语翻译。  相似文献   

11.
说明与要求 1、在“回收”三字里有65个方格,要求填上21个成语,不得有空格。 2、在“回收”二字者方格里已有“变废为宝”四个字,在其位置不变的基础上,分别填写成语,要求上下左右相接,语尾连语头。 3、寓意;回收=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2.
封晨 《黑河学刊》2011,(8):30-31
成语是汉语语言中的瑰宝,它具有鲜明的特色,文字凝练,意义深远,表达生动。成语不仅仅应用在书面语言中,也在口语中有广泛的使用。随着中外交流的加深,世界渴望更加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因此,成语翻译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翻译成语之前,需要对成语本身进行研究并分类探讨,这样可以使成语翻译研究更加细致、系统。本文立足汉语成语的来源,以此进行分类,并在分类基础上讨论了成语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3.
杨静普 《魅力中国》2014,(24):234-234
在日语的许多句子中经常出现人称代词省略的现象,汉语语句中人称代词所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本文主要从探讨在日译汉语的过程中,人称代词的加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脸”和“面”在现代汉语中都指头的前部,且所指部位相同。但这二字历史上所指并不是一直相同的。基于前人研究,结合北大语料库,通过共时和历时比较法,较全面地分析“脸”与“面”在词义演变过程中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过去数千年时间里,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人的本性却依然如故.在以庄子(公元前360-公元前290)的名字命名的中国古典哲学著作中,我们可以找到青蛙坐井观天的故事.这个故事耳熟能详,以至于由此在汉语中产生了许多4个字组成的成语.但是,很少有人能认真地去领略"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6.
高璐  张晓雨  马荟慧 《魅力中国》2010,(35):263-263,25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成语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人们的日常表达与交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了解中国文化很好的媒介。本文主要讨论汉语成语的翻译方法,根据汉语成语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在不失原语文化特色的同时,更好地为译文的读者所理解,克服在文化因素方面的障碍,使跨文化交流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7.
曾红明 《科学决策》2008,(12):92-93
和汉语文化一样,英语文化也有丰富的典故性成语。所谓典故性成语,指的是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谚语、作品等一类的成语。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浓厚的民族色彩,约定俗成,广为民间使用。通过了解和学习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我们能了解到英语受世界文化影响的程度,也能更好地学习英语丈化并灵活运用其典故性成语。  相似文献   

18.
姜华 《魅力中国》2010,(33):198-199
本文结合作者的大学教学实践,针对大学生在学习日语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对日本语中动词的运用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有些时态方面与英语简单作了一下比较。  相似文献   

19.
姚漪晨 《魅力中国》2014,(15):81-81
“他”字在现代汉语中作为第三人称主语最为常见,而在上古汉语中,“他”字并非作第三人称主语,而是作为代词和形容词存在。本文主要统计了《春秋左传》中“他”字的用法,并对其做简单的归纳。  相似文献   

20.
商品广告语中的成语的妙用陈德义成语就是现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习惯使用的固定短语。成语或能反映深刻的思想哲理。或能表达复杂曲折的意义,或能描绘鲜明生动的形象,再加上它具有结构定型、意义完整、形式整齐的特点。因此,不仅在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成语,往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